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看书也不错

偶尔看看书也不错

我只说我知道的,不说我不知道的。第一次尝试,是一种什么体验。

第一次看《围城》,时值高三,并不是因为想看而去看的,而是觉得需要,才去看的。生活大都如此,并非都是想要,更多的是需要。大道理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总会倦的,不妨亲身去感受一下另一种风景,看书就是一种。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想来看完了一遍能记得只有头一句,索性也没太过理会,想着应付考试总没问题了,但是,第一遍看完,难得总记得一个角色,便是晓芙,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其言行举止,不尤让人为之向往。

为着第一遍的彷徨,在服役期间我又翻开了围城,许是生活无聊,许是生活抑郁,闲暇时偷偷看一下书,是一种幸福,一种酬劳,仿佛自己付出得到了慰藉,顶多也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罢了,但是!这并无什么不妥。

正是偷偷看了这本书,我牢记了这本书的前半部,记得上了几个人的名字,鸿渐、苏文纨、鲍小姐、唐小姐、赵辛楣等等,前面的故事还算精彩,让原本乏味的水面点了几滴雨水,此时我就想着,我一定会好好读一遍这本书。至少在看完第二遍的时候,抹去了些许我对生活的彷徨,无助。这总归是好事,本来我并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反之,对生活无一丝丝的向往,只有深深的绝望。看书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能让你发现本来你的生活过得并没有多遭,恰恰是你不愿意好好去理解。

真正看完这本书,是最近吧,前面的铺垫,因为我的不坚持仿佛成了一个笑话。所以,这次,我想看这本书,又翻了出来,差点成了我最喜爱的书,因为《红楼梦》也是一本让我看了忘不了的书。

这本书呢,其实并没有多复杂,也可能是我的理解不算透彻,如书中所言,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留学归来的鸿渐,志气还算高昂,虽然学历是造假的,但是其本人并不以为然,思想还算是新鲜,却也逃不开碌碌无为之嫌。有趣的是,初回乡在省立学校演讲那一回,鸿渐因穿错了衣服,稿子没带,无奈之下,即兴表演一番,不料却公然提倡抽烟狎妓,一时声名败坏,个中细节,当然还得细读,毕竟每人的感触不一,只是到了今日,只怕依旧让人诟病。 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下,鸿渐一步步被剥掉了外壳,原本的耐性、精神通通被消磨掉,最后在祖传的老钟“当、当、当”六声之下,落下了帷幕。

偶尔看看书也不错

偶尔看看书也不错

本来书中的角色我只偏爱晓芙,如今再看,每个角色都是那么细腻,无可挑剔。因回国鸿渐和旧同学苏小姐留下了引线,牵出了唐小姐、赵辛楣、曹元朗各色人物,而后又通过辛楣认识了柔嘉、李梅亭等人,以学校各系主任斗争喻示民国社会,通明易懂,就是要仔细去看。

这本书,总给我一种说不完、说不透的感觉,正因如此,才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这本书。

偶尔看看书也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