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2004年6月17日,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落下帷幕。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馬加爵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刑事判決。宣判結束,馬加爵即被押赴刑場執行死刑。4條無辜的生命就此隕落,還沒有踏入社會,就命喪象牙塔。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就像一個開端,隨後每幾年就會爆出重大的宿舍命案,不斷挑戰著人們的神經。復旦投毒案,濮陽宿舍命案......

中國的宿舍,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復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這一連串的案件背後,其實有很多共同的道理,折射出一些社會問題。

社會普遍追求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忽視心理建設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從討論現行教育制度開始,這個話題就沒有停歇過。

在學校裡,學生們只被教會如何往前衝,如何才能進入名牌大學,而不懂在經歷了失敗之後,如何重新振作,擺正心態。失敗是人生的常態,因此“失敗學”比“成功學”更重要,前者教會我們如何在大風大浪面前依舊不放棄自我,在學會失敗的前提下,教學生如何取得成功才是正常的狀態。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除了在挫折面前的心理調節能力之外,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常常被忽視的一點。有的父母從小不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很可能導致孩子長大以後心理敏感、脆弱,甚至拒絕社交,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心理很容易使人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尤其是當ta在人際關係中受到傷害時。

此外,大部分學生缺乏原則觀念。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可以做,很少有學生能夠想清楚。再加上學生對自我的情緒調控能力較差,很容易釀成悲劇。

中國大學宿舍分配製度不完善

在小編赴美國大學交流前,學校發了一封residence hall preference,要求填寫個人興趣愛好、性格、生活習慣等,上交後學校會根據填寫內容匹配與你的生活習慣、性格、三觀相符或相似的人作為你的室友。表格內容包括:你能夠接受的噪音分貝、你習慣在宿舍還是在圖書館學習、你平均每週參加趴體、你願意花更多時間社交還是與自己獨處等等。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這在有些人眼裡看似非常“矯情”,認為要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才能夠收穫成長。此言不假,但是試想,你每天上完課,很累,但是回到宿舍,卻還要和與自己性格、觀念都不合的人同住一間屋簷下。如果學生的心理足夠成熟,能夠把握社交分寸,自然不成問題。但是一個經歷了十三年教育,刷了十三年試卷的學生,對大部分人來說,心理自然不夠成熟。這個時候,在不成熟的情況下,讓ta經歷風浪,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悲劇。

中國大學宿舍的分配不符合“物與類聚,人以群分”的規律

在知乎上,隨便搜索宿舍制度,就常看到廣大網友的吐槽。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從屢屢發生的宿舍命案看中國大學宿舍現狀

事實上從發展現狀來看,這個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它最不合理的是,硬生生將休息場所變成了社交場所,並且需要極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維持其穩定。

總體來說,這個制度不夠人性化是這些命案的間接原因。除開這個,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忽視,導致學生心理不健全甚至產生反社會的想法,則是不斷出現的宿舍命案的直接原因。


願宿舍能夠真真正正成為學生們在結束一天學習工作時,可以放下心防,安心休息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