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很多家長都很疑惑,在家裡孩子為什麼不願意畫畫呢?

明明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不但願意畫畫,而且每次有了新作品都會和父母分享。

當問到:“寶貝,你喜歡畫畫嗎?”孩子通常都會說:“喜歡呀!”

於是,父母會將各種顏料和畫材搬回家,和孩子一起享受畫畫的親子時光。或是讓孩子把今天學到的再畫一遍,和父母分享一下。

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孩子一般都是畫兩筆就不願意了,如論父母怎麼哄著,都不願意再下筆。逼急了,就會直接說:“我不會!”

所以,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在家畫畫呢?

1 沒有適合的環境

這個可能是大多數家長遇到的問題,因為每個人本身都具有群體社會性特徵,孩子也不例外。

當一個環境的人都在進行一項活動時,新介入的成員也會很自然的融入活動之中,併產生群體活動的樂趣,這就好像,大家都在畫畫,我也畫畫一樣。

而孩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並沒有小夥伴和他溝通交流,雖然父母也在一旁,但很多時候,大部分父母並不能成為孩子真正的“玩伴”,孩子自然也就不願意一個人畫畫了。

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2 沒有正確的引導

很多家長在家和孩子畫畫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

曾經在高鐵上看到這樣一幕:

一位媽媽給孩子拿出塗色本和蠟筆,讓孩子塗色玩。

孩子剛要拿蠟筆,媽媽來一句“等等,你看,鯊魚的這裡是深綠這裡是淺綠,別畫錯了。”

孩子拿畫筆和塗色卡上的顏色反覆對比後,開始塗色。

“你看你,畫的不對啊,鯊魚的牙齒是白色,怎麼能塗上顏色呢?”

“說過多少次了,框裡面畫,怎麼又畫出框了,太醜了,你到底會不會啊!”

媽媽時不時“教”孩子,最後甚至忍不住自己上手了。孩子的情緒從開始的興奮,到後來的猶豫,最後乾脆懶得畫。

很多兩三歲的孩子連像大人那樣握筆都做不到,更無法控制筆去畫出想畫的線條。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區分顏色,畫出框、塗錯顏色並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真的做不到。

而父母往往很心急,忍不住要上手幫助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無法畫到父母期望的那樣好,他們會對自己形成這樣一種認知:我就是畫不好,我就是不會畫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比較牴觸在父母面前畫畫。

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3 在家缺乏相關情景氛圍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畫畫的天分和潛質,畫畫也是孩子最自由便利的表達方式。

但是在幼兒園或者培訓機構里老師會針對孩子的特點,在教學的時候,往往會採用各種不同的、有趣好玩的方式,比如講故事、做遊戲、探索式等,先勾起孩子的熱情,這是最最重要的。

然後,創造情境將孩子帶入主題之中,讓孩子身心處於模擬體驗的狀態,當孩子完全被主題吸引身心投入,這個時候想不讓孩子畫都難。

但在家裡,大部分父母可能並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塑造氛圍,只是簡單的讓孩子模仿自己畫畫。這樣的方法,反而會禁錮孩子的創造力。

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複製成人教過的東西,失去自我創作的熱情,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無法體會自由表達的喜悅,無法畫出有創造性的作品。

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4 畫畫=玩耍

畫畫在很多孩子眼裡,就是好玩,它是孩子抒發和釋放感情的一個渠道,當孩子在課堂上,將感情盡情釋放了,在孩子心裡,畫畫這件事也就等於是完成了,不需要再另外表現。

孩子們都有這樣的特點:當我們用力想把他們向前推的時候,他們就會想要閃身躲開或者乾脆使勁兒向後退。

所以,當我們有什麼良好意願,希望孩子能夠擁有某些天使般的言行時,如果顯得特別在意,被孩子察覺到了,那他們也很可能會做出跟我們意願背道而馳的行為

別怪孩子了,明明是你自己的錯

那父母在家該如何做呢?

1 鼓勵

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孩子認真投入的表現,管它畫什麼看不看得懂,一定先給予肯定、鼓勵、讚賞。

耐心傾聽孩子的作品內容,瞭解詳盡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尋可以更好、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這個步驟,家長要顯得隨意無心,不可刻意,讓孩子在無痕之中接受意見並願意繼續熱情表達。

2 堅持

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堅持”的習慣

任何學習都是從生到熟、從淺到深的過程,任何知識都有連續性,畫畫也不例外。

畫畫需要熱情,更需要時間和感情的投入,只有越畫才能越喜歡畫,越畫才能畫得越好,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再好的天賦也會漸漸消退,只有堅持了,才會有積累,有了積累孩子才會更有信心,畫得更好!

End

關注黃鉛筆少兒美術,獲取更多創意手工兒童繪畫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