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来的8个月里,宁夏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些变化!

2018年1月,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迎来了一支北京专家团队,他们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资深医生,在宁夏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订5年对口支援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他们常驻宁夏,协助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和医院管理等工作。

汤泽中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业务副院长,他在宁夏已经工作8个月了,不仅带领团队抢救了数以百计的危重患儿,还推动医院的管理制度、诊疗流程走上科学规范之路,更将北大医院传承百年的好学、仁厚、和善等优良传统带到宁夏,以身作则,鼓舞和带领本地医护团队积极向上,成为强大而温暖的团队。

北京专家来的8个月里,宁夏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些变化!

危:羊水里全是血 孩子生下来没呼吸

某天晚上10点,汤泽中被一通紧急电话将惊醒:“从产科接过来一个危重新生儿,血性羊水,没有呼吸,请您支援。”他立即起身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跑去。

监护室里气氛凝重,儿科、新生儿科的主任、护士长以及医院行政值班人员都在现场待命。小床上是一个濒危的新生儿,宫内窒息,当医生剖开妈妈的子宫,里面全是血,吸入血性羊水加上宫内缺氧,孩子出生后没有呼吸心跳,生命体征微乎其微。抢救从分娩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心肺复苏、无创机械通气,但效果不佳。

汤泽中赶到后立即实施气管插管,成功将氧气送到孩子肺里,同时指挥现场医护团队实施亚低温脑保护等措施,并对其他受损脏器进行治疗。2个小时后,孩子终于脱了缺氧危机,汤泽中却并没有离开,在监护室守了一夜。凌晨6点,孩子情况平稳,另一位北京专家——北大第一医院医学博士张尧接手继续治疗,他才走出监护室。

“如果不是北京专家在这里,这个孩子我们可能第一时间就安排转诊了。”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张军红说。在此之前,她们日常处理的大多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这种需要紧急抢救的危重症患儿,实战经验几乎是零。“突然来一个这么重的孩子,我们心里是没有自信的。”

这一次,因为有汤泽中带领的北京专家团队做技术后盾,他们把孩子留下来了,经过紧张抢救后,孩子转危为安,张军红和她的同事们激动万分。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战役,“汤院长带领我们迈出了第一步,经历过这次抢救,我们内心积攒了很多的信心,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就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张军红说。

北京专家来的8个月里,宁夏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些变化!

升:特色门诊解决疑难杂症 医院门诊、急诊增长7成多

让宁夏的危重患者在本地得到有效救治,让本地医护团队有能力有信心接诊复杂病人,这是汤泽中在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工作期间想实现的目标之一。2018年1月14日之前,他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学博士,儿科资深专家,在宁夏卫计委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的背景下,1月14日,汤泽中作为第一批常驻专家来到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担任副院长,协助分管医院儿科医疗、医务、科研等工作。

医院为北京专家量身开设了特色门诊,包括高危儿管理多学科整合门诊、新生儿随访门诊、小儿肾脏/小儿遗尿、儿童哮喘专科门诊等,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新设门诊很快获得关注。半年来,汤泽中率领儿科系统先后诊治多例本地区(包括兄弟医院转诊)以及周边省市的疑难危重患儿,其中大部分是该院从未诊断和收治过的疾病,包括支气管异物、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肠淋巴管扩张症、难治性川崎病、过敏性紫癜、脊髓性肌萎缩等,让无数患儿在家门口得到与北京同质化的救治服务。据统计,汤泽中团队来宁帮扶半年来(2018年1月-6月),宁夏妇幼保健院的门、急诊诊疗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77.2%,住院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65.4%。

“我刚来的时候,医院只要遇到稍微重症的患者,立马就安排转诊,信心不足不敢接,我来之后的第三个月就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汤泽中说。他严格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诊指征,建立了院内和区内转诊流程,尤其建立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儿制定了更有效的专科诊疗方案。对于部分宁夏尚无法完成检查和确诊的疑难病例,则借助于北大医院和宁夏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合作关系,将患儿经由绿色通道转诊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接受诊疗,在北京确诊并制定长期治疗和随访方案后再转回宁夏进一步随访治疗,为本地危重患儿提供了就医便利。

北京专家来的8个月里,宁夏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些变化!

帮:将北京先进诊疗模式引进宁夏 锻炼本地医生

然而实施诊疗只是帮扶计划的一小部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业务指导传帮带,帮助本地医护团队成长起来,提高医院整体的诊疗能力和水平。作为业务副院长,汤泽中从到宁夏的第1天开始就着手为医院建立18项基本医疗核心制度,规范科室晨交班、建立院内会诊制度,完善急救流程,并将北大第一医院传统的儿科系统大查房、产儿科联合查房等院内整合诊疗体系引入宁夏妇幼保健院,帮助医院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机制。

每周三上午,他带领儿科、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逐一梳理病房里所有患儿的救治情况,一边讲解规范的查房流程和要点,一边亲自做示范,并不时向身边的医护人员提问,及时指出每个人的错误和不足。大查房之后是疑难病例讨论,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传统,在汤泽中的推动下,这个传统在宁夏妇幼保健院也落了地。“结合自己接诊过的真实病例去学习一个疾病是非常生动的,要总结,要思考,要讨论,疑难之处还要查文献,这个过程特别能锻炼人,北大第一医院的医生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自己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希望这种模式也能让宁夏的医护团队获益。

事实没有让他失望,在最近的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中,新生儿科主任狄微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分享,汤泽中只挑出了几个小毛病。而在一个月前,她面对厚厚一沓病历资料还不知如何下手,做PPT和上台演讲更让她畏惧退缩。“是汤院长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会的,从总结病例到查阅文献,从制作PPT到口头表达,汤院长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学习、改进,成长得很快。”

北京专家来的8个月里,宁夏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些变化!

暖:对团队高标准严要求 对患者温柔和蔼

本地医护团队的成长和医院的变化让汤泽中感到由衷欣慰,但这并没有让他放松对团队的要求,他会定期审阅重症患者的病历,用红笔勾出错误或不规范的表述,连错别字也不放过。他要求重症监护室的每一个医护人员必须牢记每一个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情况和治疗进展,交班时要对答如流。

“说实话,汤院长平时对我们挺严格的,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工作中用很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张军红笑着说。对此汤泽中并不否认,从医26载,这种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已经成为习惯,不会因为工作地点的切换而降低要求。他说:“这个团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热情好学,需要有人在职业开端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培养认真负责的职业价值观,这将影响他们一辈子的职业心态和行为。”

然而面对患者,汤泽中却表现出温和柔软的一面,来宁夏后第一次查房,他就给所有医护人员上了一节医患互动示范课。“以往我们的医生查房时都是招呼家长把孩子抱过来,但汤院长不这样,他自己走到患儿跟前,蹲下来逗逗孩子,摸摸小脸,蹭蹭额头,等孩子放轻松后才问病情。”宁夏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季凤琴回忆说。后来大家发现,这样的互动方式不是偶尔一次,而是汤泽中的日常,每一次坐诊,每一次查房,面对孩子和家属,他的表情和声音永远温和。因为对医院里的快速手消毒剂过敏,每接触完一个孩子他就得起身用洗手皂彻底洗手,但这种麻烦并不能阻止他与孩子们的亲昵互动。

“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做法,在整个北大第一医院就是这样一种传承,不要对病人和家属高声说话,要用一颗善良温柔的心对待患者,这是一代一代的老师言传身教的理念,我也希望把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传递给宁夏团队,给患者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汤泽中说。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沈亚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