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文 | 北媽小啦

小二班的群裡又炸開了鍋,好幾個家長在微信群裡面呼喊著,我家兒子/女兒問誰借了錢,小孩子亂花錢又不記得是向誰借的,很抱歉等等……

這次二年級出遊,老師告知家長可以給每個孩子拿80元錢,買些小紀念品回家。大部分孩子都把錢花光,甚至還有借錢買東西的,還有小部分沒有花光,也有隻花了10元錢的,比如我閨女。

家長們都在問我“你家小北真是節省啊,這麼有剋制力,你怎麼教的”。其實不是孩子有意節省,是她覺得沒有值得買的東西,只買了一個包裝漂亮的餅乾,跟同學分享吃掉了。

有媽媽私聊我,她家兒子每次去超市要買各種玩具和零食,如果不滿足他的需求,就開始耍脾氣或軟磨硬泡,她總是心軟滿足孩子的要求。

聽說我女兒竟然會 “沒有值得買的東西,拿到手裡的錢也不花”,非常驚訝。

於是,我就跟她分享了我在女兒“花錢”上面下的功夫。


一、幼兒園開始“1次買1樣”的預防針

閨蜜說我女兒是富養,我笑笑默許。這個富養,不是我給她買了多少名牌服飾、鞋包和玩具,也不是花錢無度。

而是我從小就給她自己掌控“錢”的權利。

當媽的都有這個體驗,孩子一到了超市商場,什麼都想要。今天給TA買了這些東西,下次再購物TA會有更多新的要買,這就開始涉獵了你所不希望的“不健康的”、“價格貴的”東西。

如果你不滿足孩子的需求,TA就會詫異為什麼媽媽不再給我買了,於是他們就會想辦法,會通過大哭大鬧或撒嬌等方式得到滿足,如果不滿足,就會上演媽娃大吼大哭的戲碼。

最後,媽媽們往往帶著滿腔怒火,孩子罵也罵了,東西最後也買了。但心裡總歸是對孩子毫無剋制的購物行為而傷神。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與其讓事態這麼發展,不如一開始就給孩子們定下規矩。

在小北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我會像對待成年人一樣,跟她說,今天我們一起逛超市,媽媽要買洗髮水、牙膏、水果蔬菜,還有你要吃的奶酪、牛奶、酸奶……你也可以買東西哦,但“1次只挑1樣”。

得知自己可以挑東西,女兒很開心,痛快答應。可到了挑的時候,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

我會說:“媽媽知道你想要這些,但我們說好的,1次只挑1樣哦。”

我先是共情,表示理解,但還是會堅持當初的規則約定。當然一開始實行不會很順利,但多試幾次,孩子就會明白TA的權利是“1次只買1樣”。

小北經常左右為難,兩個都想要,最後還是戀戀不捨地放下其中一個。

有時我就會把她放下的那個放到購物車並告訴她,這是媽媽給你買的,不算在你的1樣物品內,她就會特別開心,額外的獎勵一般,她也有了很強的滿足感。

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讓TA有購物的樂趣,也就學會了如何取捨和剋制。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二、小學開始“購物有額度”

到了小學階段,我開始對“1次只買1樣”做了升級,“每次給出20元額度,花不完可以累計到下次用”。想買一件超過額度的東西,她就要忍耐一下,攢夠了錢就可以買了。

這個做法給了她更多的自由,同時也讓她明白商品的價值,在購物的實踐中對數字的多少也有個概念。

第一次逛商場,她拿著20元,滿心歡喜準備大買一場。她看中了一塊表,開始詢價,於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番對話:

小北:“阿姨,這塊表多少錢?”營業員:“198元。”小北驚訝地大呼:“賣得太貴了,20元錢可以賣給我嗎?”營業員笑道:“小姑娘真是機靈,還會講價呢!”


我在一旁偷笑,隨後告訴她,商場裡的東西一分價錢一分貨,你想買這塊表,可以把錢累積起來。

女兒很失望,她高估了手中“20元錢”的價值,不捨地放棄了這隻表。

最後,她用20元錢滿打滿算地在文具店買了一支粉紅色的圓珠筆,一對蝴蝶結頭繩,還有一個精巧的紫色心型髮卡,心滿意足。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去替換錢的價值,孩子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錢。

給了孩子花錢的自由度,她才能學會如何使用錢。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要買的東西真的很多,但額度有限,只能取捨。慢慢的她也學會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合理分配錢。

小北最先學會了比價,也有了耐心累計幾次額度,買一件自己特別喜歡的禮物。

也會把錢省下來給同學買生日禮物,或是給爸爸媽媽一個小驚喜。當然也經常有衝動購物的時候,但一旦做出選擇,就要自己承擔後果了。

這都是每次購物都有額度這個小規則帶來的成果。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三、財商啟蒙,避免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做理財師的閨蜜,對我給女兒關於“花錢”的教育很是讚賞。我才意識到,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開始對孩子進行了“財商”啟蒙。

如何讓孩子懂得父母賺錢的辛苦,不亂花錢,甚至還能儲蓄和賺錢,不讓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

1. 帶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讓TA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孩子問我們錢是從哪裡來的,我們通常會說工作賺的,但想要孩子有一個切實的體會,要解釋清楚:

媽媽每天在公司努力工作,每個月老闆會給媽媽發工資(就是錢),這樣我們才能買想要的東西。

想讓孩子對工作賺錢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帶孩子到單位去瞧瞧,看看公司長什麼樣子,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讓孩子有一個感官認識。

2. 體驗賺錢的辛苦,養成存錢好習慣。

小北是個手工愛好者,尤其喜歡做手鍊。我從中看到了“商機”,其實更重要是讓她能體會賺錢的辛苦,於是我帶著她開始“練攤”。

博物館門前、家門口熱鬧的小夜市、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上,都是小北手鍊的售賣點。

開始小北很害羞,有人詢問價格都是默默躲在角落,經過幾次實戰,可以大方與陌生人打交道,結束後也會自己收拾雜亂的小攤子。

在學校跳蚤市場售賣自己的手鍊時,得到了同學們的熱捧,女兒的動力更足了。最後,小北把她賺的100多元錢,存進她的小黃人儲物罐裡。

她告訴我,賺錢雖然辛苦,但也挺好玩的,這個錢要存下來。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3. 用零用錢理財,合理規劃零用錢。

美國很流行的零用錢理財觀是:消費+儲蓄+投資+慈善分享。我會建議小北把自己的零用錢做一個合理規劃。

拿出300元壓歲錢由她自己管理。每週我會給她20元零用錢,這個錢是她自由消費的額度,其中包括給同學或家裡人買生日禮物。

記得一次,小北的一位同學得了白血病,學校組織捐款,我說媽媽決定給你100元捐款,可她覺得還不夠,又從儲蓄罐裡拿出100元一起捐了出去。

其實不管怎樣,對錢的健康心態,比錢本身和財商培養的技巧更重要,節省但不吝嗇,重要但不拜金。

孩子一到商場什麼都想買,我只用5招就培養了花錢好習慣


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不能浪費錢,不能買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不能看到什麼買什麼,肆無忌憚的花錢,這樣是不對的”等等。

無論怎麼說教,都不如讓孩子親身體會,自己認識到“錢”是什麼,該怎麼花,怎麼珍惜。

小二班的討論仍然在進行,我也完成了這篇稿子,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我知道還遠遠不夠,但慶幸我已經在踐行。

我拉過小北的手,問:“寶貝,你怎麼只花10元錢呢?”

小北答:“媽媽,世界上的東西是永遠買不完的,我只選讓我心動的那個。”

親寶寶APP:一款家人共同記錄、分享寶寶成長的手機APP,支持照片、視頻、音頻,滿足你記錄寶寶的家人專屬空間,精選權威觀點結合寶媽妙招,呵護寶寶每一天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