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眼下这个社会,社交、婚恋、阶级通通都被房子捆绑,仿佛只要手中有一套房,就像是抓住了一根可以安稳生活的救命稻草。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遥想去年,对于许多杭州的刚需客来说,买房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儿。

“一次性付款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堵到天亮都没用!!!”

“300万的资产证明(定存、理财、支付宝等),或者900万股票、基金等投资证明。”

“房子都已经提前内部落位了,不再接受登记认购了。”

......

站在“买房鄙视链底端”,眼前那些投资客和全款买房者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直到今年摇号买房政策的出台,让市场变得更透明和公平。

摇号政策明显偏向于“无房家庭”,暂且不说那些为了一套房而假结婚的人,这绝对是刚需客的利好消息。

不需要因为全款而焦虑,不需要为了一个号子花费大把钱,不需要走后门托关系.....全凭大家的运气。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如果摇号只是整顿了一下混乱的市场秩序,那么限价相当于给杭州人一次穿越时空的机会,拿着现在的钱去买G20前的房。

最近,杭州楼市开启“疯狂领证”模式,光上个月月末(8.20-8.26),杭州就有22个楼盘申领出预售证,新增可售房源4308套,限价红盘也不在少数。

“买到就是赚到”的口号,就像病毒一样传开,购房者们都按捺不住了,纷纷涌向楼市,乌泱泱的购房人群充斥着售楼处。

同时也拉开了二手房和一手房房价的差距。从6月份到8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整体都是在下滑的,部分地段的价格也有了松动,小佬儿觉得一方面夏季看房的人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市场上的资金链开始紧张(P2P跑路事件),投资客急于抛售才低价售卖,另一方面是限价政策的影响,二手房泡沫等等。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从被动到主动,站在刚需客的角度,买房已经不算是hard模式了!

(以下为一位摇到号的刚需购房者经历~)

小佬儿是在这场买房政策变革中的幸运儿!

一直想要买房的我,社保终于在8月份满了。考虑到当下市场日渐“凉凉”,我决定摇号试试看,对二手房继续保持观望。

杭州摇号的基本原则是红盘必摇,只要资金足够。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临平的楼盘——法兰公园,均价16000/㎡,含3000元/㎡精装修,地铁口一公里,配套设施相对齐全。

和临平周边均价24000元/㎡的二手房比起来,可以省下好几十万。

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就是它了。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346”

没错,这是我的选房序号。对于一个从小学集体活动到公司年会都没有抽中过奖的人来说,能在第二次摇号,而且是将近3000人的摇号游戏里,抽到倒数第三位可以说是很幸运了。

摇号就如同买彩票,刚需中了谁会轻易放弃,即使我的买房需求是楼层高,户型好,南北通透,得房率高......

而倒数第三可能就意味着我只能挑最差的房子了。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所以9月10日选房当天,我的心情很复杂。

348套房子,6种户型,3幢楼,其中87方的户型相对较差,秉持着“楼层一样选户型好,楼层不一样选楼层高”的原则,我用了洪荒之力研究出了无数种可能性:

如果没人弃选,最后剩三套房子,如果都是底层,87方只有两套,绝对选不到;

如果没人弃选,最后剩三套房子,如果有高层,无论是不是87方,都选高层;

如果有人弃选,超过11个人,那么我们绝对不会选到一楼,所剩的户型看情况挑

......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从下午一点到六点,等待选房的这个过程无比煎熬,尤其是看着其他顺序靠前的人选好房离场,心态简直要炸。

但漫长等待换来的结果还不算太差,进场选房的时候发现弃房率很高,虽然剩下的都是87方的,但买下来就是人生赢家没跑了。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在杭州,刚需客买房摇号中签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滴”,银行卡一刷,我的买房生涯终于告一段落了。

不知道买房的主旋律还能哼唱多久,但庞大的买房大军绝不会瞬间瓦解。

如果你是个杭州刚需客,你唯有抓住市场上的一线转机,才能在这座城市牢牢立足。

毕竟社会是很现实的,哪怕你心里尽是诗和远方。

Btw,祝大家摇号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