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收入比全球前五名,中國獨占四席,房子會成爲你的負擔麼?

你怎麼區分資產與負債的關係呢?

《窮爸爸,富爸爸》裡的觀點我比較喜歡: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拿走的東西

房子也是如此。

房價收入比全球前五名,中國獨佔四席,房子會成為你的負擔麼?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裡,我們的經濟都是一直的持續高速增長,每年的增長率都能達到10%以上,前幾年變為中速增長,我們開始保8%,但是後來保8%也有些困難,實業一直在衰退,於是我們進行了適度的貨幣寬鬆,但是後來我們意識到了要健康地增長,因為之前的增長有一點“不健康”,原本想要進入實業的錢,“不知道為什麼”全都進入了房地產裡。

我們之前願意購買房產,是因為我們不僅購買當下的房產,還會購買我們對房產所在城市未來發展的預期。但是一旦經濟增長減緩,甚至不增長,我們對未來的預期沒有之前那麼高了,房價就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

現在我們發現房價已經不是相對值高了,絕對值也在全球來說非常高。前段時間我看了個數據,也震驚了一下:

房價收入比全球前五名,中國獨佔四席,房子會成為你的負擔麼?

全球300+的主要城市房價收入比排名,除第一位外,TOP5裡,有四個中國城市,分別是Hong Kong、Beijing、Shanghai、Shenzhen。

Hong Kong這麼高的房價收入比,我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為什麼高得這麼詭異。後來看了下新聞,才知道委內瑞拉正在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10000000%才造成這樣的效果。嗯,那麼我國的這四個城市可以平安無事?莫不是也快了?

也不是,其實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這樣,畢竟發展中國家裡得那幾個核心城市得房價不是由普通居民的收入決定,而是由全國富人的購買力來決定的,即便在我們國家有“戶口”擋著,也杯水車薪。

房價收入比全球前五名,中國獨佔四席,房子會成為你的負擔麼?

等等,那香港不是發達地區麼?為什麼也這麼高?在我看來,人家香港很合理。

之所以我說Hong Kong房價收入比高合理,是因為人家土地少人口多,gov選擇的是土地集中拍賣,“高地價,高福利”,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賣地所得,然後再用賣地的錢給居民們提供福利,同時再壓低Hong Kong的賦稅,以此把香港打造成一個低稅收又高福利的“亞洲金融中心”。

我們也學到了香港的方式,賣地收入就成了各個地方gov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是,學了這麼多年後,最像Hong Kong的北上廣深也逐漸跟上了(Guangzhou有些不爭氣,才排在TOP11,難道是之前賣地賣得太快了?但正因如此,才發展出了這麼好的“城市群”)。但問題來了,一二線倒是還好,可三四五六七八線也這麼玩,就會產生大量的庫存了。

畢竟,又不是每個城市都有源源不斷的人想要湧入進來。還有一個問題,人家香港是“高地價,高福利”,可……人家有意壓低企業與個人負擔,可……於是就弄成了國富民窮,國富民窮就很難再高增長了,咋辦?

去庫存、貨幣寬鬆、棚戶區改革吧。

這效果非常好,原本在14年左右,全國的房地產市場都很不景氣,但到了15年年中,Shenzhen率先發力,全國都漲起來了。好傢伙,當時我還正在一線做著房地產,幾個月的工夫,我都懷疑自己在是不是同一個售樓處。

再之後,就是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以及貸款收緊、各個城市限購限貸限售,預防房地產風險,以及各種房地產稅即將出臺,房地產信息全國聯網,萬科高喊“活下去”的消息了。畢竟我們的gov是我們的親gov啊,房價玩脫了,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必須要在實體經濟沒起來、改革處於陣痛期的當下,“大力防範金融風險,控制房價過快上漲”。

寫到這裡,麻煩說“房價不會跌”的各位,不要過於樂觀。

房價收入比全球前五名,中國獨佔四席,房子會成為你的負擔麼?

過去一段時間的房價上漲,似乎讓我們產生了什麼奇怪的誤解。比如誤解為gov不會讓房價跌,比如誤解為房價不會跌。

我們的房地產從1998年改革到現在,才發展了20年,連房地產稅都還出臺呢,連一個完整的房價大回環都沒經歷過呢。這麼早下那麼絕對的結論,很容易自己打自己臉的。

未來的房子會貶值,成為一種負擔麼?

如果房地產稅出臺後,那些空置的,無人入住的房產,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即便房產稅不出臺,那些用假的收入證明,貸款百萬,於高點買入一二線城市昂貴房產,結果房價回落後,仍需要承擔大量房貸的人,也會成為一種負擔。

但是,如果你是從自住角度出發,不買自己力所不及的房產,不去抱有什麼房產投機的幻想,別說未來十年,未來100年,房產都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寫在最後:

碼字不易,覺得還不錯,賞個贊吧,我現在是房產諮詢師,有任何不懂的問題,也歡迎來問我。

覺得我寫得還行,不如關注下我的公眾號,也是“羊迪”,今天會發一篇青島房價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