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膳食小课堂——药知道

Hi~这里是膳食计新开的小课堂——“药知道”,膳食君将定期为大家介绍各种中药食材,让你了解中药的性格与脾气,赶快和膳食君一起成为中药小专家吧~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茯苓

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专除湿热,赤亦胜白。

《本草经疏》

小试牛刀

01

茯苓与土茯苓是同一样东西吗?

不是。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菌的干燥菌核,它的黑褐色的外皮称茯苓皮,用于利水消肿;内部淡红色者称赤茯苓,用于清热利湿,内部白色者称为白茯苓,用于健脾渗湿。

得注意的是,土茯苓和茯苓完全不同,土茯苓属于清热解毒类药物,应区别对待。

02

茯苓的禁忌人群是?

A.心悸者

C.腹泻者

B.失眠患者

D.阴虚火旺者

D.阴虚火旺者

对于阴虚火旺以及咽喉干燥的患者不适合服用,如果这类型的患者将茯苓泡水喝不仅不能够令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反而有可能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基础知识一览

别名

云苓、玉灵、白茯苓

性味归经

其性平,味甘、淡。

归心、肺、脾、肾经。

茯苓甘淡性平, 补而不腻,利而不峻,还有“四时神药”的美称。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配利药可助祛湿之功,配补药益健脾之效;配敛涩之药则涩精止遗,配行散之药则利水行湿。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功效

利水化湿

茯苓是消水肿很好的一味中药,因为茯苓性味甘淡,入脾肾,具有补益和渗泄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祛邪的同时不伤正气,这也是茯苓亦药亦食的原因。

强心定悸

茯苓不但能消肿,还能强心,如果肾脏病、心脏病由于水邪泛滥导致心慌、心悸,不能平卧,这时茯苓就派上用场了,不但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定悸——缓解心慌、心悸的症状。

淡渗止泻

很多泄泻病人,是因为水液代谢紊乱导致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水泻,此时用茯苓淡渗,使病人小便增多,自然大便就成形了。这就是中医理论中“利小便,实大便”的应用。这种水样便,茯苓通常联合猪苓、泽泻、白术同用,疗效更佳。

临床应用

治痞满不思食

茯苓二两(折合74.6克),枳实一钱,炒白术、神曲、炒麦芽各三钱,赤小豆、车前子各一两。

以茯苓、赤小豆、车前子煎汤代水,再煎余药服。

《重订通俗伤寒论》七味枳术汤

治气逆,心烦满,呕吐

茯苓、桂心各五两(折合72.1克),半夏、生姜各一升,甘草二两。

水煎服。

《千金翼方》小茯苓汤

治肿胀方

白茯苓、泽泻各二两(折合74.6克),郁李仁二钱。

研末,水煎服。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茯苓汤

治水气病,小便不利方

茯苓半斤(折合115.36克),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以水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三次服。

《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

食膳小妙方

茯苓药食皆宜,北方的人们喜欢将茯苓制成茯苓糕、茯苓酥、茯苓饼等,南方人则更喜欢用茯苓煲汤。下面膳食君就为大家介绍三道茯苓膳。

1

茯苓饼

【材料】

白茯苓、大米粉、白砂糖各250-500克。

【做法】

先将白茯苓研细粉,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砂糖倒人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 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功效】

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

【小贴士】

市售的茯苓饼糖分太高,为控制体重考虑,不可贪吃哦!

2

茯苓大麦粥

【材料】

茯苓30克,大麦芽30克,粳米100克。

【做法】

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渗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便溏,腹泻,食后腹胀的者食用。

3

茯苓菊花煲瘦肉

【材料】

茯苓15克,干菊花10克,瘦肉500克,生姜5片。

【做法】

1.先将茯苓、干菊花冲净;瘦肉洗净,要斩大块,在开水里面焯去血水;

2.在锅里放清水,烧开后,放入茯苓、瘦肉和生姜片,大火煮20分钟,

3.转小火熬一个小时,然后放入菊花,再煲20分钟,调入食盐即成。

【功效】

有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益精血,润肠燥的效果。适用于脾胃虚弱,心烦失眠,食少便结者。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药知道|四时神药——茯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