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詩經07—兔置

閒讀詩經07—兔置


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閒讀詩經07—兔置


“丁丁”的打樁聲響徹整個山林,一場捕獸大戰就要開始了,戰士們都不敢鬆懈,兔網被結的又緊又密,這樣老虎才不會掙脫出來。行動必須嚴密且迅速,他們把結好的網分散開來安置在林中各個路口,然後隱蔽起來,只要獵物一出現,就可以伺機而動了。赳赳武夫,鬥志昂揚的戰士操練們的異常認真,不懼虎豹,才能保家衛國。

從首章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於中逵”、“施於中林”,雖皆為“興語”,其實亦兼有直賦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場緊張的狩獵就將開始。“兔”解為“兔子”自無不可,但指為“老虎”似更恰當。“周南”江漢之間,本就有呼虎為“於菟”的習慣。那麼,這場狩獵所要獵獲的對象。就該是嘯聲震谷的斑斕猛虎了!正因為如此,獵手們所佈的“兔罝”,結紮得格外緊密,埋下的網樁,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肅肅”,既有形容佈網緊密之義,但從出沒“中逵”、“中林”的眾多狩獵戰士說,同時也表現著這支隊伍的“軍容整肅”之貌。“丁丁”摹寫敲擊網“椓”的音響,從路口、從密林四處交匯,令人感覺到它們是那樣恢宏,有力。而在這恢宏有力的敲擊聲中,又同時展示著狩獵者振臂舉錘的孔武身影。

詩寫得很自豪。在三章相疊的詠唱之中,這種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層層推進,而增添了一種神采飛揚的誇耀意味。這對那些“公侯”來說,有這麼一些孔武有力之士為其賣命,當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對於“春秋無義戰”的那個時代來說,甘將一身武藝,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當他們的“腹心”為榮,就很難說是一件幸事了。《詩經》“國風”中另一些為離鄉背井、久役不歸或喪身異域,而咽泣、哀號和歌哭的詩作,也許更能透露:在這種誇耀背後,還掩蓋著怎樣一種廣大無際的悲哀。

閒讀詩經07—兔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