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讀書筆記帶你讀完整個日本古代史

​上古史

1:繩文時代

(開始於公元前12000—13000年左右,結束於公元前400左右)

最開始,日本島其實是和大陸相連的,猛獁象和駝鹿都遷徙到過這裡,大概公元前10000年左右,冰川期結束,日本島和大陸開始脫離,呈現出現在的地理形狀。

名稱由來:在考古發掘中,由於這一時期的陶器表面有特殊的繩結狀花紋,故而被稱為“繩文時代”,這個時代的人被稱為“舊蒙古人種”,大都是從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遷徙而來,是現代日本人的祖先。

早期的繩文時代的日本人主要靠狩獵和捕魚為生,慢慢後來開始種植粟、葫蘆和稗子,晚期才種植水稻,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基本都是女性。

2.彌生時代(開始於公元前300年左右,結束於公元3世紀左右)

彌生人大概從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從朝鮮半島來到了日本島,這些人被稱為“新蒙古人種”。

名稱由來:它也是由於古代日本使用彌生式的陶器,故而被稱為“彌生時代”。

這個時代,中國的水稻和灌溉等技術傳入日本,彌生人開始分化出階級,慢慢形成國家。已經開始使用鐵製的農具和武器吉野裡遺址中還發現了類似城寨和城樓的遺址,有學者認為這就是《三國志·倭人傳》中的邪馬臺國,但是這個結論存在爭議。這個時代,日本島有百餘個小部落和部落聯盟,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邪馬臺國,它由女王卑彌呼以巫術而統治,大概在2世紀後半期,倭國大亂,諸國一起擁立了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為王,平息了戰亂,女王卑彌呼無夫,由弟弟輔佐其統治國家。在女王卑彌呼死後,同族的壹與繼任,由於邪馬臺國停止了和中國的來往,中國史書中缺少這一段記載,而這個時候日本本國沒有形成歷史文獻記載的傳統,故而邪馬臺國後來的歷史無從知曉,它的地理位置有認為是在“九州”和“畿內”兩種說法。

3.古墳時代:(開始於3世紀末,結束於公元593年)

名稱由來:它是由於大規模的發現古墳,就是當時統治者和當權者的墳墓,被稱為“古墳時代”。在5世紀,修建了大山古墳,也就是仁德天皇陵。

這個時候建立了大和國:大和國有學者認為是邪馬臺國演變而來,也有人認為是《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的神武天皇東征而建立的大和國,不過也是邪馬臺國東遷而來,另外,還有人認為是由當時存在的三個大王朝通過武力或者聯姻而建立的統一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曾出征朝鮮,但是戰敗了,也有許多中國和朝鮮半島的人由於戰亂遷入日本的,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大和國以天皇為中心,以氏族聯合組成政權。

倭五王:這個時期,日本恢復了和中國的往來,《宋書·倭國傳》記載在5世紀左右的一百年內有五位倭王分別贊、珍、濟、興、武向中國派遣使者。後考證,五位倭王可能分別是應神天皇、仁德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但尚存在爭議。

4.飛鳥時代:(開始於公元593年,結束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

名稱由來:它是由於當時的政治中心奈良盆地南部的飛鳥發展起來的文化,得名“飛鳥時代”。

在6世紀中期,蘇我氏和物部氏圍繞佛教信仰問題,產生激烈鬥爭,最終蘇我氏擊敗物部氏並擁立崇峻天皇即位,由於崇峻天皇不聽從蘇我馬子的指揮,崇峻天皇遭到暗殺,其妹妹推古天皇成為了日本首位女天皇,593年,推古天皇立侄子聖德太子為攝政皇太子,聖德太子開始掌握政治實權,利用和蘇我馬子女兒的聯姻,聖德太子開始施政,604年制定了《十七條憲法》(主要包括以和為貴,尊重佛教和對天皇的絕對權威),這是日本最早的成文法。聖德太子還向隋朝派遣使者如小野妹子等人。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開始合力修史書《天皇記》和《國記》,並且於596年修建好了著名的飛鳥寺

622年,49歲的聖德太子去世,626年,蘇我馬子也相繼離世。蘇我馬子的兒子蘇我蝦夷和其外甥(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女兒之子)古人大兄與擁有皇位繼承權的山背大兄王(上宮王家)展開了鬥爭,最終山背大兄王一族落敗於斑鳩寺自殺,隨後,黃極天皇即位,蘇我氏開始權侵朝野。

645年,山背大兄王的遺族和黃極天皇之子中大兄皇子暗殺了蘇我蝦夷之子蘇我入鹿,蘇我蝦夷自殺,出現了乙巳之變。黃極天皇不久讓位於孝德天皇(由於孝德天皇也參與了乙巳之變,本來黃極天皇要讓給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拒絕了),中大兄皇子以謀反之名清除了擁有皇位繼承權的古人大兄皇子,他成功被立為了皇太子。開啟了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由於和孝德天皇出現矛盾,中大兄皇子將都城由飛鳥遷至難波(今大阪市)又遷回,把孝德天皇留在了難波,孝德天皇鬱鬱而終於次年去世,中大兄皇子讓母親以齊明天皇之號復位,自己仍是皇太子。658年,有皇位繼承權的孝德天皇之子有間皇子被賜死。之後,中大兄皇子欲出兵朝鮮,隨著齊明天皇病死,大中兄皇子需要防備唐朝和百濟聯軍,將都城遷至近江,次年,中大兄皇子即位為天智天皇,其弟大海人皇子被立為黃太弟。天智天皇整頓戶籍編制了《庚午年籍》,一直和天智天皇合作的大海人皇子由於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和天智天皇決裂逃離了都城,大友皇子和貴族仍決定除掉他,最終大友皇子兵敗自殺,大海人皇子即位為天武天皇,開始編修《飛鳥淨御原令》,並出現了大量萬葉歌人,出現了《萬葉集》,還有大量壁畫。天武天皇於686年駕崩,持統天皇於690年即位。697年,持統天皇讓位於輕皇子,即位為文武天皇,並編修《大寶律令》,將全國分別“五畿七道”,即“山城畿、大和畿、河內畿、和泉畿、攝津畿”和“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西海道”,並在下面分設國、郡、裡。

5.奈良時代:(開始於公元710年,結束於公元794年)

名稱由來:由於這個時候日本天皇將國都前往平城京,即今奈良,故而得名“奈良時代”。

707年,文武天皇去世,其母阿閉皇女即位為元明天皇,708年,發行了日本的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和同開珎,710年,天明天皇將國都由藤原京遷往平城京(今奈良),平城京是仿照唐朝首都長安建造的,712年,編修《古事記》。

由於首皇子年齡較小,715年,元明天皇將皇位禪讓給了女兒冰高內天皇即元正天皇,日本出現了接連的兩位女皇。720年,《日本書紀》編纂完成。724年,首皇子即位為聖武天皇,在位期間發生了藤原家族和長屋王之間的鬥爭,最終藤原家族勝出。737年天花流行,藤原家族的四子先後染病去世,聖武天皇求助佛教未果,隨後孝謙天皇即位,藤原仲麻呂於758年又擁立淳仁天皇即位,不久孝謙天皇復位稱德天皇,開始大力扶植佛教,770年,稱德天皇去世。

6.平安時代:

(開始於公元794年,結束於1192年鎌倉幕府攬權)

名稱由來:794年,恆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前往平安京,故而得名為“平安時代”。

784年,恆武天皇計劃將國都從平城京遷往長岡京,但遭到大臣的反對,次年,負責營造長岡京的大臣藤原種繼遭到暗殺,隨後在794年,恆武天皇由於早良親王之死而盛傳的冤魂放棄了建造了十年的長岡京,將國都前往了新建的平安京。

隨後,更為強勢的嵯峨天皇即位,日本的統治一向很穩定,直到嵯峨天皇去世,藤原北家的勢力又開始抬頭,850年,文德天皇由於“承和之變”即位,858年去世,清和天皇即位,藤原良房輔政,開啟了外戚攝政的先河,清和天皇不久讓位於陽成天皇,884年,陽成天皇讓位於光孝天皇,藤原基經成為名義上的關白,887年,宇多天皇即位,藤原基經被正式任命為關白,開啟了攝政政治的先河。897年,宇多天皇讓位於醍醐天皇,之後發生了“承平·天慶之亂”。藤原家族經歷了一系列鬥爭,在安和之變後,藤原政權更是堅不可摧,藤原北家至此被稱為“攝關家”。藤原道長擊敗侄子藤原伊周,獨攬大權。1011年,三條天皇即位,1016年,後一條天皇即位,藤原道長是天皇的外祖父,更是權侵天下,藤原道長通過聯姻,成了三代天皇的外祖父,是“攝關家”的全盛時期,藤原道長死後,有作為的後三條天皇和白河天皇對藤原家族開始不滿並加以限制,1086年,白河天皇讓位給兒子堀河天皇,開始輔佐兒子施政,他先後做了堀河天皇、鳥羽天皇、崇德天皇的監護人,掌握實際權利四十餘年,鳥羽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由於寺院眾多僧兵的存在,開始組建武士軍團,而原氏與平氏承擔了這一重任,逐漸演化出武士政治。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源氏物語》和《枕草子》等著名文學作品,大和畫開始取代中國畫的地位,學術上和佛教都有所發展,《古今和歌集》編纂完成。慢慢的,藤原家和原氏與平氏開始產生矛盾,日本逐漸過渡到了中世,也就是武士政治。

中世史

7.鎌倉時代:(開始於公元1192年,結束於公元1336年)

名稱由來:由於統治幕府的將軍源賴朝在擊敗武士家族平家之後,於1192年當上了徵夷大將軍,他於1185年在鎌倉建立幕府,故而得名“鎌倉時代”。

在平安時代末期,由於寺院僧軍過多,天皇開始組建武士軍團,而原氏和平氏正是負責組建武士軍團的主要氏族。鳥羽法皇去世後,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因皇位繼承權開始鬥爭,崇德上皇本想讓兒子重仁親王即位,可鳥羽法皇卻立其弟為後白河天皇,崇德上皇拉攏了藤原賴長、源為義和平忠正等人,而後白河天皇則拉攏了藤原忠通、源義朝和平清盛等人,經過一天的戰鬥,後白河天皇戰勝,崇德上皇被流放抑鬱而終。次年,後白河天皇讓位給二條天皇。1159年,藤原信賴和源義朝發動政變,將後白河上皇與二條天皇囚禁,平清盛為解救天皇,與源氏展開鬥爭,最終平氏勝出,源賴朝被流放伊豆,源義朝被殺。1180年,平清盛立自己的外甥為安德天皇,迎來了權力的頂峰。1180年,源賴政開始策劃舉兵,但遭到鎮壓,本來倚靠平清盛的源賴政被判了他,同年八月,源賴朝舉兵攻入鎌倉,平清盛將都城遷往福原,慢慢和源氏開始鬥爭,一次水鳥發起的聲音讓平氏以為源氏展開了總攻,而導致平氏軍隊大敗,隨著源賴朝和豪族北條時政的女兒北條政子完婚,源氏實力大增,1181年,平清盛去世,失去支柱的平氏開始帶著安德天皇四處逃竄,木曾義仲攻入京都,軟禁了後白河法皇,源賴朝的弟弟接到後白河法皇的求助後征討木曾義仲,1184年,木曾義仲戰死,不久平氏也戰敗,平氏退出了歷史舞臺。源義經和源義朝開始了爭權,最終源義朝勝出,於1192年當上了徵夷大將軍,開闢了鎌倉幕府的統治。

1199年,源義朝去世,其妻子北條政子一家得勢,源義朝的兒子源賴家繼任第二代將軍,但實際權利卻掌握在北條政子的父親北條時政等人手中,源賴家不滿而發動的政變失敗了,被囚禁於伊豆而死,北條氏立了其弟弟源實朝為第三代將軍,源實朝遭到源氏遺孤源賴家之子源公曉的刺殺,源公曉也由於刺殺罪被滅,至此源氏家正統血脈斷決,此時,北條政子聯合弟弟北條時義流放了想擁護後妻女婿的北條時政,北條時義開始掌握幕府實權,確立了獨裁統治。

源實朝死後,鎌倉幕府陷入混亂。後鳥羽上皇想趁此機會奪回實權,下令征討北條義時,但遭到了幕府軍的打擊而失敗,後鳥羽上皇和其(子)他兩位上皇均被流放。北條泰時和北條時房由於征討上皇軍有功而受到重用,北條泰時開始掌握實權,並制定了《御成敗式目》,確立了武家政治,北條泰時之後,北條時賴繼任,一個沒有實權的宗尊秦王成為了北條氏的傀儡。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要求日本進貢,元朝開始了對日本的進攻,但兩次都由於士氣低下(主要軍隊為南宋兵和高麗兵)和天氣(神風)而失敗。這個時期,日本的新佛教開始取得較大的發展,《新古今和歌集》編纂完成,出現了大量的隨筆文學,也完成了部分史書如《吾妻鏡》等的編訂。

鎌倉幕府的統治由於內部擁護不同天皇即位而產生分歧開始有了糾紛,1317年,提出“兩統疊立”(即兩股不同的天皇血脈)的方案,後醍醐天皇即位,鎌倉幕府的統治開始動搖,1318年,後醍醐天皇即位後,開始拉攏武士等人,於1324年和1331年展開了兩次倒幕運動,但均由於機密洩露而以失敗告終,後醍醐天皇也遭到流放。1333年,後醍醐天皇逃出流放地,帶領各地豪族攻入京都。而幕府派遣征討天皇、倒幕勢力的足利尊氏卻被判了幕府,御家人新田義貞也舉起了叛旗,北條高時自殺,1335年,北條高時之子北條時行佔據鎌倉,想要恢復鎌倉幕府的統治,但是遭到足利尊氏的鎮壓而失敗,持續了150餘年的鎌倉幕府由於武士的被判而宣告滅亡。

8.室町時代:(開始於公元1336年,結束於公元1573年)

名稱由來:由於這個時期的幕府設立在京都的室町,故而得名為“室町時代”。其中又夾雜著比較有名的日本的“南北朝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前期中期。

9.南北朝時代:

(開始於公元1336年,結束於公元1392年)

名稱由來:足利尊氏擊敗北條時行之後,自己卻佔據了鎌倉幕府,後醍醐天皇派遣新田義貞征討足利尊氏,卻遭遇慘敗,足利尊氏佔領了京都,後醍醐天皇逃亡至吉野,宣稱自己才是正統,而足利尊氏於1336年擁立光明天皇即位,日本至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由於兩個天皇一南一北,故而得名“南北朝時代”。

足利尊氏在擁護光明天皇即位之後,於1338年被立為徵夷大將軍,開闢了足利幕府,又稱室町幕府。幕府政權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共通掌握,最終由於兄弟不和,足利尊氏拉攏北朝,足利直義拉攏南朝,1352年,足利尊氏征討逃亡鎌倉的足利尊義,足利直義戰死,內亂平息。足利尊氏不久也去世,其子足利義權繼任二代將軍,與足利直義的養子足利直冬開始對立。1368年,足利義滿繼任三代將軍,這一期,南朝的實力幾句衰退,1392年,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在足利義滿的斡旋下返回京都,將象徵皇權的名器交給了北朝的後小松天皇,日本終於結束了長達56年的南北割據,實現了南北朝的統一。這個時候,足利義滿開始了權侵一時的統治。

1394年,足利義滿讓位於兒子足利義持,自己則出任最高官職太政大臣,後出家修建北山第,卻一直掌握實權。1401年,日本恢復了和中國的外交關係,足利義滿得到了中國冊封的“日本國王源道義”的稱號,加強了室町幕府的統治權威。足利義滿死後,象徵權力和財富的北山第被廢棄,但部分建築一直保存至今,其中就是著名的金閣寺。這個時候,日本開始了對《萬葉集》和《源氏物語》的研究,開啟了僧侶的“五山文學”。

在六代將軍足利義教之時,統治鎌倉的足利持氏與京都的足利義教產生矛盾,次年幕府消滅了足利持氏,足利義教開始施行獨裁和恐怖政策,1441年,足利義教遭到刺殺身亡,幕府的統治搖搖欲墜,日本政治開始受到大名的左右。

足利義政繼任八代將軍之後,本來無子打算傳位於弟弟足利義規的他後來生下兒子足利義尚,足利義尚繼承了將軍之位,同時,田山氏和波斯氏、也介入其中,混亂不斷擴大。足利義尚之母向大名山名持豐求助,1467年,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發生了武力衝突,幕府勢力不斷縮小,大名開始取代了幕府的統治地位,最終,這些地方大名發展成為了戰國時期的大名。

這個時期,北條早雲和齋藤道三等戰國大名也登上了歷史舞臺,日本開始進入戰國時代。

10.戰國時代:(開始於公元1467年,結束於1585年或1615年)

名稱由來:得名於甲斐國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其開篇即寫到“天下戰國之上”,實際上是套用了中國戰國的名稱,藉此來形容這個時期日本的政治格局,故而得名“戰國時代”。

1467年,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武力衝突開始,慢慢的這些地方大名逐漸發展成戰國大名,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北條早雲和齋藤道三是這個時期最早登上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大名。1491年開始,北條早雲征服了伊豆地區,隨後其子北條氏綱和其孫北條氏康不斷擴大領土,佔據了大部分的關東地區並實施德政,維持了關東地區的相對穩定,而齋藤道三則是佔據了美濃,中部地區,出來齋藤道三之外,織田、武田、上杉、今川等大名也非常強大,特別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之間,曾經為爭奪信濃而數次開戰。

美濃的齋藤道三數次侵略尾張地區,遭到了尾張的織田信秀的抵抗,很快織田信秀帶領了家族佔據了大半個尾張地區,隨後,織田信秀與齋藤道三和解並聯姻,織田信秀讓長子織田信長娶了齋藤道三的女兒為正室,1551年,織田信長繼任家督之位,清除了家族內的異己,至1558年,織田信長基本完成了統一尾張的大業。後又偷襲今川義元大軍,導致今川家族式微,齋藤道三和兒子在1556年的爭鬥中身亡,道三的孫子也逃亡,在與織田信長的戰鬥中戰死。

1565年,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被刺身亡,三好正康和巖成友通聯手擁立了足利義輝的堂弟足利義榮為十四代將軍,足利義輝之弟足利義昭對此強烈反對,故而逃出京都,後得到了織田信長的幫助,於1568年,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討伐京都,趁勢佔領了畿內,足利義昭繼任為十五代將軍。1570年,織田信長聯手德川家康擊敗了守護大名朝倉義景,次年火燒了延歷寺,開啟了統一日本的征程。

足利義昭由於受到織田信長的幫助登上將軍之位,但是實際權利卻掌握在織田信長之手,他曾多次發動地方武裝對織田信長髮起進攻,聯繫到武田信玄的足利義昭由於武田信玄途中暴病身亡而錯失良機,期間一度與織田信長和解,再次於1573年7月起兵時,被織田信長消滅並逐出京都,至此,足利幕府也就是室町幕府徹底覆滅,足利義昭也淪落到輾轉倚靠各地大名的下場。

緊接著,日本進入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稱霸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桃山時代。

j簡單概述:在戰國時代後期,織田信長遭到其將領明智光秀的刺殺,於本能寺身亡,原本奉命攻打清水宗治和毛利氏的豐臣秀吉“中國大折返”,很快閃電戰擊敗了明智光秀,明智光秀自殺身亡,豐臣秀吉隨後戰勝柴田勝家,豐臣秀吉相繼清除了阻礙自己進軍的力量,接過了織田信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不過,後來居上的德川家康來勢洶洶,和豐臣秀吉開展了爭鬥並戰勝了豐臣家族,完成了江戶幕府的建立,日本至此進入了江戶時代。

近世史

11.安土桃山時代:(開始於公元1573年,結束於公元1603年)

名稱由來:織田信長的本城是安土城,而豐臣秀吉的本城是桃山城,這個時代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稱霸的時代,故而得名“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

1573年,足利幕府的末代統治者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逐出京都,淪落到輾轉倚靠各地大名的下場,日本開始進入了織田信長的統治時代。

織田信長唯才是舉,從來不過問出身,1582年,織田軍團的明智光秀突然造反,襲擊了身處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自刎而亡,其長子織田信忠也被逼自殺,本能寺的大火讓織田信長的屍首下落不明。本來想要攻打毛利氏的豐臣秀吉在得知織田信長的死訊後封鎖消息,和毛利氏和解並迅速返回京都,聯合織田信孝、池田恆興等人,準備迎戰明智光秀。僅在本能寺之變後的11天,在豐臣秀吉的閃電戰之下,明智光秀在逃亡中自殺,豐臣秀吉推薦織田信長的長孫織田三法師即位,而部分人則力薦織田信孝,1583年,織田信孝兵敗,豐臣秀吉正式接過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大業。

1584年,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拉攏德川家康,開始和豐臣秀吉展開爭奪,雖然豐臣秀吉屢次戰敗,但由於長久的對峙,二人和解。本來想要做足利義昭養子的豐臣秀吉遭到拒絕,被朝廷授予關白之位,成為了統領天下的大名,但是德川家康卻並不信服,豐臣秀吉甚至強迫自己已經出嫁的妹妹旭姬改嫁德川家康,1586年,德川家康謁見豐臣秀吉,自此確立了主僕關係。1587年,象徵著豐臣家族財富與權力的“聚樂第”完工,連當時的後陽成天皇也前往參觀。1588年,豐臣秀吉禁止農民持有大刀、矛等武器,區分武士和農民的身份。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了關東的北條氏,平定了奧州,如願以償地將全國的領土收入囊中。豐臣秀吉和妻子一直沒有兒子,於是他將自己關白之位讓於外甥豐臣秀次,兩年後,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降生,1593年,豐臣秀次被冠以謀反之名剖腹自殺,秀次一家被斬首。同年,豐臣秀吉派大臣出使中國,被封“日本王”,這使得豐臣秀吉震怒,1597年,他發動了慶長之役,派出了14萬大軍侵略朝鮮半島,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於伏見城,日軍很快撤退,慶長之役結束。豐臣秀吉死後,表面上依附豐臣家族的德川家族開始暗中謀劃奪權。豐臣秀吉臨死前託石田三成等五位心腹大臣輔佐其子豐臣秀賴,德川家康的挑釁激怒了石田三成,於是關原合戰爆發,德川家康和豐臣家族展開對決,小早川秀秋的叛變,讓豐臣家族大敗,豐臣秀賴被降為普通大名。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成為了武家統領,並建立了德川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正式結束,日本至此進入了江戶時代。

12.江戶時代:(開始於公元1603年,結束於公元1867年)

名稱由來: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故而被稱為“江戶時代”,又名“德川時代”。

自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內外政策的治理,不僅恢復了和明朝的外交關係,對天主教也保持寬容,更是和英國、荷蘭展開了貿易,也確立了“士農工商”的身份制度,穩定了內政。

1614年,豐臣秀賴重修了方廣寺,鑄造了一口刻著“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的鐘,這讓德川家康認為其有謀反之意,不僅要求豐臣秀賴改封地,而且要求將其母送至京都做人質,想趁機消滅豐臣家族,豐臣秀賴也集結了十餘萬浪人,與德川家康展開了鬥爭,由於議和,豐臣秀賴將豐臣秀吉修築的三道防禦城牆一道道拆除,最終導致了豐臣秀賴的慘敗,1615年,捲土重來的德川家康攻入大阪城,豐臣秀賴和其母自殺,豐臣秀賴之子—年僅八歲的豐臣國松也被處死。1616年,也就是大阪之戰的第二年,德川家康去世,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即位,1623年,德川家光繼任,成為第三代將軍,早在德川秀忠在位期間,由於廣傳其父將傳位於其弟德川忠長,在即位後,德川家光逼死了自己的弟弟,充分顯示出了將軍的絕對權威。在德川家康期間,他頒佈了《武家諸法度》,加強了對地方大名的統治,更是派30萬大軍前往京都,加強同朝廷的關係。1639年,德川幕府正是施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僅僅允許中國和荷蘭與日本開戰貿易。1651年,四代將軍德川家綱即位,但由比正雪很快發動叛亂,但遭到幕府軍的鎮壓。1657年,日本江戶的本妙寺大火,曼延至全城,導致了十餘萬人死亡。1663年,《武家諸法度》經過修訂,明令禁止武士殉死,標誌著幕府統治由武轉向文。1680年,德川家綱去世,並無子嗣,德川綱吉以養子的身份繼承了將軍之位,至此,每一屆將軍即位都會修訂《武家諸法度》,1685年,德川綱吉頒佈《生靈憐憫令》,收容了四萬餘隻流浪犬,後來逐漸發展到禁止動物表演、釣魚等,知道1709年德川綱吉去世,這個政令才停止。在德川綱吉的時代,出現了元祿文學,包括松尾芭蕉、井原西鶴、近松門左衛門等文學家,在繪畫方面也出現了浮世繪的開山祖師菱川師宣。1709年,德川家宣即位,成為了第六任將軍,他不僅改良了日本的貨幣,縮減外交經費,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日本的社會秩序逐漸穩定。1713年,德川家宣去世,年僅四歲的德川家繼即位,由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聯合輔佐,後來間部詮房開始獨裁,引起了諸多大名的不滿。1714年,“繪島生島事件”讓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影響力急劇下降。1716年,德川吉宗就任第八代第八代將軍,隨即罷免了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推行了亨保改革,如制定了《公事方御定書》,力行節儉,採納民眾意見,任用有能力的武士,在財政方面也進行了改革,設置了御三卿。但是,隨著國內饑荒不斷,國外要求開國的聲音日益高漲,德川幕府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步步走向了瓦解。第九代將軍德川家重碌碌無為,第十代將軍德川家治將事務託給親信,使得田沼意次掌握了實權。隨著日本天災人禍的不斷來臨,百姓對田沼意次怨聲載道,不僅其子遭到暗殺,1788年,他本人也抑鬱而亡。1787年,松平定信出任老中,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被稱為“寬政改革”,但是由於管制嚴格,松平定信於1793年下臺。1787年繼任將軍之位的德川家齊在1837年讓位於其次子德川家慶,不過仍然掌握著實權。在這段時期,俄國不斷來犯,有出於通商的需要,也有政治上的衝突。1833年起,日本國內不斷髮生天災,導致大饑荒,社會動亂(有大鹽平八郎起義和生田萬起義),幕府開始了天保改革。隨著莫里森號的驅逐,日本開始對西學進行殘酷的壓迫,天保改革也由於條令過於苛刻不切實際而宣告失敗。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也給日本的思想界以巨大沖擊,1842年,水野忠邦廢止了《異國船驅逐令》。1853年,美國以武力恐嚇打開了日本的國門,1854年日美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同年十二月,《日俄親善條約》簽定。阿部正弘對日本的幕府開始了政治改革,不僅修建了炮臺,對武士和海軍力量也給予了巨大的重視,還傳授劍術、槍術等,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可惜在1857年,阿部正弘就去世了。慢慢的,將軍的繼承人問題逐漸凸顯,德川慶福繼任了第十四任將軍之位,幕府的統治搖搖欲墜。一直以來獨裁的井伊直弼遭到暗殺之後,幕府和朝廷的關係更是十分緊張,在內政和外交不斷惡化之下,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大政奉還,將政權還給了朝廷,日本開始進入到了明治維新階段,發展到了現代。

推薦:一篇讀書筆記帶你讀完整個日本古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