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痰,大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百度百科中指出:痰的產生多由外感六淫、飲食所傷及內傷七情等,引起肺、脾、腎各髒氣化功能失常所致。肺主治節,若肺失宣肅,津液不化,則可凝聚成痰;脾主運化,脾胃受傷,運化無權,水溼內停,則可凝聚成痰;腎司開合,腎陽不足,開合不利,水溼上泛,亦可聚而為痰。由於痰的生成原因不同,所以有寒痰、熱痰、溼痰、風痰、鬱痰、頑痰之異。痰熱互結,則為熱痰;寒痰互凝,則為寒痰;痰兼溼象,則為溼痰;痰兼燥象,則為燥痰。

如何化痰,大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省風湯 【《良方》】 治痰厥。 半夏四錢 防風二錢 炙甘草一錢

右為細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盞,姜十片,煎七分,去滓,無時服。

莘芎散 【《醫林》,下同】 治熱痰壅塞,頭目不清,語音不出,服藥不解。 細辛 川芎 防風 桔梗 白朮 羌活 桑白皮炒 薄荷葉各一兩 甘草五分 右,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玉芝丸 治風痰咳嗽。

半夏曲六兩 人參 茯苓 薄荷葉 明礬枯 南星制,各二兩 右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風盛,薄荷湯下。

玉壺丸 【《和劑》】 治風痰。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兩 天麻 白礬各半兩 右為細末,薑汁糊丸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豁痰丸 【《良方》下同】 治風痰壅盛。 白附子 真殭蠶炒,各一兩 細辛 白礬枯 全蠍炙,各三錢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兩 右為末,皂角煮汁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天南星丸 治婦人風痰。

如何化痰,大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南星炮 半夏曲 白附子 皂角子炒各一兩 晉礬枯,半兩 右為細末,薑汁糊丸,薑湯送下。

靈砂白丸子 【《澹寮》】 治氣虛弱,風痰壅盛,嘔吐不已。 靈砂另研 白丸子各一兩

右為末和勻,以生薑自然汁打黍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

丁香茯苓湯楊氏 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以致嘔吐涎沫,或嘔酸水,不思飲食。 半夏制 陳皮 茯苓各兩半 丁香 附子制 肉桂 砂仁各半兩 木香 乾薑炮,各一兩 右,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新法半夏湯 【《和劑》】 治脾胃虛弱,痰飲停滯,嘔逆酸水,胸脅腹滿,頭運噁心,不思飲食。 砂仁 神曲炒 陳皮 草果各半兩 白豆蔻 丁香各二錢 大半夏二兩 甘草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先用生薑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湯點服。

御愛紫宸湯 【《良方》】 解宿酒嘔噦,噁心痰唾,不進飲食。 木香五錢 砂仁 芍藥 檀香 茯苓 官桂 藿香葉各一錢 陳皮 幹葛 高良薑 丁香 甘草炙,各二錢 右作二服,每服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服。

半夏丁香丸 【《和劑》,下同】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嘔吐噁心,吞酸噫酢,心腹痞滿,不思飲食。 半夏掣三兩 肉豆蔻 丁香 木香 藿香 人參 陳皮去白,各二錢 右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溫中化痰丸 治停痰留飲,胸膈痞滿,頭目眩運,噁心咳嗽痰涎。 陳皮 青皮 良姜 乾薑炮,各二兩 右為細末,酢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順元散 【《澹寮方》,下同】 治氣虛中氣,痰厥,虛寒厥冷,不得睡臥。 天南星制,一兩 川烏頭制 附子制,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右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十片,煎七分,熱服。

靈砂丹 治上盛下虛,痰涎壅塞。此藥最能鎮墜,升降陰陽,安和五臟,扶助元氣。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右以硫黃新鐵杓化開,次入水銀炒成砂子,入固濟罐內,以鐵燈盞封口,鹽泥赤石脂固,定三釘在地上,架住罐子,四圍磚攔,以文武火煉一日,罐子通紅為度,冷定取下,則成靈砂,研極細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粒,空心米飲下。此靈砂即煉銀硃之罐口砂是也。

強中丸 【《三因方》】 治胃脘虛寒,痰飲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 高良薑 乾薑炮 陳皮留白 青皮各一兩 半夏制,二兩 右為細末,生薑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四七湯 【《和劑局方》】 治七情氣鬱,結聚痰涎,狀如破絮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並治中脘痞滿,痰涎壅盛,上氣喘急。 半夏三錢 茯苓二錢四分 厚朴一錢六分 紫蘇葉一錢二分 右,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香莎丸 【丹溪,下同】 調中氣,散鬱痰。 香附子 蒼朮各四兩 黃芩二兩

右為末,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清痰丸 專清中脘食積熱痰。

南星制 半夏 神曲炒 山楂 香附子制 陳皮去白,各一兩 青皮 枳實 蒼朮 黃芩 烏梅 枯礬 乾薑炮,各半兩 右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服。

殭蠶丸 治鬱痰。

如何化痰,大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白殭蠶 (艹舌)蔞仁 杏仁 訶子煨 貝母 五倍子各等分 右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千緡湯 【《和劑》】 治風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則安。 半夏制 南星制,各二錢 皂角一寸 甘草一錢 右,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半夏湯 【《瑞竹堂方》】 消酒痰宿飲痞滿。 半夏制 橘紅 桔梗炒,各一兩 枳實炒,半兩 右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服。一加黃連、砂仁各一錢。

白龍丸 【《集成》】 治酒積有痰。 半夏 白茯苓 白礬各等分

右為末,神曲糊丸如菉豆大,薑湯下。

瓜蒂散 【仲景】 吐一切有餘痰。 瓜蒂 赤小豆各七十五枚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或錢半,量虛實加減,空心溫虀汁調服。

獨聖散 【子和,下同】 治前證。 瓜蒂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虀汁調服。脅痛加全蠍,頭痛加鬱金同服。

茶調散 一名二仙散,治前證。

瓜蒂二錢 好茶一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虀汁調服。

稀涎散 治前證。

豬牙皂角炙,去皮弦,一兩 藜蘆五錢 右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二錢,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灌之。

三聖散 治前證。

瓜蒂銼炒微黃,研末,滓再炒研 防風各一兩 藜蘆三錢,去苗心 右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虀汁三茶盞,先用一盞煎三四沸,去虀汁,次入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原二盞,同一處熬二三沸,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鬱金散 治前證,此輕劑也。

鬱金 滑石 川芎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空心虀汁調下。

青黛散 治前證。

豬牙皂角一條 延胡索一粒 青黛少許 右為細末,鼻內吹之,其涎自出。

勝金丸 【《元戎》】 治前證。 薄荷 瓜蒂各半斤 藜蘆末 牙皂角各一兩 硃砂半兩 右將皂角炙,去皮弦捶碎,水一升,與薄荷一處,揉取汁,熬成膏,另將藜蘆等研勻,用膏子和丸龍眼大,以餘硃砂為衣,溫酒化下一丸,以吐為度。得吐知人事者,愈。不知者,不救。

控涎丹 【《三因方》】 人忽患胸背手足頭項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釣痛,走易不定,乃是痰涎在心膈上下也。 甘遂制 大戟制 真白芥子各等分

右為末,糊丸梧桐子大,臨臥淡薑湯或溫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甚者量加之。

三花神佑丸河間 治一切痰飲變生諸病。 芫花 大戟 甘遂各半兩 黑醜取頭末二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日三服,快利為度。痞滿甚者,初多服,頓攻不開,反加痛悶,則初止可服二三丸,每服再加二丸,快利則止。

蠲飲枳實丸 【《拔萃方》】 逐飲消痰,導滯清膈。 枳實炒 半夏制 陳皮 黑牽牛取頭末,各三兩 右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滌痰丸 【御藥,下同】 治三焦滯氣,胸膈痞滿,咳唾稠粘,面上赤熱,肢體倦怠,不思飲食。此藥下痰飲,消食快膈。 木香二錢 檳榔 半夏 三稜各半兩 青皮 陳皮 枳殼各三錢 大黃一兩 黑醜二兩,炒 右為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薑湯下。

開結枳實丸 宣導滯氣,消化痰飲。專治嘔逆噁心,宿酲不醒,宿食停滯,兩脅膨脹,咽嗌不利,上氣咳嗽等疾。 枳實去瓤麩炒 白朮炒 半夏制 南星制 白礬枯研 葶藶子炒 青皮 大黃各五錢 黑醜頭末二兩 木香三錢 大皂角炙去皮弦 旋覆花各一兩 右為細末,薑湯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婦人乾嘔膈氣滿悶,或面目浮腫,小便不利,姜蔥湯下。

烏巴丸 【《醫林》】 治胸膈久為頑痰所害,積成痰氣,面目青白,色腫浮,不思食,遍身痛,夜間氣壅不得睡,往來寒熱,手足冷痛,不得轉側,屢用南星、半夏、黑錫、靈砂,墜之不下,取之不出,此是頑痰堅滯,宜此藥。利下頑痰如魚腦則愈,未利再服。 烏梅肉二兩 巴豆五粒,去油

右用水二碗,沙銚內煮烏梅肉爛,候水稍幹,入巴豆,將竹片攪,候如稠糊,取出爛搗,丸梧子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丸、十一丸或十五丸,薑湯下,不拘時。

透羅丹 【《玉機微義》】 治痰實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 黑醜微炒 半夏湯泡七次 大黃各一兩 巴豆去油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錢 右為細末,薑汁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沉香和中丸 秘方 治一切痰氣壅盛。 陳皮 青皮 枳殼 黃芩 檳榔各一兩 滑石二兩 木香 蒙石制,各半兩 大黃 黑醜頭末,各一兩五錢 沈香二錢 右為細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茶清下。

青蒙石丸 【丹溪,下同】 解食積,去溼痰,其功重在風化硝。 南星二兩,切作片,用白礬末五錢,水浸二日,曬乾 半夏一兩,湯泡切作片,以牙皂角水浸一日,曬乾 硝用萊菔水化,綿濾,令結入臘牛膽內風化,五錢 蒙石二兩,捶碎 焰硝二兩,同蒙石入小砂罐內,瓦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 黃芩薑汁炒 茯苓 枳實炒,各一兩 右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一方加蒼朮半兩、滑石一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 又方 治前證。

半夏二兩 白朮 黃芩 蒙石煅,各一兩 茯苓七錢半 風化硝二錢 右為末,服法同前。

中和丸 治溼痰氣熱。

蒼朮 黃芩 半夏 香附等分

右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厚朴大黃湯 【仲景】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飲過度所致。其脈虛者,必胸滿,胸中本有支飲,此方主之。 厚朴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四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溫服。 又方 【丹溪,下同】 治酒痰。 青黛 (艹舌)蔞仁

右為末,姜蜜丸,噙化,救肺。

又方 治鬱痰。

白殭蠶 杏仁 (艹舌)蔞仁 訶子 貝母 五倍子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導痰丸 治一切痰。

吳茱萸三錢,制 黃連半兩 滑石七錢半 白茯苓 蒼朮泔浸,各一兩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薑湯下。 又方 治陰虛,內多食積痰。

川芎七錢 黃連 (艹舌)蔞仁 白朮 神曲 麥芽各一兩 青黛半兩 人中白三錢 右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服。

黃連化痰丸 治痰。

半夏一兩半 黃連一兩 吳茱萸湯洗,一錢半 桃仁二十四個,研 陳皮半兩 右為末,曲糊丸菉豆大,每服一百丸,薑湯送下。

白玉丸 治痰。

巴豆三十個,去油盡 南星 半夏 滑石 輕粉各三錢 右為末,皂角仁浸濃汁,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薑湯下。

黃(艹舌)蔞丸 治食積痰壅滯喘急。 (艹舌)蔞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炒 黃芩各等分 右為末,瓜(艹舌)水丸,薑湯竹瀝送下二三十丸。 又方 治前證。

(艹舌)蔞仁 半夏一兩 蒼朮二兩 香附二兩半 黃芩 黃連各半兩 右,服法同上。一方用(艹舌)蔞、黃連各半兩、半夏一兩,糊丸。每服五十丸,治同。

抑痰丸 治前證。

(艹舌)蔞仁一兩 半夏二錢 貝母三錢 右為末,蒸餅丸如麻子大。每服一百丸,薑湯下。

清膈化痰丸 治熱痰。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黃蘗 山梔各半兩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右為末,蒸餅丸,白湯下。

墜痰丸 治痰飲。

黑醜頭末二兩 枳實炒 枳殼炒,各一兩半 白礬三錢,半生半枯 (石卜)硝 風化 豬牙皂角酒炒,各二錢 右為末,用蘿蔔汁丸,每服五十丸,雞鳴時服。初則有糞,次則有痰。 又方 治溼痰。

蒼朮泔浸,三錢 白朮炒,六錢 香附一錢半 白芍酒浸炒,二錢半 右為末,蒸餅丸服。

又方 治肥人溼痰。

苦參 半夏各錢半 白朮二錢半 陳皮一錢 右咀,作一服,姜三片,竹瀝半盞,水煎,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 又方 祛風痰,行濁氣。

赤腳蜈蚣 黃腳蜈蚣各一條 明礬 牙皂角 川芎 鬱金各一兩 防風二兩 右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茶湯下。春以芭蕉湯探吐其痰。 又方 治上焦風痰。

(艹舌)蔞仁 黃連 半夏 牙皂各等分 薑汁浸,炊餅丸。

又方 治痰氣。

片芩炒 半夏各半兩 白朮 白芍各一兩 茯苓 陳皮各三錢 右為末,蒸餅泡薑汁,丸服。

利膈化痰丸 治鬱痰。

天南星 蛤粉研細,一兩 (艹舌)蔞仁 貝母去心 香附半兩,童便浸 右為末,用豬牙皂角十四挺,敲碎,水一碗半,煮杏仁去皮尖一兩,煮水將幹,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藥搜和,再入薑汁泡,蒸餅丸如菉豆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清痰丸 專清中脘熱痰積。

如何化痰,大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烏梅 枯礬 黃芩 蒼朮 陳皮 滑石炒 青皮 枳實各半兩 南星 半夏 神曲炒 山楂 幹生薑 香附各一兩 右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小半夏湯 【《千金方》,下同】 治心腹虛冷,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者。 半夏一升 生薑一斤 橘皮四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痛,內桂心四兩;腹滿痛,內當歸三兩。羸弱及老人尤宜。一方無橘皮,有桂心三兩,甘草一兩,治同。

旋覆花湯 治胸膈痰結,唾如膠,不下食者。 旋覆花 細辛 前胡 甘草 茯苓各二兩 生薑八兩 桂心四兩 半夏一升 烏頭五枚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甘草湯 治心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甘草二兩 桂心 白朮各一兩 茯苓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宿漬,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

木防己湯 膈間有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 木防己三兩 桂心二兩 石膏雞子大十二枚 人參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發則復與。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三合,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硝,令烊,分二服,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甘遂半夏湯 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此方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水一升,煮取半升 芍藥五枚 甘草一枚如指大,水一升,煮取半升 右四味,以蜜半升,內二藥汁,合得一升半,煎取八合,頓服之。

大茯苓湯 主胸中結痰,飲澼結於臍,脈弦滿逆,不得食。亦主風木。 細辛四兩 茯苓 白朮各三兩 當歸 橘皮 附子各二兩 生薑 半夏 桂心各四兩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二三劑良。一方無細辛,有人參。

茯苓湯 治胸膈痰滿。

茯苓四兩 半夏一升 生薑一斤 桂心八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極者,加大附子四兩。若氣滿者,加檳榔三七枚。

大半夏湯 治痰冷澼飲,胸膈不寬。 半夏一升 白朮三兩 生薑八兩 茯苓 人參 桂心 甘草 附子各三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

半夏湯 治痰飲,澼氣吞酸。

半夏 吳茱萸各三兩 生薑六兩 附子一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老少各半,日三。

幹棗湯 治腫及支滿澼飲。

大棗十枚,擘 大戟 大黃 黃芩 甘草 甘遂各二兩 芫花 蕘花各五錢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為度。

當歸湯 治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轉下。 當歸 人參 桂心 黃芩 甘草 芍藥 芒硝各二兩 大黃四兩 生薑 澤瀉各三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痰飲,飲食不消,乾嘔。

人參 旋覆花 橘皮 細辛各一兩 澤瀉 白朮 杏仁 枳實各二兩 白茯苓 柴胡 生薑 半夏 芍藥各三兩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胸中痰飲,腸中水鳴,食不消,嘔吐水。 檳榔十二枚 生薑 杏仁 白朮各四兩 半夏八兩 茯苓五兩 橘皮三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姜椒湯 治胸中積聚痰,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 薑汁七合 蜀椒三合 桂心 附子 甘草各一兩 橘皮 桔梗 茯苓各二兩 半夏三兩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薑汁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三劑住。若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湯,及進黃芪丸,佳。一方不用甘草。

姜附湯 治痰冷澼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 生薑八兩 附子四兩,生用四破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

撩膈散 治心上結痰,飲積,寒冷心悶。 瓜丁二十八枚 赤小豆二七枚 人參 甘草各一分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一。亦治諸黃。

斷膈湯 治胸中痰澼。

恆山三兩 甘草 松蘿各一兩 瓜蒂二十三枚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酒各一升半,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後服漸減之。得快吐後,須服半夏湯。

松蘿湯 治胸中痰積熱皆除。

松蘿二兩 烏梅 梔子各十四枚 甘草 恆山各三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酒三升,浸一宿,平旦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頓服,或分二服。一服得快吐,即止。

杜蘅湯 主吐百病。

杜蘅 松蘿各三兩 瓜丁三七枚

右三味(口父)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二宿,去滓分二服。若一服即吐者,止。未吐者,如人行十里久,令藥力盡,更服一升。吐不止者,歠稀糜即定。老少用之,佳。

蔥白湯 治冷熱痰涎,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者。 蔥白二七莖 桃葉一把 真珠另研 恆山 烏頭 甘草各五錢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酒各四升,和煮取三升,去滓,內珠末,每服一升,作吐即止。一方無桃葉,有枇杷葉。

旋覆花丸 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吐乾嘔,大小便或濇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 旋覆花 桂心 枳實 人參各五兩 吳茱萸 細辛 大黃 黃芩 葶藶 厚朴 芫花 橘皮各四分 乾薑 芍藥 白朮各六分 茯苓 狼毒 烏頭 礜石各八分 甘草三分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後加,以知為度。《延年方》無白朮、狼毒、烏頭、礜石、細辛、黃芩、厚朴、吳茱萸、芫花、橘皮、甘遂,有皂莢、附子各二分,蜀椒、防葵、杏仁各三兩,乾地黃四分。

中軍黑侯丸 治澼飲停結,滿悶目暗。 芫花二兩 巴豆八分 杏仁五分 桂心 桔梗各四分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胡豆,每股三丸,稍增得快下止。

順流紫丸 治心腹積聚,兩脅脹滿,留飲痰澼,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 石膏五分 代赭石 鰞鰂骨 半夏各三分 桂心四分 巴豆七枚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胡豆,平旦服一丸,加至二丸。《胡洽》有藜蘆、蓯蓉、當歸各三分,《範汪方》無石膏、半夏,有當歸一分,茯苓三分,蓯蓉二分,藜蘆五分。 又方 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濇或利。 旋覆花 大黃 附子 茯苓 椒目 桂心 芫花 狼毒 乾薑 芍藥 枳實 細辛各八分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飲下三丸,日三服,後漸增。

左歸飲 【《景嶽全書》,下同】 此壯水之劑也。凡痰病繫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一陰煎、四陰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錢或至一二兩 山藥 枸杞各二錢 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之 茯苓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左歸丸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多痰,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牛膝酒洗蒸三兩,精滑者不用 懷熟八兩 山藥炒 枸杞 山萸肉 龜膠炒珠 菟絲制 鹿膠敲碎炒珠,各四兩 右,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右歸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痰飲,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 山藥炒 枸杞微炒 菟絲子制 鹿膠炒珠 杜仲薑汁炒,各四兩 山茱萸微炒 當歸各三兩,便溏勿用 制附子自二兩漸至五六兩 肉桂二兩漸加至四兩 右,先將熟地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或加人參,其效尤速。

六安煎 治非風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三錢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一錢 白芥子五七分,老幼氣弱不用 茯苓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

金水六君煎 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當歸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一陰煎 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發熱,及陰虛痰火等證,皆宜用此。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甘草一錢 熟地三五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和胃二陳煎 治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乾薑炒,一二錢 砂仁四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苓朮二陳煎 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 澤瀉 茯苓各一錢半 半夏二三錢 乾薑炒 白朮各一二錢 炙草八分 陳皮一錢 水一鍾半,煎服。

神香散 治痰飲膈噎,諸藥不效者。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清湯調下五七分,甚者一錢,日數服不拘。

柴陳煎 治傷風兼寒,咳嗽發熱,痞滿多痰嘔吐等證。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甘草一錢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生薑三五七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抽薪飲 治諸凡痰病,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炒梔子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清膈煎 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外渴等證。 陳皮錢半 海石 木通各二錢 膽星一二錢 貝母二三錢,微敲破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鍾。

理陰煎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治脾胃中虛痰飲等證。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痰水,不思飲食。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當歸一二錢,洩瀉者勿用 乾薑煨焦,一二錢 扁豆二錢,炒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水泛為痰,胸腹痞滿者,加茯苓一二錢。

六味異功煎 治證同前而兼微滯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聖朮煎 治痰飲嘔吐聖藥。

冬朮炒,五六錢至一二兩 乾薑炒 桂各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加陳皮亦可。

和胃二陳煎 治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乾薑炒,一二錢 砂仁四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單方

頑痰不化:石青一兩,石綠半兩,並水飛,曲糊丸菉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吐去痰一二碗,不損人。【《瑞竹堂方》】

痰結胸中不散:密陀僧一兩,酢水各一盞,煎幹為末,每服二錢,以酒水各一小盞,煎一盞溫服,少頃,當吐出痰涎,為妙。【《聖惠方》】

痰飲頭痛,往來寒熱:雲母粉二兩,煉過,恆山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湯服取吐。忌生蔥生菜。【《深師方》】

痰氣結胸:鶴頂丹。不問陰陽虛實,妙過陷胸、瀉心等藥。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同碾,以熨斗盛火,瓦盞盛藥鎔化,急刮搓丸,每服一錢,真茶入薑汁少許服之,心上隱隱有聲,結胸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明礬化痰,銀硃破積故也。【《活幼全書》】

痰熱喘嗽,痰湧如泉: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為末,每人參湯服三錢。 【《保命集》】

食積痰火,瀉肺胃火:石膏火煅出火毒,半斤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下。【丹溪】

胸中痰澼,頭痛不欲食:礬石一兩,水二升,煮一升,納蜜半合,頻服,須臾大吐。未吐,飲稍熱湯引之。【《外臺秘要》】

化痰治嗽:生明礬二兩,人參末一兩,酢二升,熬膏,以油紙包收,旋丸碗豆大。每用一丸,放舌上,其嗽立止,痰即消。 又定西侯方:只用明礬末,酢糊丸梧子大。每眠時,茶下二三十丸。 又方:用明礬半生半燒,山梔子炒黑,等分為末,薑汁糊為丸,如上服。 【《摘要》】 又方,用白明礬、建茶等分為末,糊丸服。 【《雜興方》】

開胃化痰,不思飲食:不拘大人小兒,人參焙二兩,半夏薑汁浸焙五錢為末,飛羅面作糊丸菉豆大,食後薑湯下三五十丸,日三服。【《經驗方》】

化痰降氣,止嗽解鬱,消食除脹,有奇效。用貝母去心一兩,姜制厚朴半兩,蜜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五十丸。【《筆峰方》】

痰氣膈脹:砂仁搗碎,以蘿蔔汁浸透焙乾為末,每服一二錢,食遠,沸湯服。 【《簡便方》】

冷痰噁心:蓽茇一兩為末,食前,用米湯服半錢。 【《聖惠方》】

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浸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仁存方》】

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以薄荷末煉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 【《簡便方》】

胸中痰飲:恆山、甘草各一兩,水五升,煎取一升,去滓入蜜二合,溫服七合,取吐,不吐更服。【《千金方》】

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鬱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 【《經驗方》】

消痰開胃,去胸膈壅滯:半夏洗泡焙乾為末,自然薑汁和作餅,溼紙裹煨香,以熟水二盞,同餅二錢,入鹽五分,煎一盞服之,大壓痰毒及酒食傷,極驗。【《斗門方》】

痰厥氣絕心頭尚溫者:千年石灰一合,水一盞,煎滾,去清水,再用一盞,煎極滾,澄清灌之,少頃,痰下自省。【《集元方》】

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進飲食:半夏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為末,薑汁打糊,或煮棗肉,和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錢;熱痰加寒水石煅四兩,名玉液丸。【《和劑》,下同】

痰迷心竅;壽星丸,治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或恍惚健忘,妄言妄見。天南星一斤,先掘土坑二尺,以炭火三十斤燒赤,入酒五升滲幹,乃安南星在內,盆覆密定,上以灰塞之,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為末;琥珀一兩,硃砂二兩為末,生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參、石菖蒲湯下,每日三服。

化痰鎮心,祛風利膈:辰砂半夏丸。用半夏一斤,湯泡七次為末,篩過,以水浸三日,生絹濾去滓,澄清,去水曬乾一兩,入辰砂一錢,薑汁打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七十丸,此周府方也。【《袖珍》】

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是胸膈中痰,厥氣上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瘥。單煮茗作飲二三升許,通冷暖飲二升,須臾擿即吐,吐畢又飲,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汁乃止,不損人,而渴則瘥。

風氣,膈上痰飲:不開口苦瓠,湯煮三五沸,物裹熨心膈上。

飲酒痰澼,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如水聲:(艹舌)蔞實去殼焙一兩,神曲炒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湯下。【《聖惠方》】

風痰:蘿蔔子末,溫水調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消痰潤燥:貝母為末,沙糖為丸龍眼大,嚼下。又止嗽,停痰宿飲,喘咳嘔逆,全不入食,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菉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薑湯下,一日三服,一月為驗。忌茶麵。

風痰:白殭蠶七條細研,以薑汁一匙,溫水調灌。 【《勝金方》】

胸脅痰飲:白芥子五錢,白朮一兩為末,棗肉和搗,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 【《摘元方》】

痰飲宿水:桃花散。收桃花陰乾為末,溫酒服一合取利,覺虛食少粥,不似轉下藥也。【《纂要方》】

化食消痰,胸中熱氣:用橘皮半兩,微熬為末,水煎代茶細呷。 【《心鏡》】

痰涎為害:檳榔為末,白湯每服一錢。 【《御藥院方》】

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 【《簡便方》】

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厚朴一兩,薑汁炙黃為末,非時米飲調下二錢匕。 【《聖惠方》】

一切痰氣:皂角燒存性,蘿蔔子炒等分,薑汁入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簡便方》】

胸中痰結:皂角三十挺,去皮切,水五升,浸一夜,挼取汁,慢熬至可丸,丸梧子大,每食後,鹽漿水下十丸。

釣痰膏:用半夏酢煮過,以皂角膏和勻,入明礬少許,以柿餅搗膏丸如彈子噙之。 【《聖惠方》】

寒痰氣喘:青橘皮一片,展開,入剛子一個,麻扎定,火上燒存性,研末,薑汁和酒一鍾呷服。天台李翰林用此治莫秀才,到口便止,神方也。【張杲《醫說》】

清氣化痰: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妙。【《筆峰雜興》】

積聚痰涎,結於胸膈之間,心腹疼痛,日夜不止,或乾嘔噦食者,炒粉丸主之。用蛤粉一兩,以巴豆七粒同炒赤,去豆不用,酢和粉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酒下。丈夫臍腹痛,茴香湯下。女人血氣痛,童便和酒下。【《仁存方》】

胸膈氣滯煩悶,痰飲不利,頭目不清:生南星括去皮,半夏湯泡七次,各五兩為末,以薑汁和為餅,以楮葉蓋之,令發黃色,曬乾,須五六月內做,合時用香附子一兩,制如常法,以陳曲二錢,共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後薑湯下。【《經驗方》】

痰飲上氣,不思飲食,小便不利,頭目昏眩:吳茱萸泡焙乾,白茯苓等分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熟水下。

風痰食不消化:大便秘濇:訶子三枚,搗調酒服三五度,良。

化痰丸:用天絡絲,即絲瓜也。通條燒存性為細末,棗肉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好酒化下,立可化痰。

風痰壅塞,大便秘滯:用蜣螂大者一枚,小者一對,新瓦上烙幹存性為末,好酒調下。不能飲酒者,以滾水各半服,大便即通,其效如神。蜣螂即推糞蟲,以其性能推糞下行通塞故也。

痰飲奇效方:瓦櫳子殼,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艹舌)蔞黃熟時,搗和瓦粉作餅子曬乾為末,用蜜湯調一錢,或入諸藥為丸,其效過於海粉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