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软组织制造工程试验室正式投用

据南极熊了解,9月8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医师学院、广东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举行。当天下午,中山一院举行了广东省软组织制造工程试验室揭牌仪式。据悉,该试验室由广东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主要用于研究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是广东省首个研究“3D打印软组织”的试验室。

广东省软组织制造工程试验室正式投用

广东省软组织生物制造工程试验室主任、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朱庆棠教授表示,试验室将建立“四个平台一个中心”,研究范围覆盖神经组织结构研究、“生物墨水”(用于软组织生物制造的材料)、生物制造设备、生产规范制定、临床实验等全产业链条,旨在突破行业技术壁垒,掌握软组织生物制造每个环节的核心技术,“预计五到十年内将有产品投入临床应用,造福患者”。

实验室内设置结构分析和建模、生物打印墨水、打印装置和打印实验室四个平台,争取内地自主完成3D打印软组织的全产业链,预计成品在5到10年后上市。广东省软组织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朱庆棠表示,香港在骨科研究领域较为精专,而广州病例多、大数据样本丰富,两地合作空间大,欢迎感兴趣的香港医疗团队共同使用该实验室开展研究。

广东省软组织制造工程试验室正式投用

中山一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顾立强表示,目前3D打印已可应用在大部分硬组织上,但国际上对3D打印软组织仍没有成熟技术。

攻工程难关 建四大平台

他指,由于软组织有大量蛋白质,对打印温度有很高要求,加上生物墨水需要从天然组织提取成分,同时要保证打印后可凝固成型,这涉及很多技术因素。他称:“成立该实验室将从工程上研究解决该问题”。该工程实验室在广东省发改委支持下所成立,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地。

实验室设置了四个平台,包括担任“画图纸”般功能的结构分析和建模的平台、负责研制「打印墨水」的生物材料平台、负责打印的装备平台以及生产打印装备的实验室平台。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临床检验中心,通过这“四平台一中心”可提供3D打印软组织全链条的服务。

与玛丽合作 获广东支持

实验室欢迎香港有关研究团队来共同合作。朱庆棠表示,中山一院骨科与香港拥有丰富的合作经验。该院与香港玛丽医院所承担的3D打印技术复制人体软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墨水研发项目,正是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粤港联合创新项目。朱庆棠说,这课题目前也是工程实验室的重点研究内容,现在正继续推进从墨水到成品的研究。

广东省软组织制造工程试验室正式投用

中山一院还将在广州南沙自贸区建设分院。该项目总投资45.2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床位数约有1,500张。朱庆棠表示,项目已经动工兴建,到2020年将有崭新的南沙医院。

据了解,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引起神经损伤的有40至60万人,但修复材料长期紧缺,长期依赖患者自体神经组织移植,陷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为此,刘小林教授率团队攻关,国内率先研发新型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填补了我国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空白。据统计,指神经缺损患者使用“神桥”6个月后单丝触觉优良率达到94.44%,两点辨别觉优良率为66.67%,达到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