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核動力轟炸機圖-119,最後爲何被「扼殺」了?

範文海


現在的地球上,有核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艇,也有核動力巡洋艦,但是這些都是海軍裝備,空基的飛機並沒有使用核動力的。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人類對核動力不感興趣,事實上在上世紀40年代原子彈爆炸之後,核能的價值就已經被最大化地認識。之後美國和蘇聯就先後提出了發展核動力飛機的計劃,因為理論上核能是可以讓飛機無限巡航的,一鎊核燃料就可以讓飛機圍繞地球飛行80圈,這樣的優越性顯然不是一般動力設施可以保障的。

美國的核動力飛機研發計劃在1946年就已經開始籌劃了,並於1951年正式以B-36戰略轟炸機為平臺進行研製,測試的轟炸機代號為NB-36H。而蘇聯的核動力飛機則開始於1955年,並於1961年完成首飛,該機以圖-95戰略轟炸機為平臺,代號為圖-119。然而,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沒有在核動力飛機的道路上走多遠。美國的NB-36H在1955年至1957年進行了40多次的試飛,隨後就退役拆解了,而蘇聯的圖-119也沒有逃過同樣的命運,在鬧騰了一段時間之後,宣告不了了之。

作為兩個超級軍事技術大國,美國和蘇聯當時已經在朝著核動力航母和戰艦的方向發展,有這樣的技術基礎,才會想到去發展核動力飛機。然而飛機畢竟不是艦艇,其空間極為有限,反應堆小型化和外層防護技術,成為制約核動力飛機發展的最大技術瓶頸。事實上NB-36H和圖-119在飛行的時候都沒有使用核動力,反應堆只是象徵性地放置在飛機上,驅動飛機飛行的仍然是常規動力。美國為了安全起見,還在NB-36H飛行時派出波音C-97運輸機伴飛,原因是擔心核動力轟炸機墜毀造成洩露,因此隨時準備封鎖現場。

所以安全成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核動力飛機固然可以在天上一直飛,但是這樣給其他國家帶來的安全威脅是相當大的,甚至就連美國和蘇聯自己也感到不放心。一旦核動力飛機抵近對手空域,是否會被視為戰略威脅而擊落也是個未知數。這樣的遊戲過於危險,大家都不想玩。而且由於當時洲際導彈技術已經開始發展,美蘇都認為洲際導彈更有威懾性。一度熱火朝天的核動力飛機發展計劃,很快就被打入冷宮了。


白虎堂


所謂的圖-119轟炸機,就是由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開發的一款具有實驗性質的核動力轟炸機,其原型是著名的圖-95轟炸機,經過改裝之後改名為圖-95LAL,但是這款圖-95LAL在首次升空的時候【1961年5月升空】,只是安裝了核反應堆,但是仍然採用常規發動機提供飛行動力,直到8月份再次升空的時候,飛機才換裝了NK-14A型核動力渦槳發動機——直到這個時候,圖-119這個名稱才正式被啟用【下圖所示】。

核動力飛機不僅僅是蘇聯在研製,美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比如說著名的基於B-36改裝的NB-36H核動力飛機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後來又提出了後續的X-6計劃。

其實核動力飛機的原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壓氣機在吸入冷空氣之後,把冷空氣輸送到核裝置中吸收熱量,然後把加熱後的空氣輸入渦輪、推動渦輪轉動。簡單來說,就是把原來靠燃燒航空燃料產生的熱量用核反應來替代了【如下圖所示】。

這樣的核動力飛機根據推測,可以繞地球飛行整整80圈而不需要加油。所以說其續航能力驚人。但是,這種核動力飛機的缺點又是十分明顯的,包括如下幾個問題:

1,核反應堆的冷卻問題。如何將核反應堆產生的大量熱量傳導出去是一個大問題,當時的冷卻技術不是非常成熟。

2,輻射問題。為了防止核反應堆產生的輻射對飛行員產生影響,所以必須在飛機上裝設大量的鉛版。顯然,這種行為無形之中浪費了大量的有效載荷。

3,安全問題。這款飛機實際上就是一顆核彈,掉到哪兒哪兒就有可能要遭殃。萬一一不小心因為事故而墜毀在自己的國土上,那不是往自己頭上扔核彈麼?

4,人員和彈藥的補給問題。飛機可以一刻不停地飛行,但是飛行員要休息,而且彈藥扔完了,就得乖乖回基地補給,所以理論上只要能夠繞地球一圈,那麼飛機就足夠完成地球上的任何任務了。而能夠繞地球飛行80圈只是聽起來很厲害,在實際戰爭中卻沒有太多的實際好處。

最後,因為當時的洲際導彈快速發展,還有常規戰略轟炸機航程的迅速提升【包括空中加油技術的發展】,這種飛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核動力飛機可能還會有用武之地,但是不再是以現在的這種形態了,而是很可能是以航天母艦的形態出現,這種空天母艦有充足的彈藥儲備、人員休息區,並且需要長時間滯留在空中,擔任釋放普通戰機的作用。這個時候常規燃料顯然是不足以維持這樣的龐然大物滯留空中的,所以必須要採用核動力。

但是這樣的飛機不是現在的技術能夠造出來的,即便是要出現,可能還是要很久很久之後的未來吧,也許我們有機會看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