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試管嬰兒數達新高,平均 18 個新生兒中就有 1 個|好奇心小數據

日本试管婴儿数达新高,平均 18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好奇心小数据

1978 年,全球第一位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Joy Brown)誕生了,當時不少人對此消息表露出恐懼之意,認為這是「不自然的現象」。然而過了 40 年,這項技術卻逐漸深入每一個家庭。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今年 9 月日本產科婦人科學會公佈一項最新調查,通過體外受精誕生的嬰兒數(俗稱試管嬰兒)達到史上新高。

2016 年,日本體外受精出生的嬰兒數量為 54110 人,比前一年高出 3109 人。而同年日本的總出生人口數為 976978 人。也就是說,平均 18 名新生兒當中,就有一名是通過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

若從 1983 年日本所誕生的第一名體外受精嬰兒算起,截至 2016 年通過體外受精而出生的嬰兒人數累計達到約 53 萬人。

日本试管婴儿数达新高,平均 18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好奇心小数据

根據 2017 年 9 月日本產科婦人科學會所公佈的人工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報告,會發現使用這項技術的人數自 1985 年開始攀升,而近幾年的增長幅度更是明顯。

增幅來自幾個原因,首先是人工輔助生殖技術逐漸成熟,使得人們對此技術的知識有更多的認識,加上日本人的初婚、生子年齡持續延遲,導致不孕不育的情況持續增多。在此背景之下,日本各地政府也正加強對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補助。

日本试管婴儿数达新高,平均 18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好奇心小数据

人工輔助生殖技術逐漸成熟

在日本,目前較為普遍的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分成三種: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凍融胚胎移植(Frozen thawed embyo,FET)。每項技術都是針對不同的不孕狀況,提出最佳的解方。

以 ICSI 來說,當一名男性有弱精或是精子活動力不足的問題時,他就很難通過 IVF,也就是在培養皿裡讓兩三萬顆以上的精子自然與卵子受精,就必須通過人工的技術,選定一顆精子,直接注入至卵子當中,提高受精的機會。

為了順利進行人工輔助生殖,針對女性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移植而冷凍保存受精卵的情況也越來越很多,與此同時,冷凍技術的增長,則有助於提高成功率。

以凍卵技術為例,1986 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報告,使用冷凍卵子,進行體外受精首次獲得成功。但當時的技術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過往使用的是冷凍胚胎的“慢速冷凍”(slow freezing),但因為卵子本身富含水分,冷凍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冰晶”並且傷害細胞,使得卵子解凍後的復甦率變得非常低。

直到後來 “玻璃化冷凍法” 的誕生,也就是現在各國廣泛使用的技術,改變凍卵的發展進程。

不過,儘管 2016 年日本人工受孕高達 44.78 萬例、這個數量同樣也是歷史新高,但換算下來成功率仍只有 12%。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對於 “生殖補助醫療” 的規定依然相當嚴格,像是不允許代理孕母,以及對所謂的第三方精子、卵子的使用都有許多限制。

一般夫妻若進行人工輔助生殖,必須確保使用來自雙方的精、卵。但某些夫妻就是因為身體上面臨問題,因此才有不孕的情況,導致日本的人工輔助生殖成功率無法有太高的成長。

晚婚晚育導致日本人自然生育率低

今年,日本內閣府為了應對少子化問題,發佈《平成 30 年(2018)少子化社會対策白書》,指出日本的結婚年齡正往後推遲當中,同時影響了夫妻生育第一胎的年齡。

2016 年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 29.4 歲;男性為 31.1 歲,而夫妻平均生第一胎的年齡是 30.7 歲。若往前回溯至 1975 年的情況,當時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 24.7 歲;男性為 27 歲,夫妻平均生第一胎的年齡是 25.7歲。

由於女性與男性皆受到生理條件的限制,生育會有所謂的 “黃金期” ,目前晚婚的趨勢,許多夫妻都面臨不孕不育的狀況。

日本试管婴儿数达新高,平均 18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好奇心小数据

年初所播出的日劇《總覺得鄰家更幸福》也恰恰反映了現階段日本社會不同家庭型態所面臨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不孕。

故事講述現年 35 歲的妻子五十嵐奈奈(深田恭子飾演)與丈夫五十嵐大器(松山研一飾演)結婚之後,一直沒能順利懷孕,到處奔走並尋求婦產科醫生幫助的過程。

在日本不孕不育的狀況,確實成了顯而易見的問題,其他國家也不例外。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SI)2015 年的報告,在美國,15 到 44 歲的女性當中有 10% 的人受到不孕所苦。至於全球則有大約 8%-12% 的夫妻有不孕問題,其中 45% 到 50% 的病例是由男性因素所引起的。

年齡的問題同樣也會影響人工輔助生殖的成功率。以 2015 年人工輔助生殖報告為例,30 歲為 21.5%、35歲為 18.4%、40歲為 9.1%、42歲為 4.5%。由此可見,年齡越大通過此技術順利生育的機率也隨之減少。接受治療的女性有 40% 在 40 歲以上。

各地政府改善人工輔助生殖的補助

埼玉醫科大學教授石原理(婦產科)接受《日經新聞》採訪時表示:“為了能讓患者儘早接受不孕治療,需要完善育兒支援和經濟援助等”。近幾年,日本政府還在積極制定出 "在一定條件下" 批准代孕的法案,繞過當下對於人工受孕必須使用夫妻雙方自體精、卵的規定。

經濟補助也正在進行。

根據內閣府的估計,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費用,平均一次(這並非指一個完整週期,意即確認至順利生產)就必須要花費 30-40 萬日元(約 2.4 萬人民幣)。如果從進入治療開始,假設保守估計試了三次才進入懷孕妊娠階段,就可能要花費 160 萬-200 萬日幣不等的費用(約 12 萬人民幣)。這對普通上班族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日本试管婴儿数达新高,平均 18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个|好奇心小数据

《東京新聞》也指出目前在日本產婦科學會登記有進行體外受精等生殖補助醫療的醫療院所超過 500 家,松下和東芝等廠商為女性員工治療不孕症,提供暫時停職或休假。夏普公司則是提出治療不孕症可以休產假的制度,還提供醫療貸款;NEC 則是考慮實施治療不孕症休假等。

目前日本各地方政府也通過補助,鼓勵不孕婦女進行人工輔助生殖。2015 年 9 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提出將首次人工受孕的治療補助上限提高 2 倍。2016 年千葉縣更提出公費補助女性凍卵。這些政策使得接受治療的人數逐漸增加。

然而,另一個現實的情況是,即便體外受精的嬰兒數達到歷史高峰,但整體出生兒數依然持續下滑。

2017 年 10 月日本 “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 對外公佈 50 年後的人口估算,2065 年的日本人口為 8808 萬人,與安倍政府所期待的一億人口這個基準,差了將近一千多萬人。

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政府正儘快改善人工輔助生殖的政策與環境,畢竟這群人才是真的有生子意願的一群人。

製圖:馮秀霞、王愷曼

題圖來自 kazuendonUnspla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