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爲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在中國古代帝王陵中,至今唯有秦始皇陵與乾陵仍將完整保存下來,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中國唯一兩位皇帝合葬墓,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滄桑,引人注目的乾陵,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

郭沫若為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歷史上我國的喪葬禮制,向來都十分厚重,有事死如事生的說法,歷史向前推進,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葬禮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發展,據史料記載,戰國中後期君王死後,從建墓過度到建陵的時代,以彰顯帝王威儀,凡死者生前所喜愛,代表權威的東西,一併都會收藏於寢宮,作為陪葬品,比如,秦始皇陵的軍隊兵馬傭,唐朝李世民昭陵裡面的,唐朝女神們的陶俑。從此帝陵便成了,地下金庫的代名詞,同時也派生出一種職業,土行僧一一古時稱盜墓賊,和平年代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稱之為考古專家!

郭沫若為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近代史上,以盜清東陵出名的孫殿英,就被劃分為盜墓賊之列。而我國的第一批考古專家隊,由當時任中國社科院院長的郭沫若擔任隊長,郭沫若是中國文學巨匠和歷史學家, 對中國古代帝王陵有著極深的研究,比如,唐朝唐太宗的昭帝,唐朝十八陵,明朝十三陵等等。1956年,經請示,就連同歷史學家吳晗等人,對明朝十三陵,其中定陵進行發掘,結果,出土3000件明代文物,這對了解明朝歷史及社會發展,有著極深的參考研究價值!唯獨遺憾的考古技術跟不上,一些出土文物傾刻間氧化,造成了巨大損失。

郭沫若為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1958年,唐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墓道口的發現,專一行愛一行的郭沫若,更是按奈不住自己的私慾,處於對歷史文學的痴迷,第一次請示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對唐朝乾陵進行發掘,結果周恩來總理沒有批,只是含蓄地寫下一句,好事還是留給點給後人。這事就這樣擱下了。(是何原因,智慧的讀者們,都能猜到)。1973年,郭沫若第二次請示周總理,結果也未得到同意,周恩來批覆: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幾年後,1978年郭沫若病死。

郭沫若為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為何?郭沫若兩次請示周總理發掘乾陵,原來是為這一件寶貝,王義之的《蘭亭序》,也可目睹一下,武則天寫的《垂拱集》。對書法有興趣的朋友,都知道《蘭亭序》,是晉代時期王義之,所作的行書書法帖,有著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而《垂拱集》是武則天,仿王義之行書所著,記錄,唐朝武則天從入宮,唐太宗李世民賜五品才人,及宮廷爭鬥,到成為唐高宗李治皇后,直到武則天執政的每天日記史。

郭沫若為何2次請示周總理,希望發掘武則天乾陵?全因這件國寶!

難怪,郭沫若,會如痴如醉,連急兩次請示周總理發掘乾陵,這對一個文學、歷史學愛好者來說,是多麼慰籍的一種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