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孕不育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该病不仅对患者自身,甚至对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发明为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患者解决了生育问题。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患者不能获得可利用的胚胎,导致其放弃周期或进行重复周期,造成患者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目前不超过7天,此时的胚胎对应体内为着床前时期。近年来,多项的研究已经将人胚胎体外培养的时间延迟到了14天,其中尤其以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教授Magdalena Zernicka-Goetz 最为突出,该团队在《Nature》和《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连续发表人类胚胎体外延时培养,阐明了人类胚胎着床后的胚层发育情况,然而由于伦理的限制,该研究暂时还未突破14天的时间束缚。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2018年7月23日,Zernicka-Goetz 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又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在直接跳过精卵结合的过程,Zernicka-Goetz 教授利用三种类型的小鼠干细胞(ESCs、TSCs和PESCs)进行组装,合并完成一个小型自由漂浮球。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当胚胎细胞自组织形成正确的结构时,就会出现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肠胚形成过程”,而这种人造胚胎正是具有这一正确结构。

人造胚胎——未来无可用胚胎患者的希望?!「田丰一」

Zernicka-Goetz 教授表示该人造胚胎十分接近真正的胚胎,但必须植入母体或者人造胚盘后才能进一步发育。她希望以后通过使用人类的干细胞进一步开展实验,以寻求从干细胞中完成人类的人造胚胎。同时,Zernicka-Goetz 教授还表示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探究人类胚胎14天后的发育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