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的龙脉


长安县的龙脉


西安周围的原(清代《咸宁县志》)

长安在古时候也是一座山城呢。也许你举目四望环顾一周发现只有终南山,哪还有什么山?其实你是对的,那些所谓的山除过秦岭终南山之外都是些土包包而已,或者叫原垴垴。


长安县的龙脉


也许许多人都认为长安县地处平原,平天平地。其实不然,长安县自古就被黄土塬围拢着。长安县境内有少陵原、神禾原、凤栖原、细柳原、高阳原、毕原、白鹿原等,它们自古就围拢着和拱卫着西安古城。

长安县的龙脉


人们习惯把高于地面的广阔平坦台之地,称之为“原”。

长安县人就一直住在原或者山上下,我们曾经只是没有意识而已。2005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清凉山拜祭祖母墓,你恐怕不知道吧。

白鹿原是发源于灞源的灞河与发源于汤峪的浐河夹峙的高地,南接终南山,北至灞川,一条鲸鱼沟将这座塬分为南北两部分。在长安炮里一带又被称作炮里原,在灞桥狄寨一带称作狄寨原。长度25公里,宽6至9公里,海拔高度在600米至780米之间。

长安县的龙脉


在殷商时期,它也被称作首阳山,伯夷叔齐就因不愿食周粟而隐居于此,采薇渡日。《三秦记》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们以为祥瑞,是以得名焉”。

相传黄帝战蚩尤的遗址就在原上南边的“尤风岭”。汉文帝时大将刘礼、唐李渊女婿卫段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和北宋大将狄青相传都曾屯兵白鹿原上。

一位唐朝诗人白居易也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城东闲游》:

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长安县的龙脉


长安县东边有少陵原,这里文化底蕴却是最丰厚的,华夏无双。

长安县的龙脉


少陵原最早的照片(1906年)

在汉代,因汉宣帝神爵四年有十一只凤凰栖于此,有祥瑞之兆因此被称作凤栖原,又因鸿固乡设于此也被叫做鸿固原,后来那位把文治武功发挥到了极致,才有了的儿子汉元帝敢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并且让万国来贺。这些都是汉宣帝的功绩。

长安县的龙脉


汉宣帝杜陵

因此汉宣帝把他的杜陵也选择于此,称做杜陵原。此前汉宣帝的许皇后的陵墓葬在位于杜陵南的地方,因陵墓较小,被称为小陵,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南北朝末到隋唐时慢慢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可见李白是站在汉宣帝陵顶上北望的,他的眼神好,近处的长安城肯定能看见,五十甚至一百公里之外的五陵原他都能看得见,也许只是同伴告诉他五陵原的方位,他遐想的吧。

长安县的龙脉


少陵原上

少陵原南起长安区引镇,北到陆家寨一带。长约18公里,宽约5―8公里,海拔470-630米。北望长安,南眺秦岭,地势高亢,视野开阔,整个原面呈阶梯状上升。

长安县的龙脉


原上历史遗迹非常丰富,家族墓地有韦应物韦氏家族墓、郭子仪郭氏家族墓、韩休韩氏家族墓、杜牧杜氏家族墓、长孙皇后长孙家族墓、明代医学世家武敬元家族墓等等,民国许多著名人物张季鸾、朱子桥、杨虎城等都埋葬于此,唐贞顺皇后、文学家柳宗元,还有明秦十三位藩王的陵墓及汉宣帝众多陪葬墓都分布于少陵原上,俗语“唐塔汉冢朱大圈”一语概之。

长安县的龙脉


华严寺杜顺塔(1906年)


长安县的龙脉


华严寺塔(当代)

长安县的龙脉


兴教寺(1935年)


长安县的龙脉


兴教寺(现在)

不仅于此,佛教祖庭兴教寺、华严寺以及著名古刹牛头寺、兴国寺等都位于此地。

长安县的龙脉


牛弘牛增儒杜佑岑参权德舆等人的别业也都在此,加之和樊川道上的名胜交相辉映,所以独具魅力,虽然没有白鹿原的名气,历史底蕴却无原能匹及。


长安县的龙脉


井勿幕墓

而如今的凤栖原只是少陵原航天城以西的这一部分,原来被称作凤栖山的地方辟为清凉山公园,成了游人休憩的好地方,上面的古刹清凉寺、辛亥革命陕西擎天巨柱井勿幕、连战祖母墓都成了一道风景线,让游客感谓着历史的沧桑。

长安县的龙脉


神禾原,隔樊川和少陵原相对,在潏河和滈河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南起长安区王曲镇北江兆村,北至韦曲贾里村何家营等村。长大约12公里,宽度约3至6公里。

传说远古时炎帝神农氏治天下,有仙鹤衔谷穗降于此地,后人传称为神鹤原。《剧谈录》曰;晋天福六年生禾一穗重六斤,故号为神禾。清《咸宁县志》载;唐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出游原上,见禾生双穗,曰:神禾。所以取名神禾原。

长安县的龙脉


神禾原濛溪宫(1937年)

传说让一个地方会变得神奇,而神禾原本身就很传奇。

在臧家庄附近有绝龙岭也叫青龙岭兴隆岭。传说商朝末年,商太师闻仲战败,自刎而死于此地,原畔有太师洞。

长安县的龙脉


王曲城隍庙(1935年)

原下有十三省总城隍的王曲城隍庙,黄辅军校第七分校旧址等。有唐太宗为其母修建的常宁宫,后来成了蒋介石的西北行宫,保留有密洞。现在是一座五星级山庄酒店。

长安县的龙脉


原下是一望无垠的御宿川,近处滈水潺潺,皇甫村、蛤蟆滩就在原下。皇甫村还有柳青故居遗址,作家柳青在此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村北原上有柳青墓。

长安县的龙脉


原上还有关中民居郭家大院,还有净土宗祖庭香积寺以及古刹云栖寺、观音寺、道安寺等,远眺终南山,俯视樊川和御宿川,风景秀丽,毓秀俊美,难怪古时候会有很多达官贵人把庄园别也建在此地,有名的有杜牧的瓜洲别业、韩愈韩偓的别业、贾岛别业等。

长安县的龙脉


神禾原大墓

几年前,在西安财院的建设工地上挖出了一座春秋大墓,被称为“神禾原大墓”,有说是秦始皇祖母墓,但是至今还不确定,还是一个谜,有待后人继续探究。

长安县的龙脉


细柳原,在古城西安西南细柳镇,是沣河东岸坨起的相对高地,比较其他几座,海拔不高,比较平缓。古时候应该是位于沣河和滈河之间,后来滈河汇于潏河,滈河古道也在历史的烟云中湮没。细柳原据说周亚夫就驻扎于此,留下了许多关于细柳营脍炙人口的故事。


长安县的龙脉


李建成墓志

长安县西边还有一座原叫高阳原,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高阳原应该是滈河古道和潏河古道所夹峙的一部分,在今天的郭杜附近。唐隐太子李建成就埋在高阳原。

当然还有一座原尚存在异议,就是毕原。

毕原大概位于郭杜以北长里村到昆明池南丈八沟以西的地方。据说周文王周武王就埋在此地,而在咸阳以北也有一座毕原,而其上的大冢并非真正的周文王等人墓茔。而是毕沅考证于此,后人在没有考证到真正谜底之前也没有纠正而已。


长安县的龙脉


周穆王陵

郭杜这里的毕原上也有周穆王墓,还有一座纪念仓颉造字的土台。周武王每次伐纣前都要步行十五里祭奠文王之后才启程。如果文王陵在咸阳原上,是一定不能够的。

长安县就这样自古一直被原围拢着,每一座原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也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周秦汉唐的氤氲犹存,也让古城人更加自信大度和从容淡定。

你说是不是生于斯地是幸福的。我也独爱斯地斯城,因原,因古韵,因抹不去的铅华。

长安县的龙脉


万年水,千年城。

绵延不断、湍流不息的河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见证着历史兴衰更迭。

长安县的龙脉


宋敏求《长安志》上的西安河流

古长安,今长安。长安总是在古老的历史辉煌中扑面而来,挥之不去,触之即飞。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文明在这里生长,长安更是在这些河流之中变迁、发展。长安水的演变辉映着历史的沧桑,记载着华夏儿女的勤劳智慧。

长安县的龙脉


八水绕西安,分别是泾、渭、沣、滈、潏、浐、涝、灞河,犹如八条盘龙。其中就有五条河与长安县有关。渭河、浐河都有一段河道经过长安,其它三条发源于长安县,流淌在长安大地上。

长安县的龙脉


发源于甘肃的定西鸟鼠山的渭河,从天水出甘,经宝鸡沿岐山过咸阳,在西安东北接纳了泾河,一路过渭南穿华州至潼关的港口,投入到了黄河母亲河的怀抱。

关中的名城几乎都受着它的滋养和淫疟。爱它恨它,都离不开它。

长安县的龙脉


渭 河

一路滔滔,在接纳了泾河后留下了美丽的耐人寻味的“泾渭分明”的成语典故,许多人质疑到底是“泾清渭浊”还是“泾浊渭清”,不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季节是有变化的,泾渭竟然也难分明,所以人要难得糊涂才对。

长安县的龙脉


渭 河

姜子牙钓鱼的地方至今让人遐想,不管他用的是直钩还是曲钩,只要有人愿意上钩。

刘邦攻打了咸阳“约法三章”却被迫翻过秦岭到了汉中。

再回来时却已是激流渭水浪遏飞舟的汉高祖。

长安县的龙脉


泾渭分明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马尾梁,穿过平凉,从长武进陕,在咸阳原引泾水凿郑国渠泾惠渠灌溉咸阳原和关中平原,流过了大地原点,在高陵汇入渭,成为渭河的最大支流。

我不知泾河龙王到底有多大的神力,关于他的传说经久不衰。


长安县的龙脉


沣 河

古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首善之都,始建立于沣河中游。

沣河是诗经的河,是周礼诞生的地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否还宛在水中央。

长安县的龙脉


沣 河

秦岭大梁和天一线,沣河水就自那里蜿蜒而来,海子汩汩的泉水通过灵沼河汇于沣河,聚天地灵气的地方,难怪周文王会把都城选在这里,他站在灵台凝望老百姓在碧叶瑞莲里泛舟,露出喜悦的神情,三千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岁月的烟云里流觞。

长安县的龙脉


滈 河


滈河出石砭峪,历经坎坷,流过山涧,流过村庄,淌过御宿川,在蛤蟆滩转了一个弯,一路蜿蜒,时而悄无声息犹如闺中秀女,时而歌声婉丽,带着绝龙岭闻仲自刎的传说,绕过城隍庙,绕过柳青故居,绕过香积寺,和潏河一起汇入梦一般的沣河。

长安县的龙脉


昆明池

曾经也曾汇入镐池,镐京因此而得名。后来改道一去不复返,留下历史的沧桑连同彪池一起埋在了昆明池底。

长安县的龙脉


潏 河

发源于大峪的潏河是仙人的河,带着终南山隐士的灵气一路奔来。。

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雪渐渐融化,清澈见底的河水,鸟儿欢快的飞舞,让河边的杨柳树为它梳头,桃花簇拥一起鲜艳开放,蜜蜂飞来飞去,到处是春天的气息。

小桃遇见崔护的地方,让游客纷沓。

长安县的龙脉


樊川夏景

夏天晴朗的傍晚,孩童们在河湾里洗澡、游泳,捕鱼、摸蟹。韩符读书的地方,还是否找的见?

农人牵着耕牛在樊川八寺的暮鼓声中缓缓归去。

秋天的潏河野鸭游荡,芦花飘舞。‍樊川晚浦,隋唐盛景能否再现?

冬天到来,孩子们在河边战战兢兢却又喜悦地学滑冰。杜甫的茅屋在冬风里怎样了?

潏河,故乡的河,童年的河,链接着少陵原神禾原传说的河。

长安县的龙脉


浐河

浐河带着库峪的俊美之气和汤峪河的温泉水一路高歌,过了引驾回,渐趋平和。

长安县的龙脉


浐 河

它是许多人儿时的玩乐场,是藏匿心底的悄悄故事。

长长的堤岸,宽宽的河床,在少陵原和砲里原地注视下,白白的沙粒,悠悠的水花,成了两岸人栖戏的地方。

长水校尉的儿子苏武小时候就在河里玩耍,看着小鱼俶尔远俶尔近,欢快自由。之后接纳了鲸鱼沟的神话,一路欢歌笑语,奔向北去。

长安县的龙脉


古上林苑囿里,八水委蛇滋润其里,润泽着大长安。

长安县的龙脉


长安的水,滋润着长安的土地,滋润着古都西安城。

长安八水,水润长安

一方秀水,半城神仙。

长安,长安,魅力无限!


著作:《你从我的长安打马而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