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換,濟南明確各區發展定位和格局

9月19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佈《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濟南:打造 “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支撐,統籌縣域、區域聯動發展

根據《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濟南要構建京滬之間創新創業新高地、總部經濟新高地,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主動對標國內外一流城市,建成“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發展定位

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新舊動能轉換主攻方向,把握好將濟南市打造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的目標定位,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1.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實施北跨東延攜河發展,在黃河沿岸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著力在創新、智慧、綠色、改革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領先領跑,在全省乃至全國新舊動能轉換中打頭陣、搶先機、挑大樑。

2. 新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積極發展 “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模式,主動 “彎道超車、變道換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率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3. 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加強制度創新為主要抓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制度供給、釋放制度紅利、激發市場活力,構築新舊動能轉換內生動力機制,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 “濟南經驗”。

4.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航區。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在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科技金融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大膽探索,創優人才引進、服務體系,加快形成以創新和人才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5、區域開放合作的新高地。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提高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建設成為 “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打造國家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城市。

優化佈局拓展轉換空間

堅持空間佈局與功能定位相統一,結合城市中心、次中心、衛星城佈局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明確重點區域功能定位,以各類產業功能、城市功能載體為依託,積極構建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相協調,與城市規模、產業發展、生態容量相適應的城市功能佈局,著力打造 “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支撐,統籌縣域、區域聯動發展,加快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相互支撐的新舊動能轉換空間格局。

一先三區兩高地,一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三區: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及泉城優化升級區。兩高地:濟南中央商務區及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

(一)核心引領,先行示範。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集聚集約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高效新興產業,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綜合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現代綠色智慧新城,當好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體規劃——

規劃範圍: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駭河、東至章丘、西至齊河,總面積1030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齊河等周邊區域,形成攜黃河兩岸功能協同、區位互補、產業多元的發展新格局。先行區代管區450平方公里 (其中建設用地面積不超過100平方公里),含大橋、崔寨、孫耿、太平4個街道。

功能目標:城河共榮、綠色低碳的生態新區,動能轉換、產業創新的智慧新區,開放引領、協調共享的現代新區,傳承文脈、以人為本的宜居新區。

空間結構:按照城鄉統籌、均衡發展、既能 “透氣”又能 “透水”的原則,構建帶狀組團式的城鄉佈局,形成 “一軸兩廊、一體兩翼”的城鄉空間格局。一軸:泉城特色風貌軸;兩廊:沿黃河北岸形成帶狀組團分佈的黃河北岸科創走廊和特色小 (城)鎮走廊;一體:先行區主體,由大橋組團、桑梓店組團、崔寨組團、綠心內的特色小 (城)鎮構成;兩翼:濟陽和齊河城區,與先行區主體共同構建具有梯度的產業體系。

(二)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圍繞 “三區” “兩高地”,突出重點區域國際化、戰略性、創新性的功能佈局,明確主攻方向,聚焦精準發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帶動力優勢產業集群,開創多點突破、亮點紛呈的發展格局。

1.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包括濟南高新區和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園區,打造創新創業引領區、高端產業示範區。

新舊動能轉換,濟南明確各區發展定位和格局

濟南高新區發展方向——

空間優化。堅持 “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依託中心區、高新北區 (臨空經濟區)、高新東區、創新谷、章錦片區等片區,加快構建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 “一區兩城兩谷”的總體空間佈局。其中,齊魯智慧谷以山東省重點項目大數據產業基地和 “量子谷”建設為契機,通過騰退轉移改造以土地、資源等舊的生產要素為主的企業,換進培育以技術、人才、資金等新的生產要素為主的企業,推動高新區中心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完善,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典型範例,著力建設 “智·人、智·產、智·城”的濟南TBD (濟南科技商務特區)智慧立方。

構建“4+X”產業體系。以創新型、智能型、服務型經濟為導向,深入推進產業跨界融合創新,構建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引領,以3D打印、量子通信、質子治療等若干新業態為新興培育的 “4+X”產業體系。以智能裝備城建設為核心,重點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帶動引領本地裝備製造業升級;依託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件園發展基礎,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創新中心,引領帶動山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強鏈接國內外生命健康產業高地,重點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生命科學城;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突破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培育基於 “互聯網+”的服務新業態,依託互聯網品牌大數據運營平臺和智能製造體系,打造濟南數字產業生態城,推動濟南打造中國互聯網品牌運營中心城市;發展新興業態,重點培育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量子通信、3D打印、車聯網、衛星導航及服務、個性化醫療、醫療機器人、質子治療、互聯網金融等十大新業態,鼓勵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將濟南高新區打造成為濟南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2.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 (含大學科技園)、臨港經濟開發區、商河經濟開發區、平陰工業園等7個省級開發區,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省級開發區產業發展定位——

濟南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以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現代建築、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快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軍民融合、醫療康養等相關產業。

臨港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智能機械裝備製造、高端物流、電子商務、生物醫藥 (醫療器械)等產業。

濟北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食品飲料、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

新材料產業園:重點推動先進材料、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

槐蔭工業園:重點發展以智能小家電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和先進材料產業,加快培育增材製造等產業。

平陰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機械裝備、健康食品、功能性新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等產業。

商河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節能環保材料與裝備、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汽車循環經濟、農業信息經濟等業態。

3.泉城優化升級區。包括老城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相關區域和東部老工業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打造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區。

4. 中央商務區。以 “山泉河湖城”五大超高層塔樓綜合體建設為帶動,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著力構建功能業態完備、資源要素富集、濟南特色突出、時代氣息濃郁的金融商務生態圈,以 “金融+”“新總部經濟”為核心,以 “創新創業創意”為動力芯,以 “現代商務服務業”為基礎輔助,構建 “兩核、芯、一輔”的產業佈局,統籌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及長嶺山片區建設,堅持全球化視野、國際標準,依託長嶺山片區打造光電科技、研發設計等研發總部聚集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配套設施和社會服務,打造都市活力地標和金融商務高地。

5. 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秉承 “產城融合,以產為主”的開發理念,以 “國際智慧醫學城、綠色健康示範區”為發展願景,立足本地優勢資源,以高端健康醫療服務為引領,促進產、學、研、臨床醫學協同創新,重點打造 “醫、教、研、產、養”五大產業集群共生共榮的健康產業生態圈,以及配套完善的城市服務支撐體系,通過建設醫教研用高地、創新創業平臺、智慧醫療硅谷、數據匯聚中心,形成佈局合理、專業互補、資源共享的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綜合健康醫療園區,打造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生態新城。

北跨東延,一體發展

落實國家批覆的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及省委、省政府 “北跨東延”戰略支持濟南合理調整行政區劃的要求,推動實施北跨東延區劃調整,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配置、優化要素組合,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強化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核心城市地位作用,儘快形成萬億級引擎,促進全省東西部協調發展,助推山東在全國東部地區競相發展格局中加速崛起。

1. 推動齊河與先行區一體發展。將齊河縣納入先行區建設總體佈局,推動黃河北展區融為一體,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籌推進黃河沿岸生態保護與景觀塑造,打造黃河下游生態經濟發展高地。推動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與齊河經濟開發區、齊魯高新區融合對接,打造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和高新技術創新轉化高地。推動黃河沿岸旅遊資源優化組合,打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強物流資源整合,打造區域性物流發展基地。完善跨黃河設施及配套路網,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向齊河縣延伸,開通城市公交線路,實現交通無縫對接。

2. 推動萊蕪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發展。依託濟萊協作區建設基礎,支持萊蕪加快融入省會發展。推動交通對接,加快規劃建設濟萊高速鐵路等重大項目。推動鋼鐵產能調整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濟鋼技術、人才積澱優勢,打造國家級鋼鐵產業轉型示範城市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粉末冶金產業高地。推動山體生態修復,加快建設雪野旅遊區養生休閒度假小鎮,打造名優特色農產品、生態旅遊、醫養結合發展示範區。

3.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功能,加強與周邊城市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體系、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對接合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更廣範圍發展。推進濟南市與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構建 “大濟南”都市圈,形成銜接京津冀和長三角、黃河中下游區域的中心城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