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徐东鹏

1941年生北京,为齐门画派弟子。少时曾与李苦禅、孙之携为邻,其祖母遂引其拜师子二位名家门下,研习写意画与西画等。乃年长,渐疏西画,致力于中国画的研习,并以多年细研昆虫为契机,遂偏好于齐派工笔草虫与大写意花卉相合之风。 由是生发,大开大合之粗笔、半工半写之彩墨,皆展现于花卉翎毛,大巧成拙之简笔、疏落清净之水墨,俱赋之于云林山水;于“骨法用笔”“墨运五色”之中已不露西法之迹而西法尽融乎其中也,复以行草点题并题识,与画相得益彰......其真挚、诙谐、清秀与恭谨之气自在其中矣! 其作品被天安门、中南海、吉林图书馆等处收藏,且流传海外之奥地利、美、法、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甚北京电视台以“大巧大拙艺无休”之专题曾对其艺事进行过报道,反响甚广。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处举办过个人画展。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徐东鹏与李苦禅先生

徐东鹏积50多年的学养功力于笔端,他创作的花鸟画,能工兼写,刚柔并济,笔精墨妙,耐人寻味。尤其他的泼墨、泼彩大写意花鸟画,纵横驰骋,流畅清新,华滋厚重,显示出深厚的功底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作品广泛收藏于天安门、中南海、吉林图书馆等处,在奥地利、美、法、日本等国与港台地区也为丹青爱好者广为收藏。北京电视台曾以《大巧大拙艺无休》为之作专题报导,其名列入《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融合中西观点往往流于肤浅,生搬硬套,惟有真有中国人的灵魂,有中国人的诗意,有中国人审美特征的人,再加上几十年的技术训练和思想酝酿,才真正谈得上融合了“中西”。徐东鹏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中西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没有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风临窗、光怪陆离中失去本真,没有盲目的“创新”,没有浮浅的“渲染”,而以中国画的笔墨为乐事,在用笔用墨上琢磨,不露西法之迹而西法尽融其中,又以行草点题并题识,与画相得益彰,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中国画与西画历来不同,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讲究笔墨、气韵、意境。徐东鹏自幼好学,不仅深入研究白石老人的技法,更常常临摹宋、元、明、清历代绘画大师的花鸟,揣摩其用笔用墨。其后,在祖母的引荐下,徐东鹏成为李苦禅先生盛年时期的入室弟子,得到了李苦禅先生的悉心指导。勤奋加天分,使他深得中国画的精髓,以至十几岁时便能写出一手流畅的书法,而在他的画册中,不仅有花、鸟、虫、鱼、虾、梅、兰、竹、菊、草等多种花鸟作品,而且有花卉蔬果图,且表现深入,笔法细腻,赋色清润,堪称精品佳作。观之给人以酣畅淋淳的感觉。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近年来,徐东鹏技艺更为精进,50多年的学习创作中,使他在运用笔、墨、水、色方面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由于其功力较深,绘画中他笔法操控自如,得心应手,纵横使转,内圆外方,激情内蕴,不温不火而恰到好处。用墨方面则更为突出,他充分发挥用水、控水的丰富经验,浓、淡、枯、湿、积、破、渍、渗变化无限,每每于幅中自由挥洒。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然而,徐东鹏却不并不保守,他决心以更自然的心态,更宏观的视野去对待中国画的创新与欣赏。由于他肩负着创作与教学两重责任,故而当上个世纪80年代西风临窗时,他不仅没有固执已见,更未随波逐流,而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有所借鉴;在不停地比较中西绘画的异同中,努力钻研中国画笔墨结构与神韵的关系;在探讨挣脱古今名家的束缚中,努力提倡“我之有我,我要自我”的艺术途径。与此同时,他努力学习当今名家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努力吸收“新水墨技法”、“新笔墨结构法”、“新墨白韬略论”等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并努力实践,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水墨淋漓、笔浓意趣、奇崛豪迈、简洁流畅的新写意花鸟画风格。观他作品,实在是沿着齐白石、李苦禅的优秀传统而孜孜以求,但每每细读,却明显见其西画的特点和气息,尤其是注重整个画面色彩谐调相融的独特效果,从而达到了明艳、清丽、响亮、柔雅诸美集一身的艺术境界。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我心中的李苦禅——门徒篇(徐东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