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村村通,却成了“村村痛”,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道路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关系着农民的出行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在农村,农民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修的是路,可灵通的是信息,便捷的是出行,方便的是办事,可以说道路问题体现着一个村子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关系着这个村子未来的发展。

说好的村村通,却成了“村村痛”,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这两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村道路普及率正在逐渐提高,村村通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实现,而且个别条件好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户户通”。

就道路本身来说,很多地区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修建,农民朋友也很满意,然而在个别地区,由于道路的设计缺乏长远眼光,质量关把控的不是很严,因此道路的预期使用效果和寿命并没有达到预期,在这些事实面前,专家也失声了。很多农民坦言,村村通成了村村痛。对此,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说好的村村通,却成了“村村痛”,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①部分路段设计不科学。在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由于道路坡度较大,收地形限制,很多的道路都是跟着山势走,部分山区农村道路弯道太多,不利于农民出行安全,容易引发事故。

②道路的宽度太窄。现阶段,大多数农村通村路的宽度基本上都在3.5米左右,现在农村买小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逢年过节的话,两个车在路上相遇,错都错不开。

说好的村村通,却成了“村村痛”,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③有的质量不过关。新修建好的道路还没用到几年,结果道路上就坑坑洼洼。有的地方道路维护不及时,出问题了也没有人及时处理。

那么这个责任该谁负呢?很多农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大多数是在施工队身上,一些施工队为了多赚取利润,不惜降低施工质量,在用料和标准上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这样修出来的路肯定质量不达标。

说好的村村通,却成了“村村痛”,专家不解释,农民却道出了实情

对此,很多农民坦言,既然花费了这么大力气,耗费了这么多的钱财,就应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不然的话钱花了,但却管不了几年,到时候又得重修。各位看官,你们那存在这些情况吗?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