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文/青峰 題圖/大唐 copyright©三劍客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湖南人在近代史上的功績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宋教仁、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這些曾經閃亮登場的湖南偉男子,哪個沒有振興中華的擔當,沒有流血犧牲的勇氣?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湖南人建功立業靠的是他們獨特的性格和精神,有人說這種性格可以總結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我認為說到底就是“霸得蠻”。

霸得蠻自然就吃得苦、耐得煩,實質上靠的就是一種“蠻”的精神和勁頭。

“蠻”是湖南人骨子裡的東西,他們現在勸別人要按常理說話,也是說:“別講蠻話羅”。

湖南人的先祖在歷史上被稱為楚蠻,楚地被稱為楚蠻之地。所以說,湖南人的“蠻”是有基因和傳統的,這股“蠻勁”曾經支撐湘軍立下過赫赫戰功,也在現下“湖南兵”的身上得到繼承和發揚,不信我們來理理看。

1.我“霸得蠻”,但是我有文化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蠻人”有文化。

湖南兵的“蠻”不是野蠻,而是有文化的“蠻”。

環顧軍營裡的戰友,我們會發現湖南兵特別勤思好學,對於不懂的問題,他們會窮追到底,甚至有點鑽牛角尖的味道。

這可能跟湖南兵從小受湘楚文化的滋養有關,“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嶽麓書院的這幅對聯充分展現了湖南人對湘楚文化的自信。

事實上,湘楚文化確實有極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屈原、王夫之、周敦頤、懷素、齊白石等文化名人,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

對於受湘楚文化薰陶的湖南兵來說,對知識是充滿渴望的,他們有追求真理的熱情,學習起來也有股“蠻勁”。

也是因為好學,湖南兵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強的,不管是在部隊的哪個崗位,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都能幹得比較出色。

湖南兵天生的“蠻”,經過湘楚文化的洗禮,會更有情懷和力量。

湘楚文化主張憂國憂民、經世濟民,如屈原《離騷》裡的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用生命詮釋的這種文化精神,在近代史上又表現為毛澤東、劉少奇、譚嗣同等湖南人捨生忘死、救國救民的歷史擔當。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在和平時期,湖南兵也敢於擔當,這種擔當更多地表現為強烈的責任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湖南兵是讓人比較放心的。

曾經有一位湖南兵告訴我,他在機關通信股一干就是16年,業務上的事從來沒讓股長操過心,也沒出過什麼差錯。

有一次,他正爬到房頂維修線路,剛好被路過的政委看到,政委問通信股長:“那個兵是誰?”通信股長趕緊說:“那是我們股的戰士,工作很負責,業務很精湛,今年12年了,還想再幹幹。”

他的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敢於擔當、盡職盡責的湖南兵運氣一般不會太差。

湖南兵的“蠻”還帶著智慧和道義,愛高明勝過愛精明,不喜歡耍小聰明,而是在做人做事上認真謀劃,爭取比別人想高一層、多想一步,用不違背道義的方式贏得競爭。

所以,湖南兵給人的感覺很聰明,但是這種聰明不招人討厭,也不招人防備。

2.我“霸得蠻”,我是天生的“鬥士”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毛主席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把湖南人的鬥爭精神描述到了極致。

這種鬥爭精神源自湖南人強烈的追求“獨立自我”的意識,絕不向壓迫和強權低頭,為此可以拼盡一切、死磕到底。

14年抗日戰爭中,總共打了22場大戰,光在湖南就大打了6場,湖南人與日軍打了整整7年的大戰。

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親自坐鎮湖南,日軍最終也沒能把湖南全部佔領,卻在湖南死傷最多,佔到侵華日軍陣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據說,殺人如麻的崗村寧次最怕湖南人。

湖南兵始終保留著這種鬥爭精神,他們常常以“鬥士”的姿態學習、訓練、和工作,他們不怕困難,越是遇到逆境,越是鬥志昂揚,大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氣魄。

湖南兵愛吃辣其實也是鬥爭精神的體現,你看他們辣得滿頭是汗、滿嘴冒火,還喊著:“過癮、過癮!”這不是在跟自己做鬥爭嗎?

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許湘楚文化從精神上滋養了湖南兵的“蠻”,辣椒卻從飲食上不斷刺激著湖南兵的鬥爭精神。

難怪毛主席說:“不吃辣椒不革命!”

湖南兵的鬥爭精神讓他們生來適合上戰場,而在和平年代卻有點失落。

他們給人的感覺不是非常聽話,有些特立獨行,較起勁來不是太善於妥協合作,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湖南兵在和平軍營裡的發展。

3.我“霸得蠻”,所以我不怕死

不怕死是“霸得蠻”最直接的表現,“蠻人”還怕死嗎?

在古時候,楚地可以算得上是“窮山惡水”,所以有的官員被貶到這裡受苦,比如唐代的柳宗元。

在貧苦之地不拼命是不行的,拼命也許尚有一線生機;貧苦之人命也沒那麼金貴,有時命是唯一的本錢,只能拿出來拼一拼。

到現在,湖南的經濟也不算髮達,但湖南是兵源大省之一。

當兵本身就是去拼命的。

不怕死代表著湖南兵身上的爆發力,是為了適應生存鬥爭進化而來,也是保持鬥爭精神的一種必要力量。

你只有敢鬥爭才能鬥爭下去,才有可能贏得勝利。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西藏軍區某邊防部隊有一位“霸得蠻”的長沙伢子周宇鋒,被譽為“雪域雄鷹”。在洞朗中印對峙期間,擔任指揮任務的教導員周宇鋒,曾在戰壕裡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

他向戰士們透露,自己父母已年近七十,小孩也小,愛人還懷著六個月身孕。

他鼓勵戰士們:“我們都不怕,怕什麼。我們國家這麼強大,沒有問題!”

我第一次看這個視頻報道時,非常感動,周宇鋒的思想動員非常簡單,可是他用自己不怕死的精神,感染了同一戰壕裡的每一位戰友。

4.我“霸得蠻”,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湖南兵不得了!霸得蠻!不信看一看


湖南兵身上有股韌勁,這種韌勁也是為了適應生存鬥爭的需要,是保持鬥爭精神的另一種必要力量。

要鬥爭就不會順風順水,就很難一蹴而就,所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前面有南牆擋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把南牆撞倒就能過去了。

這就是湖南兵的韌勁。

有了韌勁,自然就吃得苦、耐得煩。

有一位湖南籍的教導員,曾經跟我講過他剛到連隊當排長的故事。

他在一個汽車連當排長,因為剛去不懂車,有些被戰士們看不起,這讓他很窩火,激起了不服輸的“蠻勁”。

後來只要一整車,他就跟戰士們一塊幹、一塊學,車廂上也爬,車底下也鑽。有次不小心,機油噴得臉上身上全是,他都沒有停下來,副連長看到後非常感動,跟他說:“以後你跟著我學。”

他對我說,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咬緊牙關挺過來的。

我想,每一位在軍營幹出些成績的湖南兵都少不了這股韌勁。

霸得蠻的湖南兵在和平年代可能有些沉寂,但是他們憑藉一股韌勁在各自的崗位默默堅守,我相信他們隨時在等待祖國的召喚。

他們的性格和精神一直在延續,就像火山下湧動的岩漿,只要祖國需要,他們就能噴湧而出,用一腔熱血為祖國和人民綻放最美的英雄之花!

所以,不管你是不是福(湖)南滴,轉個發支持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