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或有諸多「誤會」,單車已有百來年歷史,或「老矣」

共享單車,近來都發展不順,“單車毀壞嚴重,共享單車企業沒錢了......”等問題凸顯,甚至被懷疑,是在“坑投資人,騙用戶的押金”。不少人,都開始懷疑“共享單車,是否可行,是否會涼了”?或許,對共享單車真的有很多“誤會”!

共享單車,或有諸多“誤會”,單車已有百來年曆史,或“老矣”

單車的發展史,遠比我們認為的要久,早在1790便出現了單車的雛形,後續不斷的發展完善。1888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1868年,便有了賽程為2公里自行車比賽。

共享單車,或有諸多“誤會”,單車已有百來年曆史,或“老矣”

早在清朝(1868年)便有自行車引入國內。民國4年(1915年)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在國內真正成為大眾化的工具,應該是在建國以後,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共享單車,或有諸多“誤會”,單車已有百來年曆史,或“老矣”

單車對於70、80、90年代的人(95後不少家庭已很少騎了),非常有歷史意義。當下的共享單車,主流的用戶還是70年代以後的人,畢竟需要熟悉手機操作。雖然,年紀再大點的人也有不少會操作,但已經騎不動了。

情懷並不能當參考數據,出行習慣已改變!

單車,對於一代人來說,是一種情懷,一旦有情懷,新東西很容易火爆,但並不代表能長久。單車出行,早不再是現代人的出行習慣了,不僅很多道路並不適合自行車。現代化的發展,需要“突破空間束縛(更遠距離),更短時間,更高效率”,這也是單車無法實現的。雖然不少人對自行車有著美好願景,但真實情況下,願意騎的將會越來越少,畢竟新鮮感是有時效的。

最後幾公里,單車只能用於少數場景!

共享單車,解決的是“最後幾公里”的出行問題,這是其他交通工具做不到的,原本認為單車能做到,其實單車同樣也不能都做到,只是少數情況能做到。曾經賦予很大“自由”空間的共享單車,倒是能適合更多場景,卻面臨了管理失控,一旦規範管理,適合場景便少了。

單車的歷史已太久,或“老矣”!

單車是一種比較老的交通方式,這麼多年的發展,出行方式已發生了很大改變,“步行,電動車,私家車,公交,地鐵”已成大部分人的出行習慣。自行車,倒也還是一項很受歡迎的運動。

時代變遷,自行車很容易退出歷史舞臺,新的出行方式,已在逐步發展,雖然,電動車受交通限制,但是類似的產品還有不少,比如平衡車、滑板車等,同樣因安全問題,這幾種依然並不適合,但“最後幾公里”最終是“共享單車”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很有可能依然是“更好的共享出行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