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世界地位能被替代嗎?

美元的世界地位能被替代嗎?

不改變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不改變美國金融壟斷資本對於許多國家貨幣發行的控制,就算髮行了新的超主權貨幣,表現是不會比美元更好的。只有消除剝削人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改變這一切。

文/餘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二十年來世界上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從俄羅斯、東南亞到南美,每個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的貨幣(符號)相對於美元都貶值了。但是,2008年爆發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卻使美元相對於歐元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符號)反而堅挺了起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貨幣的支付職能說起。隨著商品流通的發展,商品的賒買賒賣也發展起來。商品的買者可以先取走商品,承諾一段時間之後再付貨款。這樣,賣者就成為債權人,而買者則成為債務人。現在,第一,貨幣在決定所賣商品的價格上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由契約規定的所賣商品的價格,計量買者的債務,即買者到期必須支付的貨幣額。第二,貨幣執行觀念的購買手段的職能。雖然貨幣只是存在於買者支付貨幣的承諾中,但它使商品的轉手實現了。只是當支付日期到來時,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才從買者手裡轉到賣者手裡。

但是,在支付日期到來之前,賣者可能就需要用貨幣去購買第三者手中的商品。這時,賣者可以將買者承諾付款的債券或匯票作為貨幣的某種存在形式支付給第三者,而當支付日期到來時,買者支付的貨幣將交給第三者。這種債券或匯票就構成信用貨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信用事業的擴大,信用貨幣佔據了大規模交易的領域,並在金融結算機構中通過互相抵消而結算;而通常所說的貨幣(符號)如美元等則主要被擠到小額貿易的領域中去,或者用於結清信用貨幣互相抵消之後的少量餘額。

然而,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包含著一個直接的矛盾。在各種支付互相抵消時,貨幣就只是在觀念上執行計算貨幣或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要觀念的存在。而在必須進行實際支付時,貨幣則需要現實的存在。這種矛盾在金融危機發生時暴露得特別明顯。這時,信用機制被打亂,一些人實實在在地破產了,不再能夠償付信用貨幣,另一些人則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許許多多的債權人無法對自己的債務人繼續抱有信心,從而信用貨幣不再能夠相互抵消,而是全部或相當大一部分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貨幣(符號),或用於支付,或退出流通以待更有利的商業機會出現,於是貨幣(符號)一時間嚴重不足,爆發了貨幣荒。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爆發連累其他國家時,各國中央銀行都要大量向金融體系注入貨幣(符號)的原因。但是,這種貨幣(符號)的注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引發信用危機的問題,比如說,不是銀行裡有了貨幣,債臺高築的美國工人就能還得起鉅額欠債了。即便這筆注入的貨幣用來免除工人的債務或購買不良資產,它所代表的也是已經不存在的價值量了,從而只會導致貨幣(符號)的貶值。這也是美聯儲表示將在必要時進一步採取放鬆貨幣發行的量化寬鬆措施時,國際金價會大幅走高的真正原因。金融壟斷資本家發行的紙幣是不會幫助工人甚至中小資本家免除債務的,而只會幫助他們自己的銀行脫離困境,並大撈一筆。據有關資料披露,“在危機達到頂點的那個星期,美聯儲發放出去的貨幣裡有大約70%流向了外國銀行。他們告訴我們,救助銀行是為了避開一場大蕭條。可這是誰的大蕭條呢?我們現在知道,美聯儲的救市就沒幫助到美國老百姓,人們照樣失去了工作和房子,切身感受到了蕭條的影響。但是現在,我們又知道相當多的貸款甚至根本就沒落到美國的銀行手中!”美國金融危機後,中小銀行紛紛倒閉,美聯儲的股東們旗下的大銀行的市場份額卻提高了。這也是為什麼美歐各國注入巨量貨幣救市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由於美元依靠美國霸權竊居了世界貨幣符號的地位,因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大量的信用貨幣都是以美元來計價的,於是,在美國金融危機打亂了世界信用機制之後,世界各國大量的信用貨幣都要轉化為美元。因此,美元的需要量大增,許多國家紛紛拋售其他可兌換貨幣如歐元、英鎊等來換取美元,使得美元相對於其他各國的貨幣(符號)反而堅挺了起來。美元的發行者利用這場危機帶來的美元貨幣荒,不僅擺脫了長期濫發美元導致的美元信用喪失的風險,還藉機濫發大量的美元大大地賺了一筆,而且還獲得了救市的好名聲。但是,美元相對於真正的世界貨幣即黃金的大大貶值,充分說明美元的“堅挺”只是相對於虛弱的其他貨幣符號而言,在真正的貨幣商品面前美元是極其虛弱的。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有不少人質疑美元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即世界貨幣符號的地位,甚至有人提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建立一種新的超主權貨幣。但是,靠濫發貨幣符號掠奪人民群眾的不只是美聯儲一家的行為,而是資本主義國家貨幣發行機構的普遍行為。同時,美國還以幾乎沒有成本的美元紙幣到一些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國家去投資,一方面套取這些國家的資源,另一方面迫使這些國家大量發行本國紙幣以交換和儲備美元,從而使得這些國家的貨幣的發行和幣值也逐漸被美國金融壟斷資本所控制,不得不跟著美元貶值。

只要不改變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不改變美國金融壟斷資本對於許多國家貨幣發行的控制,同樣是貨幣符號的新的超主權貨幣的表現是不會比美元更好的,而且由於擺脫了主權國家對於這種貨幣發行的控制的最後一點可能性,新的超主權貨幣發行者只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剝奪世界人民。要徹底改變目前的這種局面,只有消除剝削人的資本主義制度,使生產的目的回到使用價值上來,即回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上來,而不是為了追逐價值量(更確切地說是追逐本書後面章節中將提到的“剩餘價值量”)或更為虛幻的GDP。

實際上,美國金融危機,本質上就是經濟危機。我們將看到這種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造成的,從而它是不可能通過貨幣制度的改革來消除的。

美元的世界地位能被替代嗎?

摘自《45個十分鐘讀懂資本論》,餘斌著,東方出版社。

1、《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經濟學的真相——宏觀經濟學批判》,餘斌著,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版。

3、《保羅的國會週刊——美聯儲損害了外交政策的有效性-羅恩·保羅(Ron Paul)》, http://ronpaul.blog.sohu.com/170171099.html

4、《美聯儲暗示重啟量化寬鬆 黃金再創紀錄新高》,http://money.sohu.com/20100922/n275201398.shtml 實際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