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最近小梁在重新读《传习录》,王阳明所著,其实是他所口述,由他的弟子整理而成。

王阳明的本名叫王守仁,因为他在阳明洞学习,所以大家又叫他阳明先生。时间长了,反而更多的人记住他的名字叫王阳明。

《传习录》是他的学生徐爱记录的关于他平常说话、对答的一些内容的精华。后来另外一个学生叫薛侃又做了一部分跟贴,然后又有几个学生,不同的人士,做了陆陆续续的跟贴,然后合成的一本书。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中国的知识分子倾向于空谈,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其实这位阳明先生,是一位能写诗、能“杀人”的人。“杀人”我用了引号,他曾经是一位官员,评判乱党,也立过功劳。他这本《传习录》之所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帮助我们有系统地整理了如何使用“心”的艺术。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庄子》说“用心若镜”,在像镜子一样的心里,看见任何事物,本来就是无善无恶的。你长得漂亮,镜子反应的就漂亮。你是一个整过容之后的漂亮,镜子也如实反应。

所以,在《传习录》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叫“无善无恶心之体”,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如果你想一辈子不受世间所累,你做一个用心若镜的人,倒也恬淡虚无。

在《传习录》里面,还有一句话叫“有善有恶意之动”。当我们很清楚地觉察自己,正在思考或者做一件好事或者坏事的时候,我们的良知便起了作用。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这是一个价值观越发多元的时代,很多人都说,好坏怎么说呢?是的,但是大致你我还是有一些关于好坏的判断的。

有一年,小梁在京都参观稻盛塾,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知识博览馆。里面有一张图,是稻盛和夫先生所管理的京瓷这家公司的利润增长表。常年都是很挣钱的公司,他们通过科技和研发,不断地控制成本,可以在很低的市场售价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得益的同时,他可以让成本变得更低。

而且他们的行业,比如说京瓷它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很专注的。因为它长期专注,所以就累积了很多的知识跟经验,让它的成本得以更低,于是形成了一种三方共赢的情形。消费者买到了便宜而好用的东西,公司创造了利润,让员工得以养家糊口,股东也因此获益。

所以当你抱着这样一个不断削减成本、为别人带来更好品质的产品的初衷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一个审视,然后做深做精。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优衣库也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我在日本的很多企业家身上,看到了当年“阳明心学”传到日本,带来他们的明治维新,甚至这种精神传到了日本的老一辈企业家身上,让他们可以不断地去做出那些品质好、而且售价低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才能够活得久远。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优衣库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甚至是很有意义的版本。它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这个时代,居然仍然能赚钱,仍然能成为世界最好的公司,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在保证品质,提高更好品质的情况下压缩成本。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所以当我们知道用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去降低成本,这就是一种良知。当我们去实践它的过程的时候,就是为善去恶。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基本上来说,这四句话是《传习录》的核心要义。它不断地在跟我们分享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既要了解“用心若镜”的艺术。

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有为的人,你如果想在世间做点事情的话,你仍然要用好自己的善恶的惯性,然后用你的善去做事情,规避恶的种子。也许很难,但是当我们努力这样去做的时候,往往还是会带来很奇妙的改变,哪怕是在商业社会也是如此。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王阳明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在《传习录》里说,“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意识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王阳明认为是心物一元的。也许花是有自开自落的,但是能不能够因此来扰动我的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我能看见一朵花,觉得它美好,今天觉得很愉快,或者看见一朵花,觉得可以拿来炒个蛋,云南人就拿茉莉花来炒蛋,那都是我们自己意念在动。

王阳明的有趣之处或者是过人之处在于,他很好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他看清了世界有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便是,世界是怎样,是不那么重要的,你如何透过你的意识,去解读它、解构它,甚至透过你的意识传导出来,推动你的行为,去改变它,才是根源

所以他认为一切都是心意的转变。你站在这个维度,再去理解慧能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在动”的时候,你就理解了这一切。

梁冬:读懂这2句话,就读懂了王阳明,也读懂了心学

随着现在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意识,和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客观的世界之间,是并不能够被分离的,它是全然一体的。而我们是可以透过对自己意识的调整、控制和改变,来达到某一种我们和世界的互动关系的改变的。

今天讲到了《传习录》里面的两句话,一句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另外一句是“便知花不在汝心之外”,透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管窥王阳明的整个思想心学。

在《传习录》当中,他花了大量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去传递出一种心物一元的态度,我们和世界本来是充分连接的,我们可以透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调整和改变,来达到某种程度上对世界的影响,难道不是吗?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世界的改变,都是从改变自己内心开始的。

小梁是一个小学生,对于《传习录》,可以说还远没有到研究深入的地步,但是我相信,读书的最大快乐就是“你正在读书”。谢谢。


本文节选自《梁冬:让你不焦虑的5本书》,作者梁冬。

猛戳链接,免费试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