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市,简称“汉”

因汉水而得名

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

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

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

陕南地区最大城市

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

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

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

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

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

西乡县、镇巴县、洋县。

关于汉中2区9县的命名你知道吗?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来了~

今天小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汉中市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


汉台区


因古汉台而得名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大街。汉高祖元年四月,刘邦在南郑(今汉中市)就汉王,此地曾为刘邦驻马毕之所。西汉立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置名材,立官室”,为刘邦建造了行宫。后人称之为汉台。

解放前,今汉中市区一直为南郑县治。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之日即析南郑城郭(即:原城关镇、汉水、石马二乡),置南郑市,南郑县治东迁十八里铺。

1954年1月,南郑市改为汉中市,这是汉中作为城市名的开始。1959年全国并大县时,将南郑县全部及褒城县、黎坪中心区之一部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南郑县建制,并以汉水为分界南北划分;1964年8月改为汉中县,1980年9月重改汉中市;1996年6月改为汉中市汉台区。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南郑区


郑民南奔,故以南郑

其名始于春秋初年,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人,因犬戎入侵,国破,一部随周平王东迁进入今河南境内,是为“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另一部分向南沿秦岭谷道进入汉水上游,是为“南郑”。《水经注》亦有“(郑)恒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的记载。

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解放后,南郑县城迁至铺镇。1958年—1961年南郑县曾一度被撤销,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建制时,县城乃迁周家坪(今县城)。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城固县


取“始城而冀其巩固”之意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成固县,取“始城而冀其巩固”之意。古代“成”“城”通假,南朝刘宋时加“土”于“成”,相延迄今。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勉县

 

因“沔水”而得名

秦汉时期,汉水被称为“沔水”。西汉初,在今县城东旧州铺始置(年代暂无考)沔阳县(水之北称“阳”)。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治今略阳县)为沔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沔州于今勉县旧州铺。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

1959年全国并大县时,将原褒城县褒河以西地区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并入;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改“沔县”为“勉县”。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洋县


因洋川而得名

据《汉中府志》载:“洋以川名,旧治在西乡祥河之上,祥河之川,其后改祥为洋”。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始置洋州,故址在今西乡东南20里处的祥河(今泾洋河)岸上。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洋州迁至今洋县县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降洋州为洋县。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西乡县

 

因西乡侯张飞而得名

三国时,刘备曾封张飞为西乡侯。后,蜀汉设南乡县(年代暂无考)。晋太康二年(281年),因西乡侯张飞“曾寄采食于此”而改名西乡县。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宁强县

 

原名“宁羌”,取“宁定羌氐”之意

宁强,古代曾为羌、氐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治今广元市)北部置金牛县,治通谷镇(今大安镇)。此为宁强设县之始。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平洮州(今甘肃临潭)羌乱后,设宁羌卫(军事驻地)于徽州(今甘肃徽县);据地方志释义:“其曰宁羌,盖亦辑宁氐羌,以羌之永宁耳。”三十年(1397年)九月,迁宁羌卫于羊鹿坪(今县城);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设宁羌州,州、卫并存。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为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于右任先生曾为此题写新县名曰“安宁强固”。1959年并大县时,将原黎坪中心区大部并入。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略阳县

 

“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

故名略阳

秦汉时,为氐、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三国时,诸葛亮派大将陈式筑武兴城,这是略阳筑城之始。东晋太元十一年(382年),设东益州武兴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东益州改为兴州。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诏改兴州为沔州,顺政县改为略阳县,略阳之名即延续及今。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镇巴县


处巴山腹地,“境内有大小巴山,

置县以镇摄之意”,故名镇巴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为“定远侯”班超的“采食之邑”。清嘉庆七年(1802年),分西乡县南二十四地置定远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为定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因安徽、四川、云南也有定远县(四川改为武胜县,云南改为牟定县),即改为镇巴县。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留坝县


因境内有“留侯祠”而得名

明清以前,本名“刘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析凤县南部置留坝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留坝县。1958年撤销,并于凤县;1961年恢复原境,将原并入汉中市的褒城县东北部(即马道区)划入县境。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佛坪县


因原县城在佛爷坪

(今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而得名

清道光五年(1825年),划周至、洋县部分地区设佛坪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为佛坪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匪患猖獗而迁县城于袁家庄(今县城)。1959年曾撤消并入洋县、周至、石泉等县;1961年9月恢复原境 。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汉中两区九县名称的由来,看看宁强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