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疗 起死回阳术 上下五千年

点击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今天浑身不舒服, 要不你帮我刮个痧, 松解松解?”“诶, 你知道吗, 我最近听说了刮痧减肥的新方法, 我试过了, 效果还不错!”类似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见老百姓对“刮痧”并不陌生。“刮痧”是口语的说法, 中医又称之为“痧疗”。从本期开始, 编辑部邀请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会长胡广芹教授, 带您走进痧疗罐疗的精彩世界。


痧疗 起死回阳术 上下五千年

刮痧调理五脏六腑

痧疗是传统刮痧、扭痧、拍痧等技术的总称, 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规范操作无毒副作用。近年来, 在治病防病、美体减肥、消除疲劳等方面广泛应用。还有人为痧疗写了首小诗:冰肌挂露凝玉葩, 粉背新描小桃发。色如唇红情似火, 心上有爱自开花。

可是您知道吗?这看似简单的痧疗, 可是中医最古老的外治方法, 很多学者认为针灸、推拿、拔罐、放血等理疗手法都是由痧疗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具有丰富的内涵。今天, 就一起推开历史之门, 见证它的奇迹。

以石治病:从民间技术到中医疗法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 生活在华夏大地的祖先们在患某些疾病时, 出于本能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病痛部位, 疾病竟获得了缓解。经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与经验积累, 人们逐渐摸索出了砥石治病的方法, 这是痧疗的雏形。1977年,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 出土了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存的治病用玉砭石。

先秦及秦汉时期, 人们对痧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黄帝内经》中叙述的砥石术就是痧疗的萌芽;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录了战国时期扁鹊, 用砥针之术将众御医诊断为已经死亡的虢国太子 (实为“尸厥证”) 救活过来。扁鹊所用的砥针术, 即今天的刮痧和针刺, 由此可见, 痧疗真可谓是“起死回阳”术。


痧疗 起死回阳术 上下五千年

古人用砥石治病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痧疗逐渐出现在古籍记载中。元代危亦林是记载痧疗较早的医家。他在《世医得效方》中将痧写作“沙”, 这时的“沙”是指病症, 他还记载了治痧的方法:用苎麻蘸水在颈项、肘臂、膝腕等部位进行刮拭, 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 然后通过盖衣被保暖, 喝粥、汤等发汗, 使汗孔开张, 痧毒外泄, 这即是现代的“痧疗”。

到了明代, 出现了“痧症”的称谓。这时, 有关痧疗的记述也更为详尽, 包括王肯堂、虞抟、龚廷贤、张景岳等名医都曾为痧疗“打cal”。中医大家张景岳对民间刮痧治病进行研究和总结, 将一些重要病例记录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 深入探讨痧疗的治病机理, 并运用于医疗实践, 为痧疗在医疗实践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被当时及后代医家疯狂“点赞”。

清代是痧疗发展的重要时期, 此期痧症更为流行, 痧疗也颇有居家旅行必会治疗术的趋势。这时记述痧症的医学著作也很多, 并开始出现了治痧专著。不得不提的是《痧胀玉衡》一书, 此书是郭志遂在康熙年间所著。书中全面论述了痧症的种类, 各种痧症的辨证治疗, 以及痧疗的方法、工具等。此书对痧疗推广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还有许多医家论述痧症, 如大医家王孟英、赵学敏、夏云集、吴师机等。夏云集在著作《保赤推拿法》中首列人体正面、背面刮穴图各一帧, 并在其后分别标明30个刮刺穴位, 对刮刺工具、材料、操作、即时疗效等作了说明, 书中还特别提到刮穴顺序。他所述痧疗方法现今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清代医家有关痧症的论治, 总结了痧疗的经验与理论, 将痧疗从民间小技演变为一门专科技术, 临床应用和流传更加广泛。


痧疗 起死回阳术 上下五千年

胡广芹教授教学生痧疗

痧疗:极富魅力的东方“美人”

新中国成立后, 痧疗这东方“美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江静波先生首开现代研究痧疗之先河, 将痧疗、放痧、拍痧等以“痧疗”概括, 使痧疗由原来局限的“痧症”和“出痧”走上学术论坛, 为学者所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都崇尚绿色疗法, 台湾的吕季儒先生曾四处奔走, 力推刮痧。关注痧疗的人越来越多, 多部关于痧疗的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著作使痧疗在理论上, 由经验痧疗发展成为中医针灸经络理论指导、循经走穴、内症外治的辨证痧疗;在实践中, 扩大了痧疗的应用范围;在机理研究上, 从活血化瘀、免疫调节、改善新陈代谢等方面进行钻研。

2017年, 保健刮痧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职业劳动技能, 并制定了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 编写《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痧疗与针灸、按摩、罐疗等成为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的中医特色项目。

尽管老白姓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痧疗养生保健, 但由于缺乏操作规范常识, 难以充分达到“砥到病除”的理想效果。由于高等院校一直没有专门针对此项技术的专门课程, 缺乏系统化理论、技术操作培训, 缺乏操作便捷的工具等原因, 痧疗技术临床工作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更谈不上广泛应用。

2016年, 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中医专家, 发起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 该专业委员会目前是世界上痧疗罐疗学术交流的最高专业平台;并对痧疗进行理论梳理, 出版《痧疗与罐疗》教材, 解决了高校长期以来没有专业教材的尴尬境地;痧疗工具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互联网研究痧疗优势病种的大数据平台也已经上线。

此外, 痧疗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触、熟知并信任。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 相信痧疗定能受到更多百姓欢迎, 吸引更多的医疗专业机构对其研究及运用, 使其为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