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朋友圈的張小平離職到底觸痛了誰的神經?

近日,微博公號中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引發網友關注。

最近火爆朋友圈的張小平離職到底觸痛了誰的神經?

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而該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

一名副主任設計師職務的人才離職居然引出如此軒然大波,到底意欲何為?

筆者認為,這是觸痛了很多感同身受的敏感網民的神經。張小平已經不是一個張小平,他可能代表著一大群向張小平一樣有著過硬技術本領卻苦苦掙扎在基層幹線上的人才隊伍。

筆者認為,張小平離職在網民中引發的高潮所產生的實際意義更應該是給某些傲慢的,高高在上的,正在脫離群眾的管理高層一級棒喝。試問,在某些國有企業,有多少是論資排輩;又有多少經費是被用於保障基層高技術科研人員待遇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希望藉助行政干預挽留人才的初衷不能說不對,但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提高基層一線技術骨幹的待遇問題不是嗎?咱們有些國有企業缺乏動力和活力,很多都囿於編制體制,在人才提拔使用等方面不敢突破,不敢有所作為,我想是時候研究研究這些編制和鐵飯碗的問題了!如何做到能者上弱者下,盤活人力資源?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筆者認為,張小平雖然離開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但並不意味這離開了中國航空航天的科研崗位,他也許是選擇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施展才華的天地,只要他把自己的專業特長用在中國航天事業上,在哪裡工作其實並不重要。況且任何一個單位,離了誰都不會不轉,廣大網友也不必因一篇文章高潮,中國的登月不會因為張小平的離職影響一點半點。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希望這件事能引起有關單位對人才的重視,保護好人才,留住人才,把人才當成財富,別再讓高端人才在低端的市場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