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关注阿坤学史,带您纵观天下)

网上一直有网友,在争议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以此话表示明朝的功绩之一。那么天子真的需要守国门么?。

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明成祖朱棣通过起兵即位后,一直都在考虑迁都。永乐元年,下旨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开始修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八年,改原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朱棣率领文武百官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是明朝京师。朱棣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北京?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说一下:

一、地理位置问题。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北边蒙古人仍然具有一战之力。边患依旧严重,因此明朝开始修建山海关。公元1409年,明朝在东北设立奴尔干都司,并且派驻官员。当时的东北地区和蒙古草原在明朝人看来属于化外之地,天寒地冻,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生存。只有早就适应了气候的游牧民族能生存。但是游牧民族又极其善战,明朝进攻北方,游牧民族们只需要往更北边或者西边一跑,明朝就拿他们没办法,只能采取千日防贼的做法,那就是调集重兵把守。

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二、军队问题。我们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的精锐部队,绝对是守卫皇帝的军队最精锐。明朝北边边患严重,必须要调集精锐士兵守卫。但是将精锐调集去守卫北边,皇帝一个人在临安城(南京),没有精锐士兵守卫,皇帝也担心一旦有人造反,京师不保。而且如此重兵长期在远离皇帝的地方驻守,极有可能有一天会出现北边掌控大军的将领,天高皇帝远,拥兵自重,成为隋朝时期,李世民他爹李渊那样的军阀,唐朝安史之乱也是军阀叛乱。因此,只有迁都北京,皇帝就近指挥精锐边军。

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三、政治中心北移问题。早在宋朝的时候,宋人长期居于南方。而南方被经营的非常富饶。宋朝开始,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这就导致了南人和北人,繁荣程度差距越来越大,并且产生隔阂,这种差距文化程度上就能看出。朱元璋建立明朝时,第一次开科举,结果中举绝大多数是南方人。因此很多北方人认为,朱元璋是南方人,所以故意照顾南方人,欺负北方人。其实是因为从宋朝开始,南北就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参加过科举,而元朝又没有开科举。南方的儒家文化更加繁荣,所以考八股文的话,北方人是考不过南方人的。但是,北方的秀才们不理解啊,最后逼的朱元璋采取南北榜分开考的办法解决掉,招收官员南北都招一部分。而且那个时候的南方人长期看不上北方人,认为他们都是一群没文化的穷鬼。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将经济中心留在南京,是明智之举。这样南方虽然富饶,但是北方近水楼台先得月,北方官吏出的比南方多,因此促进共同繁荣和经济。

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在明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在认真执行。从明英宗到崇祯帝,北京已经有很多次被围攻,但是没有一次明朝的皇帝逃跑了的,而是一直坐镇城中,等待各地部队勤王。几百年来,已经又无数明朝大臣向皇帝建议过将都城迁回南京,然而没有一个皇帝执行过。即便是北京城几次被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也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当之无愧。

为什么要“天子守国门”?朱棣为何将都城迁到北京,意义何在?

(码字不易,大家多多支持。欢迎各位看官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