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這家民企一年營收1615億 聽掌門傳授「祕訣」

2018-09-27 08:25 | 溫州都市報

今年8月底,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青山控股集團以2017年營業收入1615億元的業績位列第23位,居溫州企業之首。

而此前發佈的“2017 年度浙江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2018浙商全國500強”等榜單上,青山控股集團均榜上有名,分別位居第3和第5位,且名次均居溫企之首。

頻頻登上各大榜單、一路凱歌的青山控股集團,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青山緣何能成為溫州首家營收破千億的民企?溫都記者走進青山總部,聆聽“青山故事”,感受“青山文化”,探尋“青山力量”,找尋新時代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和新動能。

青山迴歸——我是一個溫州人

青山控股集團總部大樓位於龍灣城市中心區的黃金地塊,毗鄰龍灣區行政中心,是青山控股集團“四大回歸項目”之一。兩幢現代化玻璃幕牆裝飾的總部大樓,在周邊樓宇的映襯下顯得非常醒目。

温州这家民企一年营收1615亿 听掌门传授“秘诀”

和總部大樓一樣醒目和受人關注的,是青山響應溫州市委、市政府的號召,選擇迴歸桑梓的舉動。2015年1月,青山與龍灣區正式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將青山總部大樓、大宗商品貿易平臺、青山物流園、青山商學院等四大項目落戶溫州。

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青山鋼鐵董事局麾下一家主要生產不鏽鋼鋼錠、鋼棒、板材、線材、無縫管等產品的企業,其在印尼、津巴布韋、福建福安、浙江麗水、廣東陽江等地均建有鎳鉻合金冶煉、不鏽鋼冶煉、軋鋼生產基地。

在談到青山迴歸的初心時,青山鋼鐵董事局主席項光達直言因為“我是一個溫州人。”

“當年青山選擇跨出溫州,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項光達說,青山以生產不鏽鋼為主業,對礦產資源依賴性較大,將工廠設在原材料產地才是第一選擇。

此外,對市場的需求,也是青山考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國,不鏽鋼行業超過40%的市場份額在廣東。企業發展,貼近市場是理所應當的事。再者,在吸引投資方面,廣東的力度也不小。

“溫州人稱回家為‘走歸’,所以在我看來,‘走出去’和‘走歸’,其實是不矛盾的。有時候的‘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走歸’。”項光達說,作為一家溫州企業,無論青山走得多遠,做得多大,根始終在溫州。

“這幾年在外地,我向來都是積極宣傳溫州人的,全世界最勤勞的是中國人,中國人最勤勞的是溫州人。” 雖然在外地發展多年,但從政府服務的軟環境來看,項光達認為“溫州是非常好的”。溫州在招商政策和營商環境上,並不輸給省內外其他城市。

項光達說,青山總部經濟迴歸溫州後,得到了各屆市委、市政府,以及龍灣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一直在思考,青山能為溫州做些什麼。

最終,他把目光瞄準了新能源領域。今年4月,青山旗下永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瑞浦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項目開工,預計該項目最快可於今年10月投產。

“把不鏽鋼產業帶回溫州,明顯不現實。”當項光達第一次提出進軍新能源行業時,絕大多數人都很不理解:青山的老本行做得風生水起,為何要做一個完全不熟悉的行業呢?

進入新能源領域,並非心血來潮,項光達有過一番思考。青山目前在世界不鏽鋼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佔全球不鏽鋼市場份額較大,幾十年來,雖然在工藝創新、資源把控上實現了一定突破,但再繼續擴大規模的空間有限。因此,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青山決定進軍新能源行業。而新能源是全球未來六大產業之一,據歐洲媒體的測算,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市場規模可達到2萬億歐元,也就是接近20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他算了一筆賬,全球鋼鐵行業規模大約是10萬億元的市場。而作為國民經濟的大產業之一,鋼鐵行業也不過是新能源行業的二分之一。

實際上,青山與新能源領域有著天然的聯繫和優勢。電池製造所需的鎳等金屬礦藏資源,同樣是青山不鏽鋼產業鏈的源頭。

項光達打算,把目標最先瞄準新能源汽車領域。他設想,如果能把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成本降下來,讓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新能源汽車,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未來,瑞浦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項目將著重解決國產電池的儲能瓶頸問題。設想一下,如果每家每戶都裝有儲能電池,白天時把風能、太陽能儲存起來,到晚上使用,那麼這將是又一個巨大的市場。此外,智能自動化領域對於儲能電池應用的需求,也是青山決定進軍新能源行業的初衷。

青山文化——專注、開放,企業越簡單越優秀

“築萬仞青山,煉百年不鏽。”在青山的官方網站上,這句話非常醒目。這是青山人的座右銘。

項光達將這句話歸結為企業的“專注”。“何為企業的‘專注’?近了說,華為、同仁堂等企業,是國內相關行業的龍頭。挑遠的說,奔馳、寶馬、西門子等歐美企業,都是行業中的翹楚。優秀的公司之所以為人熟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專注。”

“越是優秀的企業,就越簡單。一提到奔馳,就知道是汽車行業的標杆;一提到蘋果,大家就知道他們做電子產品很在行;一提到可口可樂,就是一家專注做飲料的企業。”

温州这家民企一年营收1615亿 听掌门传授“秘诀”

項光達說,青山在創業之初就篤定“專注”這條路。他最希望,未來人們一提到青山,脫口而出的就是“做不鏽鋼的”,那麼青山就成功了。

除了夠專注,青山崛起的秘訣還有開放。在青山,有這麼一個傳統:不管是國內的競爭對手,還是世界各地的同行、企業家,只要來青山參觀的,都會受到熱情歡迎。每年,項光達僅在上海公司接待的外賓就有數千人次。

有人很不理解,“城門大開”的青山就不怕被競爭對手超越嗎?項光達不這麼看,他認為,開放自己的同時,青山也能隨時到國內外其他同行企業參觀學習。正是由於開放,青山的優勢反而逐漸擴大,“管理企業絕非閉門造車。”

每年青山的管理層們花費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全世界各地出差,他們跑遍幾乎所有的同行競爭者,通過了解對手,找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超越行業領先者的方法。用青山的理念講,瞭解得越多,就越能清醒地認識到青山自己的路究竟該怎麼走。

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而言,中國企業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辦企業沒有前車之鑑。留給青山的,唯有“向外發展”一條路,而外企就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外企,讓我們對自己有了底,才有了成功的概率。”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企業是不是非要“走出去”?在與外企的接觸和了解中,青山的企業戰略也獲得了事實判定的依據。

青山創新——越難做的事情,企業競爭性越強

2016年,青山的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成為溫州首家邁入千億俱樂部的民企。2017年,青山再接再厲,將這一數據提升至1615億元。項光達自信地說,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青山2018年的營業收入或逼近2000億元。

對於企業而言,業績兩年翻番並不難,難的是在如此大的體量基礎上,仍能保持快速增長,青山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越難做的事情,你的競爭性越強。”項光達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善於吸取其他企業文化和經驗,才有了青山高度開放的自信,“競爭對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模仿青山的產品,即便要模仿,也需要七八年的時間。這是非常難的。”

對於青山的高速增長,項光達顯得雲淡風輕。青山每年至少都會有超過100億元的項目投入,以保證若干年後可靠的效益產出。他以青山在印尼的投資項目為例,前期建設大約需要5年時間,投產後的第一年可能還處於試運行階段,直到投入後的第7年才可能開始盈利。然而,很多企業不願意做這樣“放長線”的投資。

“在很多人眼裡,好像是突然冒出了一個青山,其實不是的。”項光達並不認同外界對青山“爆發式增長”的定義。只是因為青山有了前期的穩定投入,尤其是注重創新,這才有了後期幾何式的增長。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企業發展,企業就能夠穩定、可持續發展。今天埋下了種子,一步一個腳印,埋頭做實業,明年、後年的收成也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了。

篤定青山不動搖,固然重要。除了專注和開放,用技術說話的企業創新力,才是發展的動能源泉。如今,青山每年都能拿出屬於自己的創新發明和增長點。

創業難,守業更難。在一些溫州民企中,複雜的內部關係,往往導致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很早之前,項光達就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將“以法治廠”作為青山的治企之道。

在青山內部,成立有一個反腐委員會。委員會設立諸多規定,包括要求青山核心管理層不得與親戚朋友之間存在有生意上的往來。

“既然在青山工作,未經審批我們不歡迎管理層對外投資;如果要投資,就請離開核心管理層。”項光達的思路很明確,讓青山的管理層凝心聚力,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這條規矩有多嚴苛?“這是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一位青山的高層如是說。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個別青山高管曾因觸碰“高壓線”而遭到處理。

有人認為,將犯錯者開除出企業就好,青山的做法似乎有些太不近人情。“曾經有一個很親近的朋友違反企業的規定,且觸犯了法律,我們一樣也是主動交給公安機關法辦,絕不姑息。”項光達說,以史為鏡,朝代的興衰更替,很大程度與腐敗有關。治理企業亦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重典治亂,也是出於保護青山人的良苦用心。

青山國際——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排頭兵

青山發展的第一個十年,是立足溫州的十年;青山的第二個十年,是拿著中國地圖,輾轉上海、福建、廣東等地,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十年;如今,青山第三個十年,則是轉著地球儀,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向“國際化”的十年。

按照尋跡資源和市場的方向,這幾年青山將投資重點放在了印尼、津巴布韋、印度等國家,全力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在位於印尼中蘇拉威西省摩羅瓦立縣的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工業園區,有大約3萬名青山的員工生活在那裡,其中大部分是當地人。這裡曾是還沒通電的偏僻小漁村,“出門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是當地民眾生活的常態。

2013年,項光達帶著青山管理層來到這裡考察後,5年間,小漁村化身成為全球重要的鎳鐵和不鏽鋼產業基地。青山的入駐,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園周邊8個村的生活大變樣,居民們買了摩托車,有的進入工業園區工作,有的則依靠聚攏的人氣,當起小老闆,脫貧致富。青山在當地蓋學校、建醫院,將工業園區打造成了一座聚集數萬人口的“青山鎮”。

温州这家民企一年营收1615亿 听掌门传授“秘诀”

“這是青山在海外打出的一張‘中國牌’。”項光達說,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青山在海外的投資得到了各界的矚目。他時常告誡青山的管理層,過去,青山走向全國,代表的是溫州人;如今,青山走向世界,代表的就是中國人。“在老外眼裡,過去中國人開的餐館不少,但像這樣大規模拿地建工廠,並不多,這也會讓他們對中國刮目相看。”

青山公益——要做“大愛如山”的企業慈善

位於青山總部大樓9樓的青山慈善基金會展示廳,陳列著十多年來青山傾注公益事業的善舉。“大愛如山”的主題,與“青山”的名字一脈相承。

從創業之初,青山就開始了捐助活動。2007年,青山“化零為整”,開始大規模投身慈善事業。當年,企業斥資2000萬元成立溫州市龍灣區慈善總會青山控股集團分會。同年10月,青田縣慈善總會青山控股青田工業園慈善分會也應運而生。

到2013年底,青山的這兩個慈善組織共支出善款1500多萬元,用於助醫、助學、助困等領域。同時,青山旗下的青拓集團、廣東吉瑞集團、泰朗管業集團、上海鼎信集團等子公司也合計支出善款達700多萬元。

2014年4月14日,由青山發起設立的青山慈善基金會獲民政部登記成立,成為由青山全額捐贈的國家級慈善基金會。

2015年,青山慈善基金會開始“加大馬力”,全年開展23個助學、扶貧和醫療救助項目,總支出520萬元。2016年和2017年,青山每年新開展助學、助醫等項目40多個,支出總計約1500萬元。今年,青山慈善基金會的預算支出預計為前兩年的總和,重點則用於人才培養和孤兒救助等項目。

這幾年,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同步同行,青山的慈善身影遍及國內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溫州等17個城市,以及海外的印度、印尼、津巴布韋等地。比如在雲貴川等地開展的扶貧活動,在寧德舉辦的千人助學計劃,以及養老食堂工程等。在永嘉黃南小學、龍灣沙城街道,開展下鄉支教和助學活動等。

由於在慈善捐贈事業中的突出貢獻,青山先後多次獲評由慈善機構和地方政府頒發的各類慈善功勳獎或慈善組織獎。

“創業的初心,就是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盡責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此青山在保持經營績效的同時,不忘將慈善事業擺在重要位置。”項光達說,青山將公益慈善理念融入企業的發展之中,讓公益慈善理念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希望通過青山的努力,能夠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

去年,青山還針對公益慈善事業制定了三年行動規劃,形成系統的運轉和救助機制。他們將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手段,廣泛開展四大救助項目,把青山慈善基金會打造成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公信度的知名基金會。

青山掌門——習慣下工地,治大企如烹小鮮

掌管青山這家航母型的集團企業,項光達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連軸轉”?然而,答案卻讓人意外,項光達說:“其實我不忙,沒什麼事情。”他閒暇時,最大的愛好就是下趟工地,走走看看。

其實,每個工地上都有公司的現場負責人把控著,但項光達希望,企業的高層能和他一樣,主動下工地,在全公司做好表率和示範作用。

“要麼是在工地,要麼是在去工地的路上。”熟悉項光達的人都知道,前些年在青田投資項目時,員工幾乎不可能在辦公室裡找到他。

項光達說,有一次,他看到公司的兩位高管在工地現場拌起嘴來。原來,其中一位穿著西裝就跑到工地來,被另一位數落了一番。“穿西裝就下不了工地,穿西裝容易弄髒,躲躲閃閃,不能深入。這就是青山文化。”只有深入瞭解一線,熟悉真實的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層的共識。

項光達所說的“有空”並非託大之詞,在不少外人看來,他掌管企業真的有點“心大”。然而正是這種粗線條式的方法,才顯出高明之處。

“早上來公司,能趕上午飯點就不錯了。”項光達笑著說,他的作用,是給青山做好平常的功課,讓企業在臨考時輕鬆應對。“比如,我們明年的投資計劃早就做好了,到明年就按計劃實施。把未來的事情都想好了,平時就沒什麼事情了,有的也只是小的調整。”

温州这家民企一年营收1615亿 听掌门传授“秘诀”

記者手記

鄉音鄉情,與項光達面對面的採訪時光裡,這位千億級企業掌門人談到最多的,是當年 “闖出去”和如今“走歸來”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他對桑梓的情深。

從“全國跑”到“全球飛”,無論是沿著東南沿海物色生產基地,還是在印尼架著兩根木板駛過深淵,這些開拓和歷險的種種,項光達總是歸功於身體裡流淌著的溫州人的血液。難怪那一句滿懷鄉情的“我是溫州人”!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當前,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企業是一個地方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我們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也要有“頂天立地”的領軍企業。溫州有青山、正泰、華峰、森馬等本土企業,也有唯品會、新湖集團、均瑤集團等在外溫商企業。像這樣能夠“挑大樑”的冠軍企業,無疑多多益善。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提升大平臺的爆發力,要制定重大產業平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其中目標定位之一就是“百億企業”。所謂百億企業,就是投資百億或產值百億企業培育。通過“鳳凰”“雄鷹”“雛鷹”三大行動計劃,集中力量精心培育一批企業界的參天大樹或精品苗木。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一批優秀溫商的迴歸,如青山瑞浦能源動力電池和唯品會中國創新創業中心等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和成功摘牌,大企業、大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原標題《溫州這家民企一年營收1615億,怎麼做到的?掌門這樣說……》,原作者 施文洪 朱斌 周俊朗。編輯 邵晨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