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一个树根疙瘩腐烂的黑漆糟光的,已辨别不出是什么树木的根了。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俗语有“顶门弯弯,烧火冒烟,八面子砍不出一个䦆楔来”的说法。估计这树根疙瘩定是枯木朽根,无用之才,要不然是不会被人丢弃在垃圾堆里的了。果是如此?我多看了一眼,正观无奇,却不知为何,有一种吸引让我伸手把树根疙瘩翻了过来。根,朝上了,别有洞天,形似鹏鹰展翅,随提起树根来掂量了一下分量,心中暗喜了。虽说朽木不可雕,从它的分量上判断,此朽木可雕也!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根雕,三分雕刻七分天然。我仔细地端详着捡回来的木头疙瘩,应该是一棵槐树的根。经过岁月侵蚀,树根上的纹理倒是有很别致的。因腐烂了,用手指甲一尅,就不再别致了。用食指与拇指稍用力一捏,尅下来的木屑就碎了,来回一撮细如粉面。尅掉腐烂的部分,露出来的质地是坚硬的。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如此甚好。这树根做根雕算不得上乘的材质,却是一块极好的陈化木了。看到树根的第一感觉,是一只大鹏展翅的造型。稍一转动,树根的形态、纹理呈现出溶洞奇峰的景象。再转,又有苍龙的龙首的气势。美中不足的就是腐烂的太多了。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若把腐烂的部分去掉了,外形稍加雕刻会是一件精美的根艺摆件的。

找来木匠闲置不用的凿子、刨刃子,开始剔除腐质的部分。朽烂了的表面有,根里面也有,一凿一凿的仔细地凿。凿子虽有些生锈,去除腐朽还是能行的。凿剔皮表的腐烂相比夹在根间的腐烂要容易些,有的地方轻微一剔,就见到了鲜亮的颜色,有的地方腐烂的很深,以至于凿着凿着凿透气了,就形成一个洞穴了。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儿子见一地的烂木屑,再瞅瞅树根,说还不如不修理好看。的确如此,朽木剔除一些后,和原先的形态是有差异的,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了。童言无忌啊!还不如不修剔,我有些犹豫了。把树根放到地墙根,不曾想碰到了墙,一块没有剔除的腐烂的根碰了下来。看着掉下来的腐烂的根块,坚定了最初想法,腐烂的地方是一定要剔除的。

腐烂的好看不过是一时的。放弃脑子里原有的形状,不管是外在腐烂的,还是里面腐烂的,只要是腐烂的,就是要去掉的。这是必须的,要不然做好后了的根雕,会因一小块腐烂材质的脱落而损了整个造型的。为此付之东流的,不只是创作构思上的费心劳神,还有花在制作上的气力与时间。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选择正确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路子选错了,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拼搏都是徒劳的。

手上地凿子,去除了树根上的朽木,也把自身上的锈迹磨蹭的没有了,露出了铁应有的色泽和锋芒。剔腐,剔掉了腐朽的木质,树根形成了特有空洞、凹陷,可谓奇形怪状,很是美感了;剔腐,剔掉了隐藏在根材里面的虫菌,使得剩下的材质坚硬起来,很是干净了。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摆在案头的根艺是不能失去平稳状态的。把树根重新构思,做了简单的修正,用手锯锯平了底部,去除了没用的部分,树根又稳稳妥妥的安静了下来。分叉的长根展开了大鹏苍劲有力的翅膀,一节短根倔强地扭向一旁,成了大鹏的头,几只断根伸直了大鹏的爪子。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此刻的树根,可以叫做根艺了,只不过有些粗糙罢了。还是细致一点的好。先用粗一点的砂布将凿子的痕迹、锯齿的伤口处磨平,再用细纱布细细地磨,尽量不去破坏树根原有的色泽和纹理。磨着磨着,根的表面有了光亮的感觉,手也有些酸痛了。

继续打磨,把粗糙不平、残留的腐烂打磨掉,雕刻的痕迹与自然衔接纹理起来了。最后在根艺上上清漆,已保其不再被腐蚀,再度成为朽木。

一个沾满泥土的烂树根,章丘50多岁的农民大哥居然把它变成这样?

曾经的朽根疙瘩,摆在了案头,神似大鹏,势如展翅。

树根是没有能力在天空中行走的,但是没有谁能阻挡它的意象在天穹翱翔。长成这样,不是树的主意吧,应该是土壤的教化。接地气好啊,有了比树干还要大的根冠,有了根冠的平稳,才有树冠的平稳。腐朽了树根,失去了平稳,失去了价值。剔腐,修正好的树根,重新拾起了平稳的意识,成了根艺作品形态和气势的支撑了。(图文:王学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