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完)

8 海瑞

海瑞(1514年1月-1587年11月),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有"海青天"之譽。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完)

海瑞像


海青天官場經歷

嘉靖二十八年(1549)考中舉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被選授為福建延平府南平縣教諭。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海瑞因教績顯著被擢為浙江淳安知縣。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升任嘉興通判。權相嚴嵩的親黨鄢懋卿對海瑞一直心懷怨恨,指使其黨羽巡鹽御史袁淳彈劾海瑞,海瑞改興國知縣。

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海瑞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即著名的《治安疏》),觸怒皇帝,刑部判處死刑關進牢獄。穆宗繼位,海瑞獲釋出獄,官復原職。不久改任兵部武庫司主事,後又改任數職。

隆慶三年(1569)六月,調任右僉都御史、欽差總督糧道、巡撫應天十府及廣德州。

隆慶四年(1570)春,調任總督南京糧儲,未及到任已被革職,被迫辭職回故鄉瓊山閒居。

萬曆十二年(1584)十二月,初吏部擬讓海瑞補通政司左通政缺,神宗以為大材小用,而予官復前職。

萬曆十三年(1585)一月,升任南京吏部右待郎。因尚書未到任而代理吏部尚書之職,時年72歲。

明萬曆十四年(1586)二月,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因吏治腐敗,海瑞上疏萬曆皇帝說明治安之要,在於使官吏清廉,嚴刑懲處-汙吏,以正世道。

明萬曆十五年(1587),海瑞病逝於南京任上,終年74歲。

海青天一生,頗有傳奇色彩,每次被打入谷底後,都能夠強勢反彈。一路從無品的南平縣教諭走上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可是他的理想和抱負在明朝的政治環境中只能是一座空中樓閣,他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存在極富意義。不信你看聽說海瑞的死訊後,南京城出現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場景:男女老幼無論見過海瑞與否,都在家自發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殯的時候,據說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無人離去。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評價一個人。一個一心為民的官員,是不會被百姓忘記,不會被歷史忘記的。

當年明月評價道:

他是一個好人,但是沒有任何用處。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級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這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如何評論這位傳奇人物,實在是一個難題,對的說了,不對的也說了,現在要搞個總結,實在談何容易。在名著《圍城》中,錢鍾書先生借用別人之口,對那位命運多變的主人公方鴻漸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你是一個好人,但是沒有任何用處。我想,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海瑞。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個無助的迷路者。

《明史》評價說: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嘗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故自為縣以至巡撫,所至力行清丈,頒一條鞭法。意主於利民,而行事不能無偏雲。贊曰: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苦節自厲,誠為人所難能。


9 胡宗憲

胡宗憲(1512—1565年),漢族。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將。為官二十九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萬曆十七年(1589),御賜歸葬故里天馬山,諡號襄懋。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完)

胡宗憲像

說起到東南抗倭的戰爭,很多人都會想到戚繼光,因為在那些風風雨雨之中是戚繼光一個人力挽狂瀾,但其實在戚繼光之前還有一個更加優秀的高手,他的水平不在戰術上面,而是在整體戰略格局之上,定下了勝利的乾坤。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胡宗憲,號稱是東南抗倭第一高手,如果沒有他的話,戚繼光俞大猷等人不會真正地成為名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人物曾經差一點就平定了倭寇。悲哀的是,就是這樣一代抗倭高手卻慘死於獄中,這才有了後來戚繼光的精彩人生。

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益都、餘姚知縣,後來提升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在這裡他開啟了屬於自己輝煌壯麗的一生,有讚譽,也有唾棄。依附嚴黨為他的最終結局埋下伏筆。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想幹事又沒有權利的官員的無奈之舉呢。

當時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縣,嚴嵩黨羽、工部侍郎趙文華奉派督察沿海軍務。胡宗憲得知後主動與趙文華結交,進而又通過趙文華結交嚴嵩父子。趙文華將張經等的王江涇大捷之功歸於宗憲,又陷害張經與李天寵,擢胡宗憲為左僉都御史,代天寵御倭之任。後文華又排斥新任總督楊宜,以胡宗憲為兵部右侍郎代楊宜任總督,任兵部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兼直福建軍務。

至此,胡宗憲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他一方面招攬、重用各種傑出的人才,如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把頗負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來;另一方面,有驍勇善戰的將領,還得有訓練有素的士兵,胡宗憲支持部下練兵,其中成就最大者當屬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後來發展為抗倭主力軍。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胡宗憲擒汪直、殺徐海,兩浙倭患暫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漸次平息浙江的倭患,並開始剿滅福建的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胡宗憲入獄後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

隆慶六年(1572年),朝廷為其平反,追諡襄懋。

一生馳騁疆場的胡宗憲是驕傲的,但是入獄,遭人唾罵的悲慘境地是無法忍受的,他寧可捨棄生命,也不願犧牲尊嚴。不久之後的一個深夜,五十四歲的胡宗憲選擇了自殺,在牢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臨死前,他寫下了人生最後時刻的忿怒與不平: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從徽州到大同,再從大同到浙江,從一個小小的御史,到東南數省的總督,再到階下囚,胡宗憲把他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的理想,卻有了這樣的下場。我相信,在他死前的那一刻,是絕望而又不甘的吧。所以在這裡,我誠實地寫下了關於他的一切,他的貪狡背盟,他的陰謀機巧,他的堅韌無畏,他的盡忠報國,以及他所有的好與壞,是與非。我相信,歷史終將給予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10 楊廷和

楊廷和(1459年 -1529年),字介夫,號石齋,漢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曾參與編修《明憲宗實錄》、《明孝宗實錄》、《明武宗實錄》、《大明會典》,有《楊文忠公三錄》、《石齋集》傳世。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完)

楊廷和像


楊廷和年少成名,十二歲時鄉試中舉。

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歲時中進士,授翰林檢討。明孝宗時為皇太子朱厚照講讀。

正德二年(1507年)入閣,拜東閣大學士,專典誥敕。劉瑾誅後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輔。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後,楊廷和計除平虜伯江彬,立武宗從弟朱厚熜(明世宗)繼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師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內外稱讚,加左柱國。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事件與世宗意不合,罷歸故里。

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職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於新都,年七十一。

明穆宗隆慶初復官,贈太保,諡號文忠。

楊廷和善書,筆法工整。他執掌朝政期間,革除弊政,減輕漕糧和賦稅,取消團練,重整邊兵,遣返宮女樂人,釋放無辜囚徒,裁減冗兵冗員,誅殺為亂朝政的邊帥,使朝野為之一新。他還捐資為家鄉築堰開渠、維修城牆、重培寶光寺等,做了許多好事、善事。楊廷和一生博學鴻毅,光明正大,積極倡導力行“新政”,對明朝之中衰起到了一定的振治作用。

從年輕的編修官到老練的內閣首輔,從劉瑾、江彬再到張璁,他的一生一世都是在鬥爭中度過的,數十年的你爭我奪,起起落落,這一切也該到頭了。戰勝了無數的敵人,最終卻也逃不過被人擊敗的命運,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絕不會有永遠的勝利者,所有的榮華富貴,恩怨寵辱,最終不過化為塵土,歸於笑柄而已。離去的那一刻,想來你已經厭倦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