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抱朴藏劍膽,犀利說財經】

9月21日,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向各副會長單位下發《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訂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並將於9月25日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通知》稱,將對預售制進行改革,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房地產調控欲罷不能

風起於青萍,但已經在房地產業以及大眾心中激起強烈反響。

在密集的調控政策出臺之後,房價已經開始低頭,上海的房價已經連續出現7個月的下跌,有1100萬的房子降價200萬仍無人接盤,這在樓市火爆時期是無法想象的。

有機構統計了7月份杭州各二手房小區的成交價格,發現大多數區域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跌,個別小區像龍湖春江彼岸、望江新園三園、崑崙公館等,環比降價幅度均接近25%,個別幅度達30%。

更有新聞標題是《環京房價接近腰斬 投資客資不抵債》。


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但資金仍然在湧入樓市,決策者其實已經沒有退路,必須把去樓市槓桿進行到底,這一次是取消預售。

簡單說:以往是房子還沒建好就可以開始賣樓花,這是霍英東開創的模式,房地產商獲得的好處是顯然易見的,即可以四兩撥千斤。用幾千萬的資金撬動幾個億乃至幾十個億,這樣的故事在神州大地比比皆是,從而也造就了一批福布斯富豪榜上趾高氣揚的地產商。

在房價一直漲,而且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其中的遊戲場景裡,這種玩法是沒有風險的,銀行的風險也被房價上漲抵消了。房貸成了銀行最優質的業務,買了房的人也很開心。

但是調控一開始,尤其是銀行被要求去槓桿,遊戲音樂就開始變奏了。

剛開始大家以為調控一陣子會繼續放鬆,沒想到由於國內外形勢的巨大變化,房地產調控已經欲罷不能。


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在經濟出現複雜變化的情況下,很多人預期會放鬆房地產調控。可惜,去槓桿一直在路上。由於房價高漲的幅度已經大大超出居民的收入漲幅,房地產其實已經失去了成為經濟再啟動的助推劑的機會,已經不敢用它再來拉動經濟,原因有二:

其一,十多年來的調控已經讓絕大多數房地產空頭投降,中國人已經把投資房產作為一種全民必信全民必勝的宗教,所謂“京滬永遠漲”不過是現實的映射而已。稍有鬆動,必然會引起山呼海嘯的資金進入樓市,實體經濟將更加舉步維艱。屆時,房地產獨大,百業凋零,後果不堪設想。其實,現在已經有這個苗頭。

其二,高房價已經影響穩定,稍有波動,則會引發負面輿情。此處省略500字。

取消預售一箭三雕

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既然房地產稅遙遙無期,假如我們把房地產稅看作一個TO C 的業務的話,毫無疑問,它可以做得很大,但是流程和風險同樣也不小。至於成與不成,我可以很篤定地告訴你:一定會收房地產稅,不要企圖和XX講道理,這裡是中國,在這裡讀懂中國。那些企圖講道理的人不是傻子就是書生,值得尊重,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既然TO C不好搞,但是經濟又呈現複雜的局面(我可沒說經濟不行),那麼,缺錢的地方政府總是要找地方弄錢,錢從哪裡來?土地財政的遊戲繼續玩?800多塊土地流拍了,玩什麼玩?

它們會想辦法去追企業補繳以前的各種稅費,所以你會看到高層大聲說:“別這樣,這樣不行。”其實,地方政府都窮瘋了,不行也必須行,除了幾個經濟富裕的大省,其餘省份簡直要抓狂……公務員也要吃飯,教師也要吃飯,龐大的行政開支還要繼續。“穩中有進”和“持續高增長”的表達有區別,內涵更是天差地別,瞭解一下?

決策者看到的信息更全面,因此下一盤大棋的時候往往會有“奇招”,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招”,就是在一個一個地消滅可能起火的隱患。

取消預售有一箭三雕的作用:

首先是希望銀行不要繼續趟房地產渾水,在一些沒有限購的地方,尤其是一些三四五線城市,銀行在努力認真地給房地產輸血。一旦出現大逆轉,大批的呆壞賬就會出現,因此,逐步取消限購既可以避免這樣的風險,又可以讓銀行、地產商有一個緩衝的機會。簡單說,不想引起市場恐慌,但是趨勢已經告訴你了,大家不要玩火。

其次是市場力量會發生巨大變化,一批中小地產商出局,大企業、央企將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可能不是政策的本意,但是結果就是這樣。至於這樣的結果是否會引起房價上揚,其實還是要看綜合市場因素的影響。

最後是希望藉此繼續給市場的房地產投機情緒降溫。預售的取消雖然是一個TO B的舉措,但這是一個對房地產行業不利的信息是確鑿無疑的,決策者可以藉此傳達堅決調控的決心和意志。而且這個時間點的選擇也很有打擊力度,就選在中秋節和國慶的長假期之前,讓心存幻想的投資客、房地產商繼續承受壓力。


風暴加速:取消預售,房地產去槓桿一直在路上


另外有一些數據很是意味深長:

媒體傳出消息,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萬科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講話,今年三個季度快過去了,萬科6300億的回款目標,還有一半多沒有完成。

《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新聞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8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06682億元。其中,定金及預收款35447億元,佔比33%。這部分資金來源正是由於預售制度所致。換言之,如果取消預售制度,房企三成以上的資金來源將受到影響。

稍微有點體量的房地產公司都在公司名稱中拿掉“房地產”三個字。

一個新的時代在2018年已經悄然來臨,房地產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週期之後,開始面臨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