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之罗光燮烈士

 

对印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之罗光燮烈士

  罗光燮是60年代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伟大战士。和黄继光、邱少云一样,罗光燮也是四川人,他1941年生于四川乐至县新建乡一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省吃俭用送他上学念书。但在学校被几个地主儿子欺侮被迫退学。1951年,土地改革中,罗光燮积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监视-,并且押回两个企图逃跑的地主,受到土改工作团的表扬。1955年,他的家乡办起了农业社,罗光燮担任了社里的饲养员。他爱社如家,精心饲养,把一头瘦弱的丙级牛,喂成肥壮的甲级牛,被评为农业社模范饲养员,县委还号召全县饲养员向罗光燮学习。同时,罗光燮还担任社里的宣传员,经常起早摸黑到乡政府去领取宣传材料,无论天晴下雨,刮风飘雪,他都风雨无阻,坚持向社员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罗光燮一身正气嫉恶如仇,1958年,罗光燮到区供销社染房做学工,发现染房负责人对熟人染布不记帐,买柴多报钱,他正要去检举,被这位负责人察觉了,便企图用金钱收买罗光燮,以便逃脱罪责。罗光燮立场坚定,不为所动,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了情况,并在大会上与这位负责人面对面地斗争,为集体追回赃款400余元。由于罗光燮一贯表现好,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曾出席县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团县委的表扬。1958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0年8月,第三次报名参军的罗光燮,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光荣入伍。成为新疆军区某部工兵连战士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罗光燮所在部队参加了自卫反击。第一次战斗是对印军杰特联队,为了作战方便灵活,罗光燮和战友们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不光脱掉大头鞋换上了轻便的胶鞋,又甩掉皮手套,赤手拿着爆破筒准备为陆军战友开路。但还没等他冲上去,但是印军杰特联队太不经打,没用我方工兵上场就垮了,罗光燮却因在严寒中长时间紧握冰凉的爆破筒,双手被活生生地揭掉了一大块肉,落得个2度冻伤。但是,在往后方转院的途中,他却找机会又搭便车返回了连队参加第二次战斗。战斗结束后,罗光燮手上的伤更严重了,连长立即找到卫生队队长,嘱咐他:“一定要把这个小鬼留下住院,等手好了再放他回来。”

  11月18日,他所在工兵排奉命配属边防某部清除侵华印度军队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罗光燮也从野战医院跑回连队参加了战斗。这个据点在热琼沟西侧山梁后紧靠国界中国境内的5100高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由此向东可通视中国境内纵深10多公里,向西可清楚地瞭望楚舒勒附近的丁如泽地区,是印军丁如泽机场的最后屏障。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不仅在高地上修了大大小小的30多个地堡和半地下室,配备了强大的火力,还在阵地前沿的山坡上设置了纵深达600米的雷场。因此,攻占5100高地是新疆边防部队反击战的最后一场硬仗。 11月18日8时57分,战斗打响,步兵连刚向印军阵地前沿发起冲锋,就误入印军雷区,尖刀班的几名战士被地雷炸死炸伤。这时,5100高地上的轻重机枪又猛地响了起来,封锁了雷场边缘;高地东南侧下方山谷中的10多辆印军美制M-26“潘兴”式坦克,和印军炮兵也开始向中国境内各高地前沿实施拦阻射击,我军部队暴露在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的山坡上,情况危急。

  “工兵!工兵!”步兵连长曹富荣急令“快把地雷排掉”。随步兵前进的工兵排副排长应声而出,带着工兵3班几名战士冲进了雷场,“轰”地一声,副排长刚走出不远,就被一颗地雷炸伤,3班的几名战士也相继在雷场中阵亡。工兵2班又上去了。班长张铭儆先冲进了雷场,开始用探雷针起雷,并命令罗光燮用爆破筒在前方引爆地雷,开辟通路。 罗光燮闯过两道炮火封锁线后,不慎触发一颗被积雪覆盖着的地雷,左脚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滚下山坡。他苏醒后, 在不能站立、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向前滚去,以身体引爆地雷。几秒钟后又一颗地雷炸响了。罗光燮的右臂又被抛到几米以外。当他再次苏醒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了看正向他扑过来的班长,示意告别,然后又横爬过身体,用左手硬撑着,使身躯沿着山坡向雷场深处滚去,“罗光燮!”张铭儆几乎是流着泪吼了起来,但已经晚了。“轰!轰!轰!”随着一连串地雷爆炸声,罗光燮残缺不全的躯体终于消失在一片红光黑烟之中。罗光燮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他的身后,出现了1条6米宽的通道。

对印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之罗光燮烈士

  “他奶奶的!”步兵连长曹富荣一把甩掉头上的皮帽,眼中滚着泪花,猛地吼了起来:“有种得跟我上!”“冲啊!”山坡上立刻迸发出一片让人胆战心惊的呐喊声。在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中,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的1个连,在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中几乎被全部击毙。

  为表彰罗光燮的的英雄壮举,战后其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