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四川新闻网雅安10月2日讯(记者 刘佩佩摄影报道)

9月29日上午10点,石棉县美罗乡坪头村的村医宋廷才正在为77岁村民田树清看病。与其他村卫生室不同,宋廷才不再用手写病历,而是直接用电脑录入,村上患者的就诊情况只需点点鼠标便一目了然。这样的场景,是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的一个小小缩影。据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介绍,该院搭建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数据实时动态可查、真实完整反映和互联互通共享。未来,患者通过自己的手机就可以查询专属于自己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县美罗乡坪头村的村医宋廷才正在使用电脑录入电子病历

打通健康信息共享平台 电子病历“活”了起来

9月29日上午8点半,石棉县人民医院内三科科主任徐林正在电脑上通过区域协同系统接受从乡镇卫生院远程传来的心电图。接受到心电图后,徐林则及时进行读图做诊断,诊断信息也将及时通过系统返回给乡镇卫生院。当地老百姓不用跑到县医院来就能享受到县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据了解,石棉2013年3月启动了全县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构建起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县级医院与16个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电子病历共享、双向转诊、预约检查、代理检验、远程阅片、远程心电、预约挂号等业务。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临床检验、远程诊疗和视频会议5个中心。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美罗乡卫生院将CT片传给石棉县人民医院,县医院医生进行阅片诊断。

“信息互联互通的医联体才有生命。”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目前,石棉县人民医院、石棉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被打通,患者的就医信息和健康档案在三级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了起来,电子病历真正的‘活’了起来。“信息跟着病人走,各级医院也能把这些信息用起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电子病历在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徐林打开信息共享平台为大家做了一个演示。他输入一个患者的姓名,点击进入该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之后,就可以看到该患者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每一次看病的信息。看病原因、最终诊断、医嘱等等都一目了然,形成了一份属于该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一级的医生在为该患者看病的时候,都能知道他有哪些基础疾病,吃过什么药,看病周期等等信息,以方便提供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方面,石棉还推出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石棉县人民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服务窗和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实时查询历次就诊信息、检验检测报告,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在线退费、轻问诊、在线咨询等网上“一体化闭合”服务,有效解决了患者就医排队时间长、检查时间长、交钱时间长、看病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县美罗乡卫生院推出了平板电脑下乡做慢性病随访,十分便利。

平板电脑跟着医生下乡 公卫服务做出了科技感

在石棉,除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一样充满着科技感。9月29日上午11点,在石棉县美罗乡卫生院,家庭医生正在为一名村民做慢性病随访。据了解,该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大方便了群众,减轻了病人负担。其中,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值得一提。

“以往我们下乡去做慢性病病人随访需要带上纸笔做记录,回到医院之后再手动录入进电脑。”美罗乡卫生院一名家庭医生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从2016年开始,他们就用上了平板电脑下乡做随访,只需通过平板电脑登录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然后将随访病人的各方面情况录入便可。同时,病人相关信息直接同步到电脑,无须二次录入,十分便利,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不仅如此,石棉县还搭建了县域医疗远程会诊平台。建立上联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下联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了由省到乡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信息共享,让群众能就近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2016年平台建成以来,开展县级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共59例次,县乡远程诊疗18536例次,群众外出看病比例下降明显。

而更为可贵的是,石棉以信息化改革促进医改的措施一直延续到了村卫生室。目前,村医已经用上了电脑写电子病历,同时用电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要了解哪位患者的相关情况,动动鼠标就能全部呈现在眼前。宋廷才是石棉县美罗乡坪头村的老村医,见证了病历从纸质到电子版的变化过程。“有了电脑之后,对每个病人都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上一次因为什么来看病,吃了什么药都能通过电脑查询到,非常方便。”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县美罗乡卫生院一位病人在家庭医生处做随访

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数据库 未来患者手机看档案

据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介绍, 石棉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便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10年来,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医改,探索出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石棉模式”。“我们以强大的县级数字化中心医院为龙头建成县级平台,全县域县、乡(村)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开展区域医疗协同、医卫联动和大健康管理,实现全行业信息化监管,医院互联网+的一种模式。”

李兴贵说,其中大健康数据库的建立意义非凡。具体说来,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县乡机构之间进行临床诊断以及特殊状态的推送提醒和实时调阅,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在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并通过自然就医不断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并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居民健康信息记录,使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变成了“活档案”。目前,石棉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9%。在未来,患者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县人民医院随处看见的二维码,病人扫二维码体验互联网+医疗服务。

据了解,10年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石棉模式”成效明显。石棉县县域内就诊率持续5年保持在90%以上。2018年1-8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10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68%;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30%。2018年1-8月,全县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42.26元,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3686.74元,住院,门诊费用持续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石棉模式”的成功不仅让石棉县的群众受益,还辐射到了周边县(区)。由于石棉独特的地理位置,石棉县人民医院成为民族地区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这些年来,石棉县人民医院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加强与周边县(区)的对接合作,建成了覆盖雅安市、甘孜州和凉山州冕宁县、甘洛县60余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松散型医疗集团,医保协议服务人口达300万,是石棉全县人口的24倍,2017年县医院外县病人占比超过50%。

据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石棉县坚持问题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医联体模式为纽带、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落实保障为根本的基层医改“石棉模式”是在基层改革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一套通过信息化推进医改的成功经验,具有可复制、推广用于解决同级同类医改试点的价值。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