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写词浪漫做事窝囊 镇压诱杀茶农起义军 错把油郎当匪首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著名的《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首词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句则奇峰突起,大胆想象问月中嫦娥:白发日渐增多,好像是故意欺我!大有英雄迟暮之感,表达出了辛弃疾内心怀才不遇的激愤。下阕则展现出更为大胆的想象:乘风山田、俯视山河,甚至直入月宫,将月中桂树砍去,这样月亮少了阴影,就能照的人间更多清光!如此想象,实则是辛弃疾对世间黑暗的痛恨,一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是何等的理想与意志!英雄虽迟暮,而壮志犹在哉!

辛弃疾:写词浪漫做事窝囊 镇压诱杀茶农起义军 错把油郎当匪首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并卵,辛弃疾在词中的心路历程,也曾经在现实中展现过。不过不是很浪漫很完美,毕竟艺术作品与残酷现实是有差距的。下面这则故事说的是辛弃疾诱杀茶农起义军首领赖文政的过程。可惜在诱杀时搞错了,阴差阳错,煎油饼的刘四成了替死鬼。

宋代醉着种茶、制茶经济的发展,饮茶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官府通过茶叶专卖制度对茶农与茶商的剥削也日益加强,同时州县的“额外科扰”,巡捕的“邀求无厌”,胥吏的敲诈勒索,茶农茶贩们被压榨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因而时有群起反抗之举。南宋孝宗时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茶贩,经常聚集起几百上千人的队伍,其中一人担茶,两人“横刀揭斧”为保卫,进行武装贩茶,以对抗政府对茶叶的垄断。官府诬陷其为“茶寇”、“茶盗”,常派军队进行镇压,斗争异常激烈。

这差事就落到写词的辛弃疾身上了。因为他此时被朝廷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主要负责司法治安管理。

辛弃疾:写词浪漫做事窝囊 镇压诱杀茶农起义军 错把油郎当匪首

赖文政领导的茶农起义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湖北路茶农、茶贩在60多岁的赖文政的领导下,正式举起义旗,公开与官府进行殊死地战斗。这支约几百人的队伍由湖北突入湖南,多次打败官军,六月专攻江西,在吉州永新县山区与官军进行游击战,依靠山谷丛林和民众地1支持与官军周旋。不久又进入广东,岭南地区为之大震,朝廷接连派官兵堵截追杀,都遭失败。起义军又回兵江西永新山区,因这里已有民众基础,起义军如鱼得水,活动“诡秘莫测”。

七月,朝廷任用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进行镇压。辛弃疾组建了敢死队,派出敢死劲旅,深入山区搜捕,起义军在军事上陷入被动,伤亡较大,军心动摇。辛弃疾乘机派人到起义军中进行劝降,很快把赖文政诱骗到江州,加以杀害,平定了这次起义。辛弃疾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擢升为兵部侍郎,不过辛弃疾坚辞没有到岗。

辛弃疾:写词浪漫做事窝囊 镇压诱杀茶农起义军 错把油郎当匪首

辛弃疾故里

不过,看似越简单的事情,越是不简单。赖文政起兵时已经年过六旬,足智多谋,他早就估计成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暗中寻仿相貌类似于自己的人为替身,后来得到一个靠卖煎油饼为生的刘四,长相酷似自己,便一直待在身边当杂役。辛弃疾率领精锐官军与义军角斗,义军力量不支而退败,赖文政率几个首领被迫到官军营帐请降,约定不日率军投诚。回来后,赖文政对部下说:“看辛弃疾的眼色,他必将杀我。”于是想趁夜逃遁,部下不同意。赖文政则说:“难道想割我首级?去投降也是死,不过先后数日罢了。”部下也不忍心下手,于是赖文政斩了刘四的首级,冒充是自己的头,派人献给军官,自己却乘乱逃走了。最后约700余人向官府投降,而被官军改编。辛弃疾始终不知其首级是赖文政替身的,以全胜大捷向朝廷报喜。而辛弃疾诱杀的竟然是煎油饼的刘四

辛弃疾:写词浪漫做事窝囊 镇压诱杀茶农起义军 错把油郎当匪首

辛弃疾的中秋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