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占9位 爲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1978年開始,之後的40年時間裡,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而作為國家工業裝備製造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的工程機械,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而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體系也在不斷健全和完善,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今年4月,由英國KHL集團推出的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Table2018)正式發佈。不出意外,卡特彼勒仍然高居榜首,小松和日立分列二、三位。從50強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出,共有9家中國企業上榜,更具有紀念意義的是,首次有兩家中國企業進入前十榜單,這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取得的重大突破。

英國KHL集團成立於1989年,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的排名,它也是行業首家經過非營利機構BPA(國際媒體認證機構)認可的雜誌社,洞察和禁止為了獲取廣告業務而提供的不準確或誇大的信息。因此,由KHL集團主導發佈的“KHL Yellow Table”在全球都被認為是最為權威、客觀公正的排行榜之一。

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前10強的排名依次是卡特彼勒( Caterpillar)、小松(KOMATSU_)、日立(HITACHI)、沃爾沃建築設備(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利勃海爾(Liebherr)、徐工(XCMG)、斗山(DOOSAN)、三一(SANY)、約翰迪爾(John Deere)、傑西博(JCB )。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十強

與2017年的前十強相比,前三位沒有任何變化,沃爾沃建築設備從去年第五位上升到第四,利勃海爾則下滑一位到第五位。傑西博JCB後來者居上從去年12位上升到第10位,而特雷克斯、山特維克則紛紛下滑兩位,跌出了十強的位置。

從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大名單上來看,中國的工程機械市場正在一步步向世界最高水平發展,前50強當中就包括了9家國內的企業,其中就包括了徐工(第6名)、三一(第8名)、中聯重科(第13位)、柳工(第25位)、龍工(第30位)、山推(第33位)、廈工(第39位)、山河智能(第40位)、雷沃重工(第45位)。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名單

從這份權威排名顯示,中國的工程機械製造商正在不斷髮展壯大,2017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的前10強只有徐工一個獨苗,而今年三一成為最大的黑馬,從去11位上升到第8位,佔據全球份額的3.7%,徐工集團也上升兩位到全球第6位,佔據全球份額的4.3%,可見中國的工程機械正在不斷向世界最高水平靠攏,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前四強。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徐工集團

徐工集團前身是創建於1948年的徐州工程機械製造廠,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頭羊,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規模宏大、產品品種與系列齊全、獨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徐工集團在中國起重機行業一直排名第一,其中,多款產品均為中國甚至全球首創。XCT80L6為國內首款6節臂80噸汽車起重機,目前已經成為市場上該噸級產品的佼佼者;XCA60_E是國內唯一的三橋6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今年以來就實現對香港、土耳其等地的批量銷售; XCA550為全球首款七軸55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天安門廣場國慶花籃由徐工起重機完成安裝

公司發佈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拳頭產品移動式起重機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千噸級以上全地面起重機全面替代進口形成市場主導優勢;履帶吊市場佔有率提升10.3個百分點躍居行業第一。裝載機鞏固住行業第三位。在行業持續向好發展的趨勢下,徐工集團穩健向前,成為最有希望衝擊50強榜單前三甲的中國企業。

突破自我衝入前十榜單: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前身三一集團於1989年在湖南漣源創立,1994年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並迅速崛起,2000年即成為國內混凝土機械第一,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上市初期,產品只有混凝土機械和路面機械,2018年產品已經包含了除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外,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等各品類產品。

公司僅用20年時間,從初創小公司成長為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輸送泵車、混凝土輸送泵和全液壓壓路機市場佔有率居國內首位,泵車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其他主導產品如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築路機械等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9月13日,湖南三一重工美國公司慶祝其第2000號掘土機下線

在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實現營業收入121.59億元,同比增長2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億元,達到了2017年全年淨利潤的七成以上,期待三一重工正如企業口號“品質改變世界”那樣為我們帶來更加優質的產品。

充滿活力的行業新貴:中聯重科

與徐工和三一相比,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尚屬於一家比較年輕的企業。但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創新,中聯重科已經成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全球化企業,他的主導產品多達800多個品種,覆蓋9大類別,提供49個產品系列。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中聯重科拖拉機

中聯重科是一家技術驅動型裝備製造企業,自成立以來,公司以自主創新加融合發展的模式,誕生了諸多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技術和產品,如曾掀起了全球混凝土行業新材料革命的碳纖維材料技術,以及吊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內的超大型3200噸履帶起重機等。近年來,公司在智能製造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雙方此次合作的農業機械領域,中聯重科的農機產品已經初步實現了自動駕駛、自動收割,智能烘乾等功能,並建有數據中心,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今年一季度,中聯重科實現淨利潤3.6億元~4億元,工程機械板塊營業收入增長了80%,繼續保持大幅度增長趨勢。目前,中聯重科繼續推進戰略轉型,積極開拓新思維,不斷研發新技術,持續保持企業旺盛的發展活力。

不斷變革與創新的老牌企業:柳工

柳工成立於1958年11月28日,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的企業,在土方機械、路面機械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其中裝載機市佔率位居國內第一、挖掘機市佔率為內資企業第三,壓路機、推土機和平地機分列國內第二、第三和第二。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2018年9月柳工中亞首單大型7噸裝載機CLG877H完成交付

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柳工實現歸母淨利潤2.5億元~3億元,同比增長130%~180%,挖掘機和裝載機兩大主營業務和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等其他產品的銷售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家成立於中國老牌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正通過不斷變革與創新,實現公司的長遠高速發展。

然而,儘管我國的的工程機械企業全球排名如此之高,但整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依然被普遍認為是大而不強的產業,在國內網絡經常被黑不如德國美國日本機械,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的很多成績和成果側重於應用方面,而在關乎工業及工程機械的核心理念及關鍵技術層面,我們其實並不佔優勢。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常說的,“中國工業大而不強,中國工程機械同樣大而不強”。

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是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德國工業水平高超,是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的。比如在工程機械領域,如果單比產量的話,中國三大巨頭企業,徐工、三一、中聯重科,這三家合起來所生產銷售的產品數量可以是無敵的了,然而在很多國際性超大規模的建設工程中,人家會指定要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機、利勃海爾等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的產品設備。這就是我們的差距所在,那麼差距到底在哪裡?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利勃海爾挖掘機

先說基礎層面的差別,這也是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工業的最致命的差距。它更多地表現在基礎材料學科的研究上。眾所周知,核心技術的缺失是阻礙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制約因素。儘管是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尤其很多中國的超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已然成為世界級的企業,但是這些主機廠商的產品的核心部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國外產品,比如機械設備的傳動件、控制件、液壓件、發動機等,這些關鍵技術始終被國外企業所掌控著。

更讓人憂心的是,即便這些核心技術真的能夠轉讓給中國企業,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企業可能根本無法做到對這些核心技術進行更快、更好、更先進的升級工作,因為一切問題和差距的造成,就是在於我國對於基礎性工業學科的研究是很落後的。要想扭轉這個差距,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例如,同樣是發動機,中國的廠家就是拿過來配套使用,一些中國的研究機構也只是研究它的設備結構和工作環節。而國外,特別是德國對於發動機的研發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涉及到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思想。也難怪有國外同行這樣說,中國可能是發動機保有量最大的市場,但是推動發動機產品發生跨時代的變革,一定來自於國外。

全球工程機械企業50強中國佔9位 為何還說工程機械行業大而不強?

其次就是產品的製造者或設備的使用者,人之間的差別。從事工業生產的中國產業工人有多少?其中,技術嫻熟的又有幾成比例?想要完成一個產業的轉生升級,勢必要有佔絕大比例的產業工人來做支撐。在工程機械行業裡知名的服務工程師,哪一位不是經過長時間的操作培訓和無數次奔赴維修現場才真正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些人甚至最後練就了“聽聲辨位”來診斷修復工程機械設備的絕技。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製造強國”的目標,最終都需要高素質人才來實現的,都離不開體能充沛、精神飽滿、技術熟練、管理高效的產業工人。提高他們的工資或生活待遇,讓他們專注於某一領域的技能發展,才能為中國製造2025提供源源不斷的、也是最基本最關鍵的人力資源,實現製造強國的偉大目標。

工程機械乃至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都是非常好的,但我們還是要正視工程機械及中國工業領域存在的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突破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瓶頸,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就始終會有“關鍵命脈”被別人把持的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