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改:區塊鏈和產業的互相救贖

“區塊鏈技術改革”簡稱“鏈改”,就是通過區塊鏈的技術特質來改造業務流程中的技術基礎,以創造更加具備數據透明度和可信度的業務生態。與此同時,通過在區塊鏈網絡上發行通證來重新分配企業生態中的利益關係,從而實現對業務系統背後生產邏輯的重構。

隨著幣改的失敗以及鏈改的興起,區塊鏈行業逐漸“從虛到實”,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從傳統的商業思維向區塊鏈思維的轉變。創新者們開始重視通過區塊鏈技術對相關企業組織生態的改造。

链改:区块链和产业的互相救赎

(左 賴全榮 葉筱靜 吳桐 徐磊 )

01區塊鏈改革的金融邏輯

要理解鏈改的邏輯,就要理解區塊鏈與金融之間的關係,正如嘉賓吳桐所說,基於歷史來看,區塊鏈出現是民間對於金融危機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國際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而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直接原因也不是通貨膨脹,而是資產泡沫。嘉賓吳桐將區塊鏈與傳統金融出現的問題聯繫起來,將傳統金融的問題總結為三個原因:

第一,信息不對稱,他認為這是金融領域中一直以來的核心問題。從傳統的發展模式來看,針對這個問題只能說是在現有的框架內修補,但並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案去把它解決。區塊鏈的出現,將之前的各自記賬變成公共記賬,所以說它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解決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第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也就是收入分配問題。從歷次的金融危機來看,因為收入分配不均的話,收入分配會影響消費。基本上每次的經濟危機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消費不足。但是在基於區塊鏈建立系統內,它的分配是可以把之前的按資分配,變成我們倡導的按多種要素分配,從而能夠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技術方案,這也是鏈改的關鍵環節。

第三,投資者的非理性。對投資者個體和群體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尤其是群體的不理性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投資者群體之間的非理性情緒,主要表現為投資者情緒會互相傳染,從而加劇了這種情緒。投資者非理性跟信息不對稱具有比較強的關聯性。正是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和加劇了投資者的非理性。如果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情況下,不說投資者非理性這種現象就會消失,但是它會極大程度地降低,而區塊鏈正是通過信息對稱問題的解決來推動這個問題的解決。

簡而言之,吳桐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兩個深刻的洞察:第一,區塊鏈與金融的關係要從歷史節點以及傳統金融的內在邏輯去理解。第二,區塊鏈改革的前提就是要理解這個技術在具體場景裡能夠提供哪些技術特質,這些特質具體解決了原有行業的哪些問題。

链改:区块链和产业的互相救赎

(嘉賓吳桐)

02區塊鏈與產業變革

理解了區塊鏈與金融的關係之後,我們來看看實體經濟中的鏈改邏輯。不同於幣改將通證視為純粹的金融證券的一種,鏈改將通證理解為產業鏈價值的衡量工具。換言之,鏈改使得企業組織的生態得以擴大,形成了新的經濟體,這樣的經濟體就是一種大於公司而小於國家的產業生態,鏈改就是要通過建立職業的產業的“小眾經濟體”,來實現整個上下游產業生態的整合。正如嘉賓賴全榮所說,鏈改包含的是區塊鏈思維而不只是區塊鏈技術,由於在傳統公司制裡不可能有類似BTC這樣的模式存在,因此鏈改就是區塊鏈思維在產業應用的重要體現。

在產業應用上,嘉賓賴全榮主要從共享經濟的場景中來為我們介紹他所做的事情,即SSP項目。他為我們介紹到SSP就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消費物聯網生態,也就是通過區塊鏈對物聯網中的智能硬件進行鏈改,實現數據層面的確權和價值網絡的流通,從而實現智能硬件生態的改造。我們看到通證化作為區塊鏈生態激勵和價值流通的關鍵部分,是整個鏈改的重要環節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也是整個區塊鏈對“生產關係”變革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合理監管的前提下不能忽視以及刻意歪曲它的作用。

另外一個關於鏈改的重要討論就是基於區塊鏈與共享經濟之間的關係。嘉賓賴全榮之前曾經在Uber和滴滴工作過,他認為傳統的共享雛形和打車本質上還是中介化的。滴滴抽成的模式對行業的顛覆還是有限的,因此才導致了司機不滿收入分配以及隨之而來的服務問題。如果能夠通過區塊鏈的模式進行去中心化,將整個生態進行重構之後,不僅僅降低了交易費用,且通過通證可以將相應的收益分配給乘客和司機,實現整個生態的良性循環。而滴滴目前面臨的問題也就是由於其估值過高帶來的在商業策略上的激進,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問題和監管層的關注。

簡而言之,正如金融行業存在傳統的方式無法解決的內在問題,傳統的中心化企業和公司中也存在著由於公司制度的缺陷導致的收益分配不均以及產業交易費用過高等問題。因此鏈改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去中心化的技術去中介,來降低整個市場的交易費用,同時擴張傳統企業組織的生態邊界。

链改:区块链和产业的互相救赎

(嘉賓賴全榮)

03區塊鏈重構信任機制

最後,我們來討論區塊鏈帶來的根本性變化:信任重構。也就是區塊鏈通過技術契約帶來了信任的重構,從而重新建立起人們的共識。

傳統的信任建立機制主要依賴中心化機構來建立信任,它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第一是缺乏透明性,也就是專業的信任機制是基於不透明的生態構建的,其底層存在先天性缺陷。因此這樣的信任機制缺乏客觀性和公平性,容易形成信息孤島,造成數據壟斷難以問責,缺乏安全性和健壯性。因此導致了中心化機構極易被另外一箇中心化的機構所取代。第二是信任的傳導機制導致的問題,由於信任的主體跟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就會出現這種信任傳導問題,信任的建立和維繫成本也非常高。

區塊鏈技術就是解決信任問題,區塊鏈信任的本質是機器信任,是基於機器執行的協議和共識算法,使得系統多數節點能夠形成對系統狀態的一致確認,少數的非正常節點也不能夠阻礙這個系統共識的形成,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正如嘉賓徐磊所說,如何通過區塊鏈建立新的信用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他以自己在做消費信貸平臺的案例舉例說明,他團隊中的風控經理反饋客戶的借款到期未償還,後來發現這個客戶從17個平臺上借過錢,也並不打算還錢,這就是傳統的信貸機構中無法避免的薅羊毛現象。

而嘉賓徐磊正在運作的項目是通過聯盟鏈來將各家數據打通,使得企業能夠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對信用機制進行重構。具體過程是企業組織通過在聯盟鏈上對數據進行比對。整個查詢過程是加密的,每個節點會有自己的公鑰、私鑰,通過點對點的方式進行查詢以及非對稱加密的方式來實現共享數據,同時也保護各自的數據安全。徐磊介紹到在這個機制下不僅能極大改善和解決原來的問題,也能基於這個生態開始拓展供應鏈金融相關的業務落地。

我們看到區塊鏈正在重塑信任,不僅僅是人與人的信任,還有人與機器之間的信任。換言之,區塊鏈實際上是要凝聚人機共識,降低信任機制中的中心化程度,去中介化。人類信任的機制適用於政策、協議、算法、治理結構的設計;而機器信任機制適合於狀態驗證、價值傳遞、合約執行等。而我們認為鏈改的最根本邏輯之一就是要通過區塊鏈技術為人類信任中注入透明、開源的技術契約,從而凝結市場參與主體的共識。這個現象在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重要趨勢,因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發展,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參與到決策環節,因此機器信任和人類信任的結合,或者說凝聚人機共識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链改:区块链和产业的互相救赎

(嘉賓徐磊)

以上就是我們對本期節目內容的評述,由於鏈改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也是參與者們對區塊鏈思維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探索,因此還有很多理論和實踐的經驗需要探索。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區塊鏈技術的影響不僅僅限於科技行業,而且拓展到了傳統行業甚至公司制度的改造上。對於鏈改的進展我們會持續關注,也歡迎各位有識之士跟我們深入的探討和分享。

(作者:筱靜觀察,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