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明清瓷器上的绘画艺术,很多人注重研究的是青料、粉彩、纹饰,还有就是历史故事、任务等等,而很少有人研究风在瓷器上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实早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里便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笔下的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故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的迎风起舞的动势,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衣着自然结合的美。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明崇祯青花韩信拜将图瓷花插,所绘史称:韩信足智多谋善用兵,为萧何赏识,向刘邦推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采纳了韩信迎三秦东向以争天下之策,完成了西汉统一大业。此花插造型,殊为少见。外壁通景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点将台上,军帐前旌旗林立,大将韩信头戴盔缨,身穿铠甲,面露微笑。 台下刘邦立于地毯之上,头顶卤簿导盖,身着百花袍呈作拜将揖状。身后众官员交头接耳,满脸诧异,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人物形象极为生动。但全图不见树摇、不见旌旗招展。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皇帝老儿的龙威,往往被人们称为沐浴皇恩。这在古代科举时代,是许多读书人为考进士中状元为之奋斗一生的动力。明清瓷器画中有不少反映此类科举题材的生活写照。

清康熙五彩钟馗嫁妹纹笔筒便是一例。民间传说钟馗有个同乡好友叫杜平,为人乐善好施,资助钟馗赴京应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的资格,一怒之下,撞阶而死。杜平将他安葬。钟馗做了鬼王之后,担心妹妹无人照顾,便想到了杜平,为报答杜平生前之恩,他亲率鬼卒在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钟馗也就安心去做他的鬼王去了。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仿青花婴戏纹碗

清乾隆渔樵耕读纹粉彩碗画的是石桥流水,柳岸绿荫,一书童捧书,面对一老面书生,那书生一手背后,一手遥指前方。这前方大概是自己向往的美景良辰吧!但是,画面在老面书生的背后露出一把折扇半边,却暗示着这春风似无情。时光如风去无影,年年举业催人老。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仿青花缠枝莲纹瓶

“笔性”是书画家表达自己性情、理想与精神追求的意境。笔性是无形的,如同风一样,但有迹可循。在许多明清瓷器作品中,笔性往往通过借景以线条显现出来。个性的学养和时代的人格是笔性的本真,也是一个时代画家的真实文化流露。画家不同的性情使笔性下的风充满了活力,这些清晰、鲜活的印迹,显现着人和自然共有的精神气息。历史上瓷上画的风,作品有很多,画家借助历史的故事,把笔性中包含的人性,在画中得以精神延伸,是人生艺术化、理想化的表露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珐琅彩花卉纹瓶

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

瓶小口,短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珐琅彩料绘月季、天竹、腊梅、兰花、山石图案。肩部空白处以墨彩题“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诗两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为“佳丽”,下首为“金成”、“旭映”。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18682150234(微信同号)

此瓶造型端庄秀美,胎体轻薄细腻,以红、黄、绿、粉、蓝等色绘姹紫嫣红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显得娇艳妩媚,栩栩如生。画面布局承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颇具艺术感染力。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清乾隆,口径3.5cm,底径11.4cm,高33.3cm。

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此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清乾隆,高29cm,口径5.8cm,足径8.7cm。

瓶直口,长颈,球形腹,圈足。

全器施粉彩纹饰。口沿下为黄地松石色云头纹,颈部和腹部均以粉色地粉彩绘制,主题纹饰为勾莲纹,莲花枝叶舒展,枝茎和花朵以绿、白、红、蓝、黄等各种色彩间绘。近底部绘莲瓣纹。器里及足底均为松石绿釉。足内书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器仿明代宣德瓷器造型,器形规整,纹饰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明艳,为典型的宫廷陈设用瓷。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清乾隆,高75cm,口径26cm,足径24cm。

瓶撇口,束颈,颈上饰一对螭耳,折肩,腹渐敛,圈足。瓶内施淡绿釉。外颈部饰淡绿釉粉彩缠枝花纹,间绘蝙蝠衔 “寿”字、“卍”字纹带,并分别以云头纹、变形莲瓣纹为上下边饰。螭耳上饰青花点珠纹。肩饰粉地粉彩回纹一周。腹部的主题纹饰为白地粉彩婴戏纹,描绘了在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洞石花卉之间,众多的婴孩嬉戏其中,他们有的燃爆竹,有的骑纸马,有的耍龙舞鱼,有的吹奏乐器、敲锣打鼓,气氛十分活跃。主题纹饰的上边饰粉彩如意云头纹,下边饰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卉纹。足墙上饰粉彩回纹一周。足内施白釉,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瓷瓶的螭耳仿商代青铜器,颇具古意。主题纹饰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此瓶形体硕大,器形规整,釉彩亮丽鲜艳,纹饰细腻生动,意境欢乐喜庆,是乾隆官窑器中的精美之作。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清乾隆,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

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装饰。腹部绘通景庭院婴戏图为主题图案。以竹石、芭蕉、栏杆、野花作衬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等,衣服色彩各异,并加以描金。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回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类,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粉彩婴戏瓶

粉彩婴戏瓶,清乾隆,高19.3cm,口径5.5cm,足径6cm。

瓶撇口,细颈,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在白釉上饰粉彩绘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高19.8cm,口径9.2cm,足径11.3cm。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仿故宫瓷器与故宫瓷器鱼龙混珠,真假难辨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40.2cm,口径19.2cm,足径21.1cm。

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颈与肩两部位,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篆书地支名。腹部饰黄地轧道的缠枝花纹,并镂空出4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童子们或骑马、或打太极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千姿百态。瓶之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瓶内施松石绿釉。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的口、颈部位皆能转动,尤其是颈、肩部开光对合组成一部万年历。瓶体须三部分分别烧绘,在工艺过程中,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这件陈设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后特制的新式品种。因唐英奏折称乾隆八年“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复敬谨造得万年甲子笔筒一对,循环如意,蝠辏连绵”。由此可知,此件万年甲子镂空转心瓶亦当是乾隆八年制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