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掀開航天系統離職潮一角 技術崗位漲薪2-3倍被挖走

新京報快訊(記者 任嬌)“刷屏”的張小平離職事件掀開了航天人才離職潮的一角,新京報記者獲悉,在航天系統多家研究所內,都有高級技術人員離職的情況,有的職級都高於張小平,其中不乏大所所長和主任設計師等主力崗位。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自己所工作的航天研究院的一位所長,已經跳槽去了民用航空,不久之後,一位主任設計師也跳槽到民用航空。”

“不是我們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開的太高了。”和張小平所在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情況相似,在其他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單位也走了不少人,張小平這個級別的有,甚至還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基本收入會漲2倍到3倍,不然沒人願意走。”

“說單位不重視這種離職問題,肯定是假的,但是華為一個普通員工都比我們所長待遇高。確實開不出這麼高的待遇,面對人才的流失,也就沒有辦法強留。”該研究員透露,“離開研究所基本就是兩個去向:華為和民用航天公司,有能力的技術崗位,年薪基本可以給到50萬以上。”

為何越來越多科研人員選擇離開航天研究所?該科研人員坦言,待遇是一方面,主要是機關龐雜,效率低,個人只能熬資歷,沒有外面的公司有活力和前景。

除了挖走張小平的藍箭航天外,目前已有多家資本入場民用航天,其中包括雷軍投資的星際榮耀,成立於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此前已獲得過多輪融資,其中包括雷軍掌管的順為資本。今年9月6日發射了第一枚商業火箭,順為資本CEO許達來曾發文祝賀“我們上太空了”。

“研究所不代表安逸,也不代表沒有壓力,沒有加班。“去年從北京某航天研究所碩士畢業的小徐,畢業後選擇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在二三線城市,研究所的工作也許待遇一般,但相應的花銷也較少,很多可以報銷,依然意味著一份鐵飯碗。”

“雖然SpaceX已經證明了商業航天的可行性,但是我們國家的民用航天還屬於萌芽階段,公司較少。”小徐說,“航天領域還是比較傳統,三分之二的同學畢業後都會進入研究所工作,之所以選擇民用航天公司,除了收入因素外,主要還是看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研究所並不意味著壓力小或者不加班。”

然而,即便近年人才流失愈演愈烈,航天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是水漲船高。2009年從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畢業的李傑(化名)透露,2009年本科畢業的時候就有機會去西安的一家研究所,然後2014年直博博士畢業的時候,發現這家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變成了博士,“相隔五年,我從本科變成了博士,去的是同一家研究所的同一個崗位,收入卻相差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