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糖的瘦子,竟然得了妊娠糖尿病?

懷胎十月,每個月都像打怪升級一樣需要關關通過,才能順利來到“生門”這個終極大boss面前。

然而,前面的每一關都並不是公平的,絕對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說,妊娠高血糖,這就不是每個孕婦會得的病,但也不是本身有高血糖的孕婦才會發生的。

比如我一個從來沒有胖過的瘦子,不愛吃糖,不愛吃水果,竟然也在孕期被診斷出妊娠高血糖。

我就想不明白了,這種表面聽起來跟我八輩子打不著一塊的毛病,怎麼會在孕期跑出來折騰。

不吃糖的瘦子,竟然得了妊娠糖尿病?

度娘上對這個病有這樣的解釋:

妊娠高血糖,一般在孕24周產檢時,會進行一項叫做“糖篩”的檢查。

建議在妊娠24~28周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採用75g糖耐量試驗。指空腹12小時後,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為:空腹5.1mmol/L,1小時10.0mmol/L,2小時8.5mmo1/L,3小時6.7mmol/L。其中有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僅1項高於正常值,診斷為糖耐量異常。

所以,根據自己在糖篩檢測出來的結果,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屬於妊娠期糖尿病,或為糖耐量異常。

有些人說,這種情況好像在很多孕婦身上都有發生,屬於常見病,不用過於擔心。

高發率不代表不需要重視。

不吃糖的瘦子,竟然得了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一方面對孕婦來說,可能引發妊娠期高血壓,或者引發感染,以及導致羊水過多,還可能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另一方面對胎兒來說,可能造成胚胎髮育異常甚至死亡,畸形率高於正常妊娠,且容易有巨大兒,造成難產。引發流產和早產幾率更高。

以及可能引發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症、新生兒低血糖等系列問題。

所以,妊娠期糖尿病,一旦確診,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病情嚴重,是一定需要用藥甚至住院監測才行的。

不吃糖的瘦子,竟然得了妊娠糖尿病?

還好這病早期要控制也並不難,能夠控制住嘴是關鍵。在醫學上來說,這屬於膳食治療。

膳食治療的原則是:孕婦不減肥;按體型調整食物結構比例及熱量;少食多餐,最好分3大餐,3小餐;少吃糖分高的水果;蔬菜每天400-500克,其中有色蔬菜不少於50%。

每天每公斤體重應補充30-50千卡熱能,其中碳水化物佔200-300克。

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種類應以米、麥類等多糖為主,嚴格限制蜂蜜、糖漿、麥芽糖等純糖製品及含糖量高的甜品。

在穀類主食中儘量選擇血糖指數較低的品種,如燕麥片、玉米麵和蕎麥麵等。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多食用魚、肉、禽奶和豆類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同時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它有良好的降低血糖作用,蔬菜、低糖水果、海藻和豆類都富含膳食纖維。

此外,充足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鋅是體內多種酶的成份,與蛋白質合成有關。如缺鋅,蛋白質利用率低,將對胎兒發育有影響,鉻對胰島素則起激活作用。動物性食品如豬、羊、牛、魚、肉中含鋅高。牡蠣、蛋黃中鉻的含量多,宜多食用。

不吃糖的瘦子,竟然得了妊娠糖尿病?

如果發現自己嚴格按照食物結構,血糖還是容易偏高時,可以針對自己每餐進行一個監測

餐前血糖情況和餐後血糖情況來鑑別當餐食物中,是否有會導致自身血糖偏高的種類。

比如我吃多種水果都不容易導致血糖升高,但是我只要吃白米、面、粉等主食,血糖就會飆升得很高。

所以我在主食方面選擇食用糙米、黑米、燕麥等粗料,就可以輕鬆地把血糖控制下來了。

但這些結論不是醫生能夠告訴我的,而是我通過整整十天,每天三餐餐前餐後監測血糖得出的結論。

也是因為我找到了引發自身血糖偏高的“元兇”,才能在後期輕鬆地控制好血糖,並且每次檢查,再也沒有超標過。

為了胎兒和自身健康,孕期飲食一定要確保食物結構及熱量比例的合理攝入。一旦發現妊娠糖尿病,一定要更加重視。但無需過度緊張,只要找到對症辦法,亦可輕鬆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