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英國海軍部收到海峽彼岸發生危機的消息。這時候二戰戰場上德軍才入侵西歐僅僅兩週,然而英國人沒有料到納粹的進攻來勢洶洶,快速推進的坦克在16天之內就達到了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萬人被包圍在敦刻爾克地區,而在海峽的另一岸倫敦,英國內閣召開緊急戰時會議指示海軍部制定計劃“走為上”撤離敦刻爾克。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走為上”是三十六計最後一計,古人早就知道“走”是保存實力,逃避危險的最好辦法。在敵我較量時,如果我方處於劣勢,硬拼就是“雞蛋碰石頭”沒有生路,屈服永遠受制於他人那更是無生路可走,“惹不起 躲著走”才是求生 求存 求復興的上策。此計可以暫時保留實力一遍日後捲土重來,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把“走為上”運用到了極致。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追溯到1914年,訓練有素的英法聯軍組成聯盟共同抵禦了德國的進攻。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次和1914年德軍的作戰方式有著天壤之別。1940年5月10日德軍中路主攻部隊以1700輛坦克偷偷越過阿登山區將戰火蔓延到法國境內,馬奇諾防線形同虛設。這場戰爭中納粹德國採取了一種新的戰術“閃電戰”,這是一場由運動戰取代陣地戰的戰爭,德軍每天向前推進幾十英里。5月14日,德軍佔領法國色當,之後德軍竟然在10天內前進數百公里直撲英吉利海峽。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綏靖政策”的長期推行使得應發兩國戰備鬆懈,而德國蓄謀已久為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而且由於經費有限,打起仗來英國軍隊戰備明顯不足,短短十幾天時間,英法聯軍幾十萬人就被困在敦刻爾克附近的海岸邊。英法聯軍三面被德軍重重包圍,身後是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看起來已經是插翅難飛,難逃一死。在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地欣喜若狂,他狂妄地講到“現在 勝利和和平都掌握在我的手中”。在他看來除非奇蹟出現,不然被包圍在敦刻爾克的幾十萬英法聯軍將會全部進入納粹德國戰俘營。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40萬人命懸一線,處境十分危險,這時候三面受敵的英國遠征軍該怎辦呢?如果失去了這批遠征軍英國軍事力量將受到嚴重打擊,用丘吉爾的話講“我們就只能靠童子軍來保家衛國了”。就在英法聯軍孤立無援的關鍵時刻,英國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正是這個變化改變了英法聯軍和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命運。在5月8日英國首相張伯倫提出辭職,丘吉爾奉命組閣,他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取得戰爭勝利,絕不向法西斯妥協”,丘吉爾聯合法國下達命令“保存實力,英法聯軍撤回到英國”。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可能上帝也眷顧這幾十萬的生命,在這個時候希特勒下達了一道停止前進的命令,正是這個命令為40萬英法聯軍撤退爭取大量寶貴的時間。1940年5月26日下午,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計劃正式啟動,計劃從敦刻爾克 加萊和布倫三座港口以每天1萬人的速度撤退。但此時英法聯軍能控制的港口只剩下敦刻爾克,更為糟糕的是這個法國第三大港口還遭到德國空軍的狂轟亂炸。港口的停泊設施被炸燬,吃水很深的英國軍艦根本無法靠近海灘,這大大延誤了撤退的進程,5月26日晚和5月27日英國海軍僅僅撤退了9000餘人。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這個危急時刻英國政府動員國內所有可以參加救援的船隻,動員令一出上千明船主都準備好了自己的貨船 漁船 甚至還有豪華遊輪。民眾不分職業和年齡紛紛加入到救援的隊列中,他們冒著被炸彈炸死的危險義無反顧的向敦刻爾克進發。在英法民眾的幫助支持下,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的速度越來越快,到6月4日,撤退行動結束,33萬餘名官兵從敦刻爾克撤回到英國。

二戰中《三十六計》最後一計的極致運用——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戰爭年代,當說道撤退,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消極的放棄,是對勝利的遠離。但是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英國沒有拋棄孤身在外的30多萬大軍,瀕臨絕境的聯軍也沒有放棄逃生的信念。面對戰敗,他們用適時的“走”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用團結有序的“走”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不可思議的成功撤離才有了諾曼底登陸的一雪前恥。

看了這麼多,你對“敦刻爾克大撤退”有什麼看法?請在評論處留言,關注“曉宇說史”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