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大家都知道,最近一位空姐下班打滴滴回家,卻慘遭司機殺害,至今兇手下落不明,而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也宣佈停業整改一週。

這事一出,網上鋪天蓋地地對滴滴順風車的安全保障開始了聲討。有人說,再也不敢打滴滴順風車了,還是改打快車吧。

不好意思,以前,我不會打順風車,以後,更不會打快車。

以下內容轉載自雅趣好朋友:ramp駕道

快車不僅不快,還不安全 。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上一次我自己主動用叫車軟件叫快車是什麼時候我已經忘了,從哪兒到哪兒我也不記得了,只是隱約記得那個司機的駕駛技術很差,起步磨嘰、變道不僅不打燈還猶豫不決。最關鍵的是,一直在玩手機(當然後來被我喝止了)。

這樣的乘坐體驗非常差,非常非常非常差。

首先在速度上還沒有我自己開車快,在通行效率上並不能達到“需要在較短時間內抵達目的地”的初衷。

其次,也是最嚴重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在開車的時候玩手機?還是在搭載乘客的情況下。

我並不是說我掏錢坐車了就是上帝,就需要你怎樣怎樣,而是開車時使用移動電話本身就是一件違法且十分不安全的事情,因為這分散了注意力,非常危險。

為什麼這種掌握者別人生命的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是這樣的?帶著好奇心我打開了某軟件的快車司機招募頁面。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簡而言之就是,基本上駕齡3年以上的人都能成為快車司機,這就非常可怕了。

快車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一定是要遵守服務行業的規則的。不過根據上圖不難看出,快車這個行業基本沒有門檻,對於服務意識的考量幾乎完全沒有。

反觀專車,嚴格的考察制度就是優秀服務品質的基礎。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快車誕生的初衷就是合理利用社會上私家車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緩解交通壓力,讓更多人更快捷的出行。

但肯定會有人會以此謀生,因為幾乎0門檻並且利潤可觀,辦公環境還相對舒適,冬暖夏涼。所以你就能看見各種車型的快車、各色司機在路上出現。

今年過年期間跟幾個要好的同學出來玩,晚上回家的時候因為正好順路就跟其中一個同學一起打快車回家了。

首先是司機在起步之後原本因為示意停車而開啟的雙閃一直沒有關,後來過了一個路口我看他毫無反應自己動手給摁了。

然後還是老問題–––玩手機,把手機卡在方向盤裡面玩。這種網絡上盛傳已久的操作我真是活久見,要不是這快車是我朋友叫的還順便載我回家,真的當時就要下車了。

如果你們覺得我的例子不夠生動形象,前些天微博上爆出來的某打車軟件投資人被自家快車司機給打了這件事夠震撼了吧。

這件事其實不止說明了“XX打人”的一視同仁(開個玩笑),更體現了這真的是一個沒什麼門檻的行業,並且也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

你們可能要說,出租車又貴服務又差,有時候還拒載。

但人家提供發票,駕駛員基本都是活地圖並且駕駛嫻熟流暢,服務再差也不會打你啊。

最重要的是人家有監管部門,客管處的電話隨時能打,不行投訴呀。你跟打車軟件的客服磨嘰半天可能都沒什麼下文。

關於拒載這個問題,打車軟件就沒有嗎?人家接單的時候可也都是挑單子的,不僅挑里程,有的還挑性別,叫個車還體會到玩探探被左滑的感覺,不像話呀。

只聊體驗的話,快車可以被針對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哪怕是相比於傳統的出租車來說,除了經濟成本略低之外,還有什麼優勢?路不熟、不嫻熟等原因造成的繞路和耽誤時間和被破壞的心情和十幾塊錢相比哪個更重要?

當然了,你要是願意一個人坐在後座欣賞窗外的風景,當我沒說。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現代社會就是這樣,資源不僅按需分配,並且直接與經濟掛鉤,尤其是服務行業更是這樣,多花錢就有更好的享受。

飛機的商務艙吃的就是比經濟艙好,坐著/躺著就是更舒服,高鐵的一等座就是比二等座更安靜。

同樣,加了一天班晚上叫車回家,專車更寬敞還有水喝,快車就是跟鑽進司機被窩裡沒什麼區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們在選擇快車的同時,也得做好遇上一系列奇葩事的心理準備,市場經濟,不跟你開玩笑。

如果我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需要讓我在路途中一直操心,讓我擔驚受怕,為什麼還要再次選擇?

任何事情都是術業有專攻,開車更是一個熟練工種,我反正不太放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不負責任的司機。

就算出事的是滴滴“順風車”,也別去打滴滴“快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