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水稻价格还有上涨的希望吗?

yaochenyan


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品种,这十几年来,其价格走势受政策主导,受政策变化的影响比较大。最近两年,国家在先后取消了油菜籽、大豆、玉米等品种的临储收购政策之后,也从早籼稻品种开始,逐渐下调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对托市政策预案进行了调整。其中,针对2018年产的稻谷,首先是最低收购价格比上一年大幅下调,早稻和中晚籼稻都下调了10元/百斤,粳稻则下调了20元/百斤,下调之后的价格国标三等品分别为120元、126元、130元/百斤。

与此同时,对于稻谷的托市收购执行预案也做了一些调整。主要表现在托市收购执行期缩短、预案启动和停止的要求有变化,以及品种等级和检验标准提高等。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调整,突出了要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由政策性主导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主导转变,由托市转向托底,由保收益转向保成本。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国家还从4月份开始,对往年收购的托市陈稻谷拍卖底价进行了调整,针对不同年份产的稻谷拍卖底价也不同,且由于去库存压力较大,拍卖价格相对较低。受此影响,今年主产区新稻谷上市之后,价格同比明显低开。

但由于2017年产稻谷市场上流通的粮源已经基本消耗完毕,包括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等对新稻谷的收购积极性较高,使得新稻价格在同比低开之后,呈现小幅上涨态势。比如南方产区新早稻的收购价格,从最初的湿粮每百斤70多到80多元,逐渐上涨至110元/百斤左右,之后随着江西、湖南等产区启动早稻托市收购预案,粮库收购价格也提高至120元/百斤左右。新产中籼稻同样如此,近日湖北等产区的收购价格比9月中旬上涨了1-2元/百斤不等。

但尽管稻谷价格存在上涨的行情,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稻谷上市之后的价格上涨顶部,很可能就是2018年产稻谷托市收购底价水平。具体的原因上述已经说到,政策层面的影响较大,如果由市场化收购为主,那么对于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大米价格比较稳定,涨跌的空间有限,导致加工企业对稻谷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也会有限。在托市收购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依赖主要是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米厂作为收购主力,必然意味着稻谷购销市场将表现出常态化购销特征,那么价格上涨的动力也不会太强。

基于此,预计随着新产中晚稻的大量上市,价格在低开之后,随着各类企业的入市收购,会有小幅的上涨,但可能很快就会趋于稳定,以稳为主。(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