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四點,孩子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受傷

做好這四點,孩子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受傷

小布兜媽媽

01

“你倒是去啊,站在這兒像個傻子一樣,丟人!”

女友阿花從後面踹了兒子一腳,怒氣衝衝地說。

看著阿花的兒子一個踉蹌差點摔倒,我倒吸了一口涼氣!

“膽子怎麼那麼小,看你那慫樣我就來氣!”

是這樣的,我們幾個要好的朋友都帶著各自的孩子出來小聚,雖然平時也很少見面,但是幾個孩子自來熟,沒兩分鐘就玩到一起了。

而阿花的兒子卻很害羞、拘謹,只遠遠地看著別的小朋友玩,自己想去卻又不敢。

開始阿花是好聲好氣地勸,但是越勸兒子越退縮,後來沒轍了只能蠻力把兒子“推”出去。

“在家像猴子一樣,在外面怎麼像孫子了?”

“從來不主動,怪不得交不到朋友!”

“大夥不都在那裡嗎?你倒是去玩呀!”

阿花邊對兒子訓罵著,邊跟我們說害怕交往能力的欠缺成為兒子幸福人生的絆腳石。

看著這個男孩兩手不停地搓著衣角,眼淚吧嗒吧嗒地掉,我真的好心疼!

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融入群體,跟朋友玩成一片,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而孩子不敢與人交往,父母除了害怕孩子以後吃大虧,有的還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

但生活中,在面對親友、同伴時表現出的膽小、害羞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

做好這四點,孩子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受傷

02

人際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溝通意見、信息的過程。

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

布朗恩特研究表明:與同伴交往機會多的孩子,社會技能發展得更好。

對於在人際交往中總是退縮、猶豫不前的孩子,中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給出這樣的說法:

對於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父母可以培養,但是不要壓迫和限制,要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有些孩子確實會在特定環境下,他不是衝在最前面,也許會有些害羞拘謹,但是不要把這個孩子在特定環境中的表現當成是他日後的樣子。

因為孩子的可塑性太大了,這期間我們只要竭盡全力做一些能夠培養和建構他的社會能力的機會就好了,剩下的事情,交給孩子自然發展。

所以,父母不要理所當然地覺得,這個能力不行孩子就會不幸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安全邊界,安全邊界不被破壞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才會發展得更好。

往往很多比較慢熱、小心翼翼的孩子,更善於思考和規劃。

所以並不是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行為,甚至孩子整個人。

做好這四點,孩子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受傷

03

父母如果疏忽了孩子的性格差異,使用不當的教育手段,使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受傷,往往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孩子的人際交往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對於有些孩子不擅長與人交往,家長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在改善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時,這幾點要特別注意:

①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畏畏縮縮、被動的樣子就來氣,真想一把把孩子“掰正”了。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專屬於自己的自然屬性。

有的孩子樂觀熱情、善於交朋友;但是有的會比較慢熱、謹慎,而且這類型的孩子也有很多。

當代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說: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法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氣質,對同一個成長問題也有不同的反應,我們真的不應該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先天屬性,就算是孩子不善與人交往,沒關係,千萬不要為了迎合而把孩子隨便打入人群中。

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只要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是快樂的,他就會越做越好,遲早會遇到志趣相投的人。

在孩子與人打交道這件事上,父母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②對孩子的害羞不要大驚小怪和貼標籤。

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給自己貼標籤,有些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再撕下來。

葉一茜的兒子小亮仔在參加《童言有計》“社會力”那一期時,有一項任務是和房楚軒一起做小班的帶班老師。

在開始自我介紹的時候,年紀最大的小亮仔竟然“卡頓”了,不知道怎麼介紹自己。

帶班的過程更是在狀況外,房楚軒問他“怎麼辦”,他只會說“不知道”,跟搭檔還有小朋友們可以說是零互動,一直到任務結束都沒放得開。

雖然媽媽葉一茜希望小亮仔能更大膽一點更放開點,但是她也知道兒子是慢熱型的,她說兒子“雖然開始會比較拘束,但是隻要一打開人際就會很廣。”

很多父母“恨鐵不成鋼”,把孩子奚落一番,甚至就毅然決然地把“害羞”“不會與人交往”的標籤給孩子貼上了。

其實這個時候,父母的理解和鼓勵,才是讓孩子勇敢地踏出那一步的力量源泉。

③給孩子建立合適的交往環境。

父母的榜樣是強大的力量。

想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父母首先要經常與人打交道,多邀朋友來家裡玩,多帶孩子出門去,去到各種公共場合,見識各種人各種事。

和越多的人相處,見識到多種性格的人,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就越強。

在這些與人接觸的機會中,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規則,包括怎樣待人接物,怎樣與小朋友友好相處,怎樣向別人提出請求更合適,等等。

孩子在交往中表現得越有素養,在小夥伴中就越受歡迎。

父母還可以跟孩子多做一些社交遊戲,比如模擬購物,孩子做店主或顧客;又比如警察和路人的遊戲,在這些社交場景中讓孩子懂得更多的社交禮儀。

孩子可以從父母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學到父母人際交往的經驗。而自己的親身實踐,會促使孩子在與人交往中變得更加順利。

④父母要相親相愛,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在外露怯、緊張,膽子特別小,這樣的孩子往往感受到的愛也不夠多,很沒有安全感。

足夠的安全感才是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勇敢踏出那一步的神助攻。

而父母婚姻幸福,孩子才能從美滿的家庭氛圍中感受到愛和被愛,父母之間的愛會像陽光―樣照射進孩子的心房,給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鮑爾比說,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孩子依靠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可以探索環境和學習。

所以父母相愛,孩子內心有安全感,才能讓孩子對親友,對所處的環境產生信任感,在和小夥伴交往時才能放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