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如果被问到“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中国画”,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清明上河图》。

至于这幅名画里到底画了些什么,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答得上来了。是啊,很多人都没有仔细看过《清明上河图》,即使有机会看,也不知道从哪儿看起,更看不出门道。

其实,中国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懂。今天我们就跟随爱心树童书出品的中国名画绘本之《汴京的一天》,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 绘,曾孜荣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1

第一步:看景

《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第一长卷画”,描绘了清明节气时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开封城的市井百态,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画卷纵 25 厘米,横 529 厘米,细节之丰富,人物之繁多,真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

别怕,我们可以从大的场景看起,先对整幅画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中国长卷画常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长长的画卷上其实描绘了不同时间、地点的多个场景,并且按时间顺序从右至左展开。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了哪些场景呢?

《汴京的一天》已经贴心地为我们把画中场景逐一分割出来,每个对页都呈现了一个单独的场景。看书的过程就像逛街一样,一段一段走下去,便游览了汴京城内外,也就看全了《清明上河图》。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汴京的一天》实拍图

翻到书后的长图索引页,我们能对书中场景更一目了然。

从画卷最右端开始,《清明上河图》一共描绘了十七个场景:郊外小路、林中茅屋、人群汇聚、漕运码头、漕船卸货、纤夫与船工、虹桥险情、桥边酒楼、汴河北去、沿河街景、官署衙门、城前桥头、城门内外、孙羊正店、王员外家、十字路口、四眼井边。

(横屏观看更直观哦~)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汴京的一天》索引页面

您发现了吗?从第十三个场景“城门内外”开始,我们才进入汴京城内,而对城外汴河及岸边景物的描绘占了整幅画多一半的幅面。即便如此,汴京城内的繁华街景还是吸引了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市井生活的精华都汇聚于此了。

2

第二步:看物

了解了《清明上河图》大体画了哪些场景之后,我们就可以看看张择端重点描绘的景物了。

相比热闹的城里,画卷最右端的郊外显得空旷而冷清。不过,一些人还是成功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赶路的人、骑马的人、坐轿的人,慢慢汇聚到城外的码头附近。

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在路上嘶鸣狂奔。三个人拼命追赶,想把马牵住。

一个孩子吓坏了,跌跌撞撞地扑向大人怀里。

人们听到喧闹声,都扭头张望,两头休息的耕牛也抬起了头。”

——摘自《汴京的一天》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汴京的一天》内文

张择端用这个小小的场景点题“清明”——杨柳杂花装饰轿顶,也让画面从宁静的远郊转到了气氛活跃的近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汴京的一天》也只用简洁的文字描述画面,几个短句成功地营造出画面的动感。

汴河中的大小船只也是张择端重点描绘的景物。我们看到了运粮的“漕船”、“卸完了货物,船帮高高地浮出水面”的货船、船舱里坐着“妈妈和穿红衣的孩子”的客船,以及辛苦卸货的搬运工、奋力拉纤的纤夫、齐力摇橹的船工,还有在自家小船上洗衣服的女子。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汴京的一天》内文

看《汴京的一天》时你不会错过这些画面,因为文字引领着我们的视线在画中穿行,却又点到即止,让我们在可以每处画面安静地欣赏、品味。

再往前,处于长卷中心位置的虹桥是个非常有戏剧性的景物。桥下,“一艘大客船已经行到虹桥底下,却忘了放下桅杆,眼看桅杆就要撞上虹桥了”!桥上“北岸,两名武官骑着马走上了桥头;南岸,一抬文官的轿子也上了桥。两队人马在桥中心狭路相逢”。

周围的人对这两个险情都作何反应?请到图画和文字中找一找吧!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中国名画绘本”分享会上,大小读者在看虹桥上下发生了什么

高大的城门、豪华的孙阳店也都是热闹之处。把这些景物一个个仔细看过来,《清明上河图》中的趣味就又多了几分,让人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中国名画绘本”分享会上,小朋友在城门下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3

第三步:看人

人物是比景物更突显细节的内容。《清明上河图》中具体有多少人呢?

“最早有学者说550人,后来又有研究者数出 814人,再后来越数越多,连带隐隐约约的身影,甚至有专家数出了1695人!这些人物在画面中还不到 1 厘米,所谓“寸马豆人”,但是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服饰都画得细致入微,越细看越惊喜。

不管重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了不起的地方。”

——摘自《汴京的一天》

关注于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大胡子的说书人,体现了北宋满足市民阶层的娱乐业的发展;可以看到画中许多人上衣背后正中有一条接缝,这是因为当时的纺织机还无法织出宽门幅、能做出整件衣服的布匹;可以看到一个路遇熟人却用扇子遮住脸的人,这可是一种礼貌的举止呢!

我们还可以看到相谈甚欢的僧人和文人、袖子长长的牙人、端着饭菜送外卖的饭馆伙计……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送外卖的饭馆伙计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遇到熟人,赶紧用扇子遮住脸!我们还能在这个十字路口看到僧人、文人、牙人等各种职业的人

这些人物细节让我们可以一瞥北宋的社会风貌。不过,看画时我们虽然能看出人们多样的服饰、举止,却不太了解他们的身份、职业。

《汴京的一天》在带我们游览完汴京城后,附上了细致的讲解——我们可以在故事后读到《了解中国画》这篇文章,是“中国名画绘本”编著者、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资深艺术推广人曾孜荣老师撰写的有关中国画、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让我们能对画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横屏观看更直观哦~)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汴京的一天》内文:了解中国画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名画绘本”分享会上,

曾孜荣老师现场讲解清明上河图,

大小读者都被《汴京的一天》吸引

《汴京的一天》用绘本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把《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在巧妙的图画分割和简练的文字辅助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一点一点地走近《清明上河图》,看懂《清明上河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已经比身边朋友更了解《清明上河图》了!画中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内容等着您去发现,打开《汴京的一天》,和孩子一起用崭新的视角欣赏这幅举世闻名的画作吧!

最后,在此公布获得《一道菜、一碗汤,你最难忘的味道是哪一种?(福利)》赠书的读者:

打开“中国名画绘本”,三步看懂《清明上河图》

请您将收件信息发到我们的后台,就可以尽快收到奖品咯!

希望日后收到更多读者的留言,积极参与我们的赠书活动,获奖机会将会翻倍呦!

即可进入当当网站购买《汴京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