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在中國的「悲慘」命運~

又被標題黨了吧~其實標題黨真的不好,黨和國家應該下令禁止~~比如朱自清的一篇文章,如果只起個《背影》兩個字,放在今天估計點擊很少的,得這樣起:《為什麼你的父親不是他,看完我哭了~不轉不是中國人!!!》!

今天這個內容,沒有主題的,只是把最近一些觀點和想法陳述一下。

1、售價在人民幣250元以下的法國波爾多赤霞珠紅酒(Cabernet Sauvignon)最為人們所熟悉,也最受歡迎。受訪者認為法國波爾多紅酒是美酒的象徵,而中國紅酒則很商業化。對於其他主要葡萄酒產區,例如澳洲、新西蘭和智利,中國消費者對它們的印象都比較模糊。

2、中國人喝紅酒的主要動機是他們認為喝紅酒不僅對身體健康有好處,還可以放鬆心情。而外出用餐的話,喝紅酒最主要的場合就是談生意。有趣的是,許多人以為上海經濟繁華,一定有很多人願意喝高價的紅酒,而調查卻發現事實情況恰恰相反。上海人外出用餐很多會選擇售價在人民幣250元以下的紅酒,而瀋陽才是中國內地最多人願意並捨得消費售價在人民幣700元或以上紅酒的城市。


葡萄酒在中國的“悲慘”命運~



3、中國葡萄酒消費者對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氣泡酒和甜酒味道的感受也跟西方消費者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白葡萄酒,不少受訪的中國消費者形容它“很酸”、“有澀味”,有的甚至直接說不喜歡。但其實這跟飲用時葡萄酒的溫度有關,中國人大部分時候不在意侍酒溫度。

4、中國人用自己的詞彙來分辨葡萄酒的味道也與西方國家大相徑庭。以紅酒為例,外國人一般會說喝出莓果的味道,但是中國人多數則回答是喝到草莓的味道,更加有人說喝到芒果和龍眼的味道。事實上,正如一個沒有吃過藍莓的人,怎麼可能說出藍莓是什麼味道呢,所以中國人只會用他們認識的水果來形容所喝到葡萄酒的味道。這也是很多專業品酒師寫出來的品酒詞,普通消費者根本看不懂的主要原因。


葡萄酒在中國的“悲慘”命運~



5、很多中國人的葡萄酒廠的思想裡,釀酒與製造汽車一樣:葡萄送進去,葡萄流酒出來。他們總是想以其他行業的思路來做出一款“好酒”,就是花錢砸!廠子裡的設施應有盡有,包括最新技術、進口橡木桶和陳設時髦的品酒室,但是目前大多數酒廠只是在複製波爾多酒的風格。有趣的是,在2011年北京的一次比賽中波爾多葡萄酒與中國葡萄酒對決時,冠軍被寧夏奪走。內幕不好說,但事實上,比賽的規則存在缺陷:賽事只限當地售價在200至400元人民幣之間的葡萄酒參加。這使得法國產品處於劣勢,因為北京向葡萄酒徵收高達48%的進口關稅。

6、對於不喜歡葡萄酒的中國人,或許理由是這樣的:我就想不起來什麼時候喝葡萄酒。夏天熱了回家從冰箱裡拿出一聽啤酒一喝,多舒服。朋友聚會整瓶白酒多熱鬧。葡萄酒呢,又不解渴,又不能乾杯!什麼時候喝葡萄酒呢?



7、中國人喝的葡萄酒是全球最貴的。這裡的最貴並不是最貴的酒的意思,而是同一瓶酒,在國外200元人民幣,但到中國,我們得花至少400元以上才能喝到。因為原瓶進口酒需要繳納48.2%左右的稅,酒從進口商到零售商一般要轉三四手,每手正常加價在30%上下,而鏈條上最後一環——零售商通常加價最高,包括大賣場的進場費、飯店的開瓶費,所有的費用都是消費者在買單。

8、葡萄酒在中國一直水土不服的原因,是因為有兩人強敵:白酒和茶。白酒是葡萄酒的對手這個很好理解了,歷史原因。但茶是葡萄酒的對手,這個還得解釋一下。在西餐廳,你會發現服務員都會給你倒涼水,但在中餐廳會給你倒熱茶,這就是一個重要區別:西方人喜歡喝涼的,中國人喜歡喝熱飲,甚至有些人喝了涼水都會肚子痛~~而紅葡萄酒大部分都需要18度以下飲用,白葡萄酒則更需要冰到7度左右,這是不符合“中醫”和傳統家庭觀念的。但高度數的白酒落肚其實是有“熱”的感覺的,而且冬天的時候人們還會加熱喝。

葡萄酒在中國的“悲慘”命運~


9、酒在歐洲為什麼如此流行?歷史上是有原因的。事情這樣的,歐洲人一直喝涼水(而且不是燒開過的水哦),可水汙染遍地都是,輕則拉稀鬧肚子,重則見上帝。所以,歐洲人愛喝酒,原因之一是因為酒是更“衛生”的飲品。貴族喝葡萄酒,普通群眾喝麥酒和啤酒。酒在他們的眼中,和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差不多的,首要功能是解渴和放鬆。而各種搖杯、聞香、醒酒,是後來發展出來的,就如中國茶藝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