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面管教》來愛熊孩子,不但使他學會了尊重還能力變強了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是在父母威嚴的教育下長大的,那時候小孩不犯錯誤,家裡是一片祥和,如果有了一點錯誤的話,就免不了指責,在父母指責的過程中,孩子只有言聽計從,老實認錯,不能有一點解釋、講理甚至不服的表現,一旦有了這樣的行為,那肯定就是一頓暴打,有時是爸爸一人男子單打,如果問題嚴重就會升級為父母男女混合雙打。那時候,根生蒂固地認為老子打孩子是必要,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自己慢慢長大,我選擇從事了幼教工作。九十年代初,剛剛參加工作的我,正好趕上中國的幼教界掀起一輪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變革,提出“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言外之意,就是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年輕的我,在管教嚴苛、必須聽之任之的教育環境下長大,怎麼能去理解這樣的理念呢?於是,處於工作的壓力,只能每次都是假假地在行動上顯示出來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了。不能理解尊重的真正涵義。

用《正面管教》來愛熊孩子,不但使他學會了尊重還能力變強了

後來自己有了孩子,在自己管教孩子中好像對尊重有了一點模糊的認識,但往往和溺愛無法區別,尤其當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時,不是強行制止,就是順從孩子。也甚是苦惱。

突然有一天我拜讀了《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是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著。簡.尼爾森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從簡.尼爾森的簡歷上不難看出她對教育孩子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她從自己教育孩子的經歷中,總結出《正面管教》的方法,給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我如獲至寶。

用《正面管教》來愛熊孩子,不但使他學會了尊重還能力變強了

我知道了《正面管教》與傳統的管教方式不同,與懲罰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完全是為了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對於小孩子的正面管教涉及到決定家長要怎麼做,並且在之後和善而堅定地堅持到底,而不是期待著你的孩子“守規矩”。正面管教的準則將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一種愛和尊重的關係,並幫助你們在未來的很多年裡一起解決問題。至此,我才徹底理解尊重,尊重不是妥協、不是順從。尊重不是單向的,是相互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尤其遇到問題時,要和善而堅定,就是父母要通過尊重自己和當時情形的需要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堅定,並通過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讓孩子看到什麼是和善。

用《正面管教》來愛熊孩子,不但使他學會了尊重還能力變強了

那麼,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和善而堅定,也正是家長的面臨的重大難題。當我們面對一個孩子無厘頭的搗蛋、遲遲不去洗漱睡覺、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吃東西挑來挑去、早上不起床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們我們如何做到和善而堅定,又能處理好問題,還能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正面管教》裡會告訴您怎樣去做。


空杯方能再注:這個名字是常常提醒自己每天擁有空杯心態,並堅持不斷澆注。本人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多年,對早期閱讀、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並參與出本了《輕鬆育兒有新招》、《幼兒園親子園》等書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這些年以來的真實所感,均是原創,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轉發。(未經本人同意,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