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府機構如此龐大,朝廷花了多少銀子養活他們

北宋是中國古代唯一沒有抑制商業發展的朝代,它的經濟實力居各朝代之首,商業的發展也為北宋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但是宋朝不但軍隊規模超級龐大,而且政府機構的規模、官吏的數量也是驚人的。

真宗之後,科舉越來越多。真宗下詔曰:“去歲天下舉人數逾萬人”。但當年仍錄取了進士和屢試不中者一千八百人。宋仁宗時期,十三次科舉錄取了進士四千餘人。中舉的人陸陸續續全做了官。

北宋的政府機構如此龐大,朝廷花了多少銀子養活他們

科舉以外,皇族和官僚的子孫、親戚、門客全可以做官。仁宗時期,剛出生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就已經做了官了。1047年,一年中皇族人員被授官的就有一千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家族都被授予官銜。官員位置高的,其親屬家人可以被授官。地主願意開倉賑糧的可以被授官。真宗時,朝上文武官員九千多人,仁宗時內外官由九千變成了一萬七千多人,未受差遣的不在其內。

北宋的政府機構如此龐大,朝廷花了多少銀子養活他們

以上說的還只是正官,候補人員簡直是不計其數。按當時的規定三人守一缺,還有數萬人等著做官呢。當時有個機構叫三班院,官吏從最開始的三百人,經真宗、仁宗兩朝變成了一萬多人。外地官員數量更多。真宗皇帝有一次不得不裁員,全國一次就裁減了官吏十九萬人。在北宋做官與其它朝代不同,三年一次考核,只要在考核期內不出錯就能升遷。在宋太祖統一後曾立誓言不殺大臣,造成官員的數量只增不減。

北宋的政府機構如此龐大,朝廷花了多少銀子養活他們

那麼北宋要花多少銀子來養活這些官員呢? 先看看北宋的財政收入吧。北宋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有1.6億貫,當時的十貫錢大約摺合1兩黃金,1兩大約摺合40克左右。朝中每年的賦稅有七成左右要養活軍隊。似乎官員們的收入佔的比重要小,但非法所得的收入是養活軍隊數量的幾倍。以我們公認最清廉的包拯來算,不包括實物工資,包拯年收入兩萬貫。比起皇親國戚加官進爵的這是小巫見大巫了。龐大的政府機構給宋朝帶來了很多弊端,為日後的財政危機埋下了伏筆。

北宋的政府機構如此龐大,朝廷花了多少銀子養活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