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處方再「鬆綁」 醫療信息化注入強心針

政策給力、企業發力",2018年被稱為互聯網醫療爆發元年。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以及醫療大數據相關標準的制定,陸續激起千層浪。而一份關於放開線上處方權,加強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通知,更是引起軒然大波。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要求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允許醫師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允許藥師在線審核處方、配送藥品。

"此次的《通知》是26號文的具體落地。"成都新醫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泉源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總顧問夏軍告訴健康界。2018年兩會後,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明確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支持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打通在線開方、藥師審核、第三方藥品配送流程,加快實現醫療保障在線支付和"一站式"結算。

互聯網醫療是線上處方的最廣泛落地場景,對此,Latitude Health醫藥諮詢公司創始人趙衡向健康界解釋,這意味著處方外流,以及互聯網醫療進入規範化發展時期,"主要還是利好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管理辦法也著重強調了複診,而不是初診,這明確是為分級診療做準備。"

線上處方藥開具已成剛需

米內網發佈的《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所有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許可證的網上藥店,藥品銷售額達50億元,同比增長42.5%。去年同期,網上藥店市場藥品銷售額為35億元,較前年增長45.8%。

去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揮"互聯網+藥品流通"的優勢和作用,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新興業態。

互聯網藥品零售如火如荼發展之際,處方藥一直是"禁區"。事實上,近年來網售處方藥是否解禁,收緊或鬆綁傳聞多次在社會上出現,被業界形象地稱為"翻烙餅"。那麼,在線處方的鬆綁是否意味著向網售處方藥邁進一步?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領域爆發的一大批創業公司,如以預約掛號起家的微醫,以尋醫問診文主要業務的春雨醫生,以天貓醫藥館和叮噹快藥為代表的非處方藥線上銷售等,還主要是相對較輕的診療環節。一旦病情發展到需要治療,互聯網醫療公司就沒法開具處方藥,也不能實施遠程診療。

此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一趟趟跑醫院複診,通常也只是為了開藥。據統計,中國醫院三分之二的病人都是複診病人。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院長黃雲旗在此前"梧州模式"成果展上向健康界介紹,"首先,拿慢病病人來說,他們行動不方便,每次到醫院開藥,開了藥以後再去拿藥,患者為了拿日常要吃的藥,每個月要跑兩三趟醫院,而處方外流後,他可以自由選擇藥房,省時又省力。其次,大醫院人滿為患,我們之前統計過,病人在醫院等候取藥的時間大概需要20-30分鐘,排隊浪費很多時間,現在患者可以到平臺藥店去拿藥,也可以在醫院裡拿藥,明顯地緩解了醫院排隊等候取藥的狀況,也讓門診病人的人流量明顯減少。"黃雲旗補充道,之前大家都在排隊而且等候時間長,容易產生摩擦,處方外流後發生的醫療糾紛也減少了,醫院門診更井然有序。

遠程醫療、線上處方藥開具早已是剛需。去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意見》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託現有信息系統,開展藥師網上處方審核、合理用藥指導等藥事服務。今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到:"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允許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線上處方算是處方外流的方式之一,對藥店而言也是利好的,即便需要藥店配合線下配送。

"原來是實體的三級醫院做互聯網醫院,下一步可能向二級醫院擴展,醫聯體或者區域的互聯網醫院將成為趨勢。"夏軍預測道。與此同時,他認為醫保仍然是最後的"絆腳石"。

火山石資本副總裁劉凱也認為,目前國內醫療最大問題是醫保效率,就是國家投入多少錢,能夠保障多少人的健康的問題,而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應用在醫療本質上就是提高效率和控費。所以根本上政策擁抱這些新技術是必然的,但新技術要在監管下推行。

安信證券此前判斷,2018年有望成為醫療信息化大年,東吳證券則表示,政策支持力度超出市場預期。自2018年以來,醫療信息化政策利好頻出也是促進醫療信息化如火如荼的一大推手。包括醫保局成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發佈等,政策大方向較為明朗,總結為三點就是"服務便民、資源下沉、信息互通"。

在劉凱看來,新政策出臺後,對行業發展的推動是肯定的,主要包括:藉助醫藥電商解決醫藥分家問題、藉助遠程診療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藉助人工智能技術槓桿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問題,這些歸根結底是要通過技術槓桿提高醫保效率。

線上處方再“鬆綁” 醫療信息化注入強心針

此次衛健委對醫療機構開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六大要求,一、提高對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二、建立健全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工作機制;三、不斷加強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四、充分發揮電子病歷信息化作用;五、加強電子病歷信息化水平評價;六、確保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運行安全。

目前,國內三級醫院基本達到醫院管理信息化(HIS)全覆蓋,而二級及以下也基本達到80%覆蓋,大醫院信息化正由HIS階段向以臨床管理信息化(CIS)為中心的一體化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過渡,電子病歷評級以及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推進,將進一步加快CIS的建設。醫院不同業務系統對於集成需求倒逼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建設,併為醫聯體所用,推動行業向縱深發展。

電子病歷作為其中一環,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醫院實現從紙質的門診病歷、住院病歷、健康檔案,向信息化的電子數據的轉變,將帶來醫療數據的激增。這也就不難理解,阿里、騰訊等巨頭們為何紛紛涉足醫療信息化領域。

據健康界不完全統計,目前醫療信息化概念股包括,思創醫惠、衛寧健康、創業軟件、萬達信息、久遠銀海、東軟集團、東華軟件、和仁科技、麥迪科技等。從2018年已經披露的中報情況來看,衛寧健康營收同比增長30.11%、創業軟件醫療業務同比增長59.37%、思創醫惠醫療業務同比增長44.12%等,醫療信息化公司業績取得普遍性回暖。

華金證券認為,此次《通知》印發有望進一步提升行業高景氣度,同時醫聯體、醫共體為核心的分級診療體系不斷成熟,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多樣化下沉,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增量。"政策確定了互聯網可以做診療,互聯網診療的定義和要求,從行業和行業管理來講,這都是極大的進步。" 獨角獸工作室創始人陳罡向健康界表示,互聯網醫療有了明確的界定與規則,利於有序競爭,《通知》無疑為醫療信息化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