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爲何會出現在西晉

五胡的概念是《晉書》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東漢末到晉朝時期遷徙到中原的幾個少數民族,一般認為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延續到北魏建立。

自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統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陰山,西至蔥嶺,東至海,東北至鴨綠江下游以北,西南至瀾滄江以東,相繼建立了十六個分裂割據政權。而入主中原,對華夏文明造成毀滅式,摧殘式傷害的的主要是五個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這段時期又稱五胡十六國。

五胡亂華,是中國古代一段血腥的歷史,其慘痛和血腥,遠超索馬里的種族大屠殺十倍也不止,北方大地上大量的城鎮被毀,大量的漢族人口被掠奪和屠殺,尤其是女人,境遇更加悲慘,胡人軍隊為了補充軍糧,大量擄掠漢族女子,夜裡姦淫,白天則殺死充做軍糧,燦爛的中華文明,在胡人的屠刀下,走到了滅亡的境地。

公元304年,慕容氏鮮卑族大掠中原,不僅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斷流。

至於羯族就簡直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

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之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驅趕的性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種族滅絕式的大規模的屠殺,是唯一的一次,也是對華夏文明傷害最大的一次,那麼為何在西晉會出現這樣的慘景呢?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五胡亂華,就是司馬氏自己作出來的,五胡亂華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就是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幾十年的運作,司馬昭去世後,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於266年篡位,曹魏滅亡。

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晉軍逼近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全國重新大一統,結束了東漢末80多年的紛亂的三國局面。西晉之初,天下初定,飽經戰亂之苦的人民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晉武帝順應民意,大力發展農業,頒行戶調製 ,減免徭役,設立“常平倉”等等。晉武帝在位的時期是西晉社會經濟最好的時期。國家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不過好景不長,也就短短十年。沒幾年,司馬炎開始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孫立群表示,奢侈腐化之風興盛,他大選宮女,淫亂宮廷。“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晉大臣們也上行下效,奢侈揮霍,如石崇、王愷,比富鬥寶,以殺人為樂,還有“石崇斬美女勸酒”的故事——“石崇每要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官風的不正,導致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出現大滑坡。權與錢、權與人、權與色、權與所有有用的東西都可以交換,道德無底線,遊戲無規則!

社會如果形成了追逐金錢的風氣,那麼,傳統的倫理道德、愛國愛民的情操都會喪失,從而導致社會風氣敗壞,整個民族精神支柱的崩塌。

這樣一個視人命為草芥,比富鬥闊,賣官鬻爵的一個社會,已經是矛盾叢生,危機四伏,猶如一堆乾柴一樣,更加要命的是,司馬炎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出現了重大的失誤,選擇了一個連智力都不及格的接班人,這就像在一堆乾柴上,灑下了一桶油,為以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種子,而八王之亂也為五胡亂華創造了時機和條件。

公元290年,54歲的司馬炎死了,他的兒子――有名的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接位了,成為了晉朝的第二代皇帝,西晉皇室的第一任繼承人。

因為丈夫司馬衷弱智,不能處理朝政,皇后賈南風從後面走上前臺,開始了專權之路,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朝廷大權,於元康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顧命大臣楊駿,從此宮廷內鬥開始了,於是司馬氏諸王為了爭權奪利,先後起兵,掀起了八王之亂,此時距西晉完成統一僅僅20年,八王之亂不僅將西晉王朝帶上不歸之路,而且開啟了中國史上時間最長的大分裂、大混亂時代。

八王之亂為五胡亂中華創造了條件,八王之亂打亂了西晉的社會秩序,消弱了西晉的軍事力量,沒有了強有力的軍隊的壓制,野心家和民族分裂分子的乘勢而起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五胡亂中華之所以出現在西晉,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但主要是軍事上的失誤,和政治上的腐敗原因。

軍事上,司馬炎篡位曹魏,建立晉朝,有感於曹魏政權抑制宗室、而被自己所取代的遭遇,不僅在晉朝建立之初就大封司馬氏宗室子弟為王,並且允許王國設置自己的軍隊,取消州郡的常備武裝。他還陸續用諸王統帥中央兵馬鎮守荊、揚、關中等要害地區,逐漸替換異姓方鎮,以為這樣,可保晉朝江山永固。

這樣的軍事制度,是把國家的軍隊,分散於地方諸王的手上,中央直轄的軍隊很少,表面看起來有利於鞏固王權,對付外敵,實際卻是危險萬分,這樣的安排對於宗室內亂,根本毫無抵禦能力,一旦中央政府對地方諸王的控制能力稍有偏差,國家輕則立馬出現動盪,重則發生內戰。

明代朱棣對建文帝的造反,再次證明了讓宗室子弟握有兵權對國家的危害。

幸好當時有個雄才大略的朱棣,否則搞不好又是一個八王之亂。

政治上,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因為司馬炎的建立晉朝是篡位曹魏,所以為了拉攏士族,把大量無德無才的士族子弟提拔進入朝廷,而大量有才的寒門子弟,卻無緣進入朝廷為官,少數民族的子弟就更不用說了。

司馬炎的這些做法,雖然讓司馬氏的晉朝獲得了官僚和士族的認同,但是卻加深了對底層人民的壓迫,限制了底層百姓的上升通道,加之政治的腐敗,社會風氣的墮落,整個社會已出現了末世的景象,正好此時有出現了八王之亂,幾年的八王之亂,不僅把晉朝的精銳軍力打沒了,而且八王為了內戰,還徵召了大量的胡族人進入軍隊,幾年的內戰打下來,那些活下來的胡族將領不僅看清了晉朝的虛弱,而且手中還有兵有地盤,面對中原的花花世界,野心爆發,反叛就是必然的選擇了,304年司馬穎遭王浚和司馬騰圍攻,遣匈奴將領劉淵回幷州發兵支援,劉淵此時已是匈奴部族的領袖,有兵有地盤,於是他乘機宣佈獨立。由於晉朝在中原解除武備,無力平定叛亂,只能坐視劉淵做大。

同一年,幽州刺史王浚又引進慕容鮮卑對付成都王司馬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

慕容鮮卑在中原地區的殺掠,開啟了五胡亂華的序幕,我國的北方從此開始淪為五個少數民族的狩獵場,中國歷史上進入了一百多年的最黑暗、最血腥的五胡亂中華的黑色歷史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